生日
定義:人出生的日子,也指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很多人都慶祝生日,特別是慶祝兒童的生日。他們會在這一天開聯歡會和送生日禮物。慶祝生日並不符合聖經原則。
聖經就慶祝生日的記述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呢?聖經只有兩個地方提到人慶祝生日:
創世記40:20-22:「到第三天,正是法老的生日,他為所有臣僕擺設宴席……。法老使御酒總管抬頭,讓他恢復原職……。御膳總管卻……被法老掛起來了。」
馬太福音14:6-10:「到了希律生日那一天,希羅底的女兒出來跳舞,希律高興得很,於是起誓應許,不管她求什麼,都會給她。她受了母親教唆,就說:『請把施浸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上,送到這裡來給我。』……王就差人到監獄去斬了約翰的頭」。
聖經記載一件事總不會無緣無故。(提摩太後書3:16,17)耶和華見證人看出,聖經就慶祝生日的記述是負面的,所以他們不慶祝生日。
對於慶祝生日,早期基督徒和聖經時代的猶太人有什麼看法?
「總的說來,這個時期的基督徒沒想過慶祝生日。」(奧古斯都·尼安達著,亨利·約翰·羅斯譯:《公元1至3世紀的基督教信仰和教會的歷史》,190頁,紐約,1848)
「後來的希伯來人認為,慶祝生日等於崇拜偶像。他們目睹與慶祝生日有關的各種流行習俗,無疑更加肯定這個看法。」(帕特里克·費爾貝恩:《帝國聖經詞典》,第1卷,225頁,倫敦,1874)
與慶祝生日有關的流行習俗源自什麼?
「今天與慶祝生日有關的各種習俗源遠流長,都起源於魔法和宗教。在古代,祝賀、送禮、慶祝、點燃蠟燭等習俗,旨在保護當天滿周歲的人不致被邪靈傷害,並確保他在未來的一年安康。……直到公元4世紀,基督徒都沒有慶祝生日,因為他們認為慶祝生日是異教習俗。」(《施瓦本報》附刊《時代與世界》,1981年4月3/4日,4頁)
「希臘人相信人人都有一個精靈保護。精靈在人出生時已在旁侍候,並且看顧他的一生。這個精靈跟某個神有神祕的關係,而精靈所看顧的人正是在這個神的生辰出生的。羅馬人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個觀念一直流傳下來,至今還可見於有關守護神、仙母和主保聖人的信仰裡。……在蛋糕上點燃蠟燭的習俗源於希臘人。……希臘人在圓月般的蜜餅上點燃小蠟燭,然後放在阿耳特彌斯神的廟壇上,以供奉這個月神。……根據民間的傳統信仰,在生日點燃的蠟燭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使願望實現。……自人類開始設壇祭神以來,點著小蠟燭或燃起祭火已有神祕的特殊意義。點燃生日蠟燭是向過生日的小孩表示敬意,能為小孩帶來好運。……道賀和祝福都是慶祝生日時少不了的環節。……這個習俗源於魔法。……生日賀詞能夠為人帶來好運或惡運,因為人在生日那天跟靈界比較接近。」(拉爾夫·林頓和阿德蘭·林頓:《生日傳說》,8,18-20頁,紐約,1952)
聖經不反對人在其他時候與親友歡聚一堂,共享宴席
傳道書3:12,13:「人能一生歡樂行善,就再好不過了;又知道人人都該吃喝,靠一切辛勞享福。這是上帝的恩賜。」
另見哥林多前書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