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5 5/1 14-18頁
  • 帶領新人歸附上帝的組織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帶領新人歸附上帝的組織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保羅是個組織者
  • 為什麼要有小組?
  • 今日的當地小組
  • 一個國際弟兄團體
  • 介紹新人給「整個弟兄團體」
  • 幫助別人喜愛「整個弟兄團體」
  • 願會眾受到強化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 會眾的組織和管理
    組織起來遵行耶和華的旨意
  • 願會眾讚頌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 教會在純真的崇拜中所居的地位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守》85 5/1 14-18頁

帶領新人歸附上帝的組織

「[要]對整個弟兄團體有愛心。」——彼得前書2:17,《新世》。

1,2.除了教義之外,基督徒教師還傳授什麼?

教師的工作是要傳授事實。但優良的教師卻並非僅是如此。他也傳授價值標準,幫助學生看出所學習的事的重要性以及怎樣盡量善用所學得的知識。基督徒教師特別留意如此行。誠然,他必須傳授「上帝的真理」。(羅馬書1:25,《新譯》)但這件事並非僅牽涉到幫助人認識教義而已。聖經鼓勵我們教導人敬畏耶和華以及養成良善和明智的品德。——詩篇34:11;119:66。

2 耶穌還提及其他的事是教師必須教導學生的:「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他所吩咐的一切事』包括參加他預言會在我們的日子進行的普世傳道工作在內。(馬太福音24:14)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東西也是我們應當傳授給聖經學生的。那是什麼呢?為了尋得答案,請考慮一下使徒保羅所從事的傳道工作,並且留意一件在他的教導工作上十分顯著的事。

保羅是個組織者

3.保羅在哥林多教導新近感興趣的人時開始怎樣行?

3 使徒保羅在第一次探訪哥林多時發現有許多人願意聆聽,雖然他們受到猶太人所反對。可是,保羅並非僅是個別地教導這些新近感興趣的人。我們讀到:「[他]於是離開[猶太人的會堂],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上帝的,他的家靠近會堂。」(使徒行傳18:7)這幢房屋成為新門徒聚集起來一同敬拜上帝的地點。不久保羅便將他們組織為一個小組。——哥林多前書1:2。

4.保羅開始在以弗所從事教導之後不久便有什麼出現?

4 後來保羅前往以弗所,在當地也有類似的事發生。他「逐戶地」個別教導感興趣的人。(使徒行傳20:20,《新世》)但是他也迅速作出安排使新門徒能夠聚集起來彼此交往。他「帶著門徒離開他們[猶太人],天天在推喇奴講堂舉行討論[作演講,《新世》]。」(使徒行傳19:9,《現譯》)不久這群基督徒也被組織成一個小組而有受任命的長老去照顧他們。——使徒行傳20:17,18。

5.早期的基督徒教師儘快幫助新人怎樣行?

5 顯然,在第一世紀當新人接受了真理時,他們並非僅是個別地孤軍作戰。反之他們被召集成為小組。他們從當時的治理機構獲得鼓勵而歡欣鼓舞。成熟的弟兄,例如保羅和巴拿巴,花很多時間在這些新成立的小組中施行教導,並「跟許多別的人一同教導,傳講[耶和華]的道。」(使徒行傳15:30-35,《新譯》)為什麼他們這樣行呢?為什麼早期基督徒沒有讓新人各自憑他們新近受到訓練的良心去指引他們做對的事?

為什麼要有小組?

6.為什麼早期的基督徒被組織成為小組?

6 有許多理由,我們會在這裡題及其中一部分。首先,一個人成為基督徒之後,他便不再與四周的世界有很多共通之處了。(約翰福音17:14,15)他若要獨力作戰,就無疑會感覺形勢孤單。可是,他若在當地的小組中與基督徒同工交往,他便會從他們獲得強化而能夠與俗世保持分離。除此之外,耶穌說他的跟從者會「合而為一」。(約翰福音17:11)這種合一在小組裡特別顯著可見。耶穌也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基督徒若要表現愛心而能夠成為對教外人的一個記號,就必須生活在社區中才行。這些社區便是當地的基督徒小組,他們在其中互相扶持,照顧彼此在靈性和身體上的福利。(腓立比書2:4)例如,保羅對提摩太論及的賑濟寡婦的安排便顯然是通過小組而設立的。——提摩太前書5:3-10。

7.(甲)保羅在希伯來書10:24,25所說的話含有什麼意義?(乙)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小組在傳道工作上擔任什麼角色?

7 因此,保羅的話直接鼓勵人支持當地的小組:「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伯來書10:24,25)除此之外,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在第一世紀以如此傑出的方式徹底完成;這件工作顯然是通過小組的安排以一種有秩序的方式執行的。(羅馬書10:11-15)例如,聖靈指引安提阿小組的長老們派出保羅和巴拿巴到未經委派的地區從事海外傳道工作,而且保羅接受耶路撒冷小組的長老的權柄,在傳道地區方面聽從他們的吩咐。——使徒行傳13:1-3;加拉太書2:8-10。

今日的當地小組

8,9.有些什麼理由我們也應當帶領感興趣的人士歸附當地的小組?

8 我們從這項歷史背景可以獲悉什麼呢?教訓便是,我們也應當帶領新近感興趣的人歸附當地的基督徒小組。今日,像在保羅的日子一樣,基督教並不是離群索居者的宗教。「離群索居的人往往只關心自己,」箴言一書警告說。(箴言18:1,《現譯》)在另一方面,「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箴言13:20)新人需要基督徒小組在靈性、道德和感情上所能提供的支持。他們需要體驗到基督徒同工的愛心,長老的管理以及基督徒小組那種可喜的團結;由於這種團結,作基督徒乃是如此喜樂、獨特的一項經驗。——詩篇133:1。

9 同樣地,今日在普世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也大部分是通過當地的基督徒小組以有系統的方法進行的。(馬太福音24:14)因此,當我們教導新人認識他們有義務要參加這件工作時,我們必須帶領他們歸附當地的小組及向他們說明怎樣與小組緊密合作。

一個國際弟兄團體

10.請舉出一些經文表明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形成一個國際的團結群體?

10 可是,使徒保羅將新人並非僅是帶進當地的小組中而已。他對以弗所人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以弗所書4:4)在普世只有一個「身體」而非有若干個散布各處,各自為政的小組。耶穌有一次談及一個『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蒙他授權去『餵養』「家人」;他所指的便是這個「身體」中仍然生活在地上的分子。(馬太福音24:45-47)普世各地個別的基督徒若要受到這個「僕人」所『餵養』,就必須承認其權柄。這會導致一個世界性的基督徒群體。

11.(甲)彼得將基督徒的這個國際組織稱為什麼?(乙)什麼安排使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得以在信仰方面保持團結一致?保羅怎樣表明他承認這項安排?

11 因此,使徒彼得將他當日所有的基督徒稱為「整個弟兄團體」。(彼得前書2:17,《新世》)他們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體」(希臘文adelphotes’,亞度福提斯,「弟兄關係」)。新人不但成為當地小組的成員,同時也成為整個國際弟兄團體的成員。各小組彼此保持聯絡。(歌羅西書4:15,16)當有教義的問題發生時,基督徒並沒有自行作出決定。為了獲得權威性的答案,他們仰望耶路撒冷小組的長老給予指引,而這些人在當時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治理機構。(使徒行傳15:2,6-22)保羅自己也承認這個機構在教義方面所具有的權威。雖然他藉著來自耶穌基督的一項特別啟示而認識真理,他卻前往耶路撒冷向治理機構解釋他當時所傳的好消息,『免得他從前或現在都白跑了。』——加拉太書1:11,12;2:1,2,7-10,《新譯》。

12.什麼進一步的安排使「整個弟兄團體」連繫得更緊密?

12 為了使「整個弟兄團體」在思想和行動上保持團結一致,治理機構派出週遊的傳道員,例如提摩太、提多和以巴弗提,前往探訪和造就他們;此外,保羅、彼得、雅各、約翰和猶大所寫的書信也在他們當中輾轉傳閱。由於有這樣的一個弟兄團體存在,其他國家中較富有的基督徒聽聞猶太的弟兄們在一段艱難時期中需要幫助,而保羅則能夠——通過小組——作出安排將救濟品帶給有需要的人。(哥林多前書16:1-4)個別的基督徒聽聞『普世整個弟兄團體』所表現的堅忍和信心,於是獲得很大鼓勵。——彼得前書5:9。

介紹新人給「整個弟兄團體」

13.普世的「整個弟兄團體」在第一世紀和現今有些什麼相似之處?

13 今日有一個類似的「弟兄團體」存在嗎?的確有。『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仍然存在,並且仍然有責任要『餵養』「家裡的人」。(馬太福音24:45-47)像在保羅的日子一樣,有一個治理機構代表這個「僕人」階級去指揮在普世宣揚「好消息」的工作。今日這種國際團結也藉著來自治理機構的書信、書刊,以及在小組裡服務的成熟教師而獲得強化。因此,當一個人認識真理時,他會成為當地小組的一分子,同時也感覺自己是普世的「整個弟兄團體」的成員。基督徒教師有責任要幫助聖經學生這樣行。他可以怎樣著手呢?

幫助別人喜愛「整個弟兄團體」

14.關於將當地的小組及上帝百姓的國際組織告訴聖經學生,你發覺什麼方法頗為成功?

14 基督徒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小組和國際弟兄團體的情形,然後他可以給學生看這件事。他可以怎樣告訴學生呢?以下是有經驗的教師發覺頗為有效的若干方法:在聖經研究之前或之後用一點時間討論小組以及從聖經說來這種安排的重要性,也談及『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和它在今日為我們服務的方式。向學生描述王國聚會所和其中的聚會。談及你在聚會中所獲悉的一些有趣資料。在研讀之前和之後的禱告中,你可以提及當地的小組以及國際的弟兄團體。

15.有些什麼極好的方法可以把當地的小組和國際的組織給感興趣的人士看?

15 但是你可以怎樣把這些事給學生看呢?以下是證明相當成功的若干方法:儘快邀請小組的其他成員在你主持研究時與你一同前往,使學生可以儘快開始結識新的朋友。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夠很快便看出無論他在舊事物制度中喪失多少友誼,他均會在『普世的整個弟兄團體』中獲得補償而有餘。(彼得前書5:9,《新世》;馬太福音19:27-29)要盡量運用《耶和華見證人在二十世紀中》這本小冊的資料。書中描述耶和華見證人的現代國際組織,並且有一些優良的插圖顯示一個大會、一間典型的王國聚會所、聚會的情形、傳道工作等。這會使學生藉著視覺對「整個弟兄團體」的規模獲得若干觀念。類似地,《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第23章藉著彩色插圖之助對今日上帝的組織作了一項清晰的描述。

16.(甲)我們應當儘快幫助聖經學生怎樣行?為了什麼聖經理由?(乙)我們可以怎樣利用環務或區務監督的探訪去幫助聖經學生成為上帝百姓的一分子?

16 請也記得,保羅在以弗所差不多一尋得感興趣的人士便安排舉行聚會。(使徒行傳19:9,10)他告訴哥林多的小組,如果有「未信的人或不明白的人」來到一個安排得體的基督徒聚會,「他心裡隱祕的事被顯露出來,他就必俯伏敬拜上帝,宣告說:『上帝真的是在你們中間了。』」(哥林多前書14:24,25,《新譯》)類似地,今日一個學生越早開始與當地的小組交往,他便會越快看出在什麼地方可以尋得真理。為了這緣故,基督徒教師會儘早邀請學生參加小組的聚會和較大的聚會。若有必要,他們會不憚煩地親自前往接感興趣的人士參加聚會。當小組受到現代的「提多」或「以巴弗提」,環務或區務監督,探訪時,他們會留意介紹聖經學生認識監督和他的妻子,也許甚至邀請訪者出席經常舉行的聖經研究。

17.因此,在我們所從事的教導和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中,什麼是個極重要的部分?(馬太福音28:19,20)這可以怎樣造益我們的學生?

17 耶和華的受膏者的世界組織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3:15)新近感興趣的人若要從這「根基」得益,就必須與盈千累萬謙卑的人一起與受膏者聯絡交往。(撒迦利亞書8:23)今日這些謙卑的人形成了一個國際的弟兄團體,擁有超過二百五十萬個成員;他們接受了真理,這意味到他們會經常與基督徒的國際弟兄團體聯絡交往。當新近感興趣的人成為這個團體的分子時,他們享有這個團體所提供的一切支持和保護。他們享受到基督徒同工的友愛,並且有機會回報他們的愛心。(希伯來書13:1)這也意味到他們成為一個數目沒有限定的國際群體的成員,這群人會活著渡過將臨的大災難而能夠永遠享有這種快樂的交誼。(啟示錄7:9-17)因此,當你教導聖經學生認識聖經的道理之際,不要忘記帶領他們歸附和教導他們喜愛「整個弟兄團體」。——彼得前書2:17,《新世》。

你記得嗎?

◻ 保羅怎樣進一步幫助他在以弗所和哥林多新近找著的感興趣人士?

◻ 保羅怎樣藉此使新人得益?

◻ 除了教導聖經學生認識聖經的道理之外,我們還應當留意介紹他們認識什麼?

◻ 我們有些什麼切合實際的方法可以如此行?

[第16,17頁的圖片]

新人受到熱烈歡迎加入「整個弟兄團體」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