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宣揚者》 22章444頁-461頁2段
  • 第3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第3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盡力使許多人有機會聽見好消息
  • 無畏的宣傳
  • 不顧戰時的逼迫,在歐洲努力傳道
  • 大戰期間歐洲以外的發展
  • 大群人開始在拉丁美洲出現
  • 第4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2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5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要先求王國』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查看更多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宣揚者》 22章444頁-461頁2段

第22章

第3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第444頁至461頁所列出的,是1935年至1945年間在環球各地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報告。1935年是個深具重要性的年代,因為在這一年,上帝的百姓清楚看出啟示錄7:9所提及的大群人是誰。由於要召集這群人,耶和華見證人開始意識到,聖經要他們執行一件規模比以前更大的工作。既然當時列國正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而且大部分國家都禁止他們活動或禁止他們的聖經書刊流通,他們會怎樣著手執行這件工作呢?

耶和華見證人在1930年代努力執行他們的服事職務,目標是要盡量使多些人聽見王國信息。對方若表現異乎尋常的興趣,見證人也許會逗留到深夜,解釋聖經的真理及回答對方的問題,使靈性飢渴的人得到飽足。但以大部分而言,見證人只是運用簡短的介紹詞,目的是要引起住戶的興趣,然後讓聖經書刊或公眾演講繼續幫助這些人。他們的工作是要向別人發出通知,務求盡量散播王國真理的種子。

盡力使許多人有機會聽見好消息

他們懷著緊急之感去執行這件工作。且舉個例,在1930年代早期,阿根廷科爾多瓦的阿爾曼多·梅納齊從《陰間》和《死者在哪裡?》這兩本冊子清楚獲悉聖經的真理,於是便毅然採取果敢的行動。(詩篇145:20;傳道書9:5;使徒行傳24:15)由於深受自己獲知的事所感動,且也受到尼古拉斯·阿伊羅斯的熱心所激勵,梅納齊將自己的汽車修理廠賣掉,成為先驅以便專心宣揚真理。後來在1940年代早期,科爾多瓦的見證人在梅納齊鼓勵之下買了一輛舊公共汽車,在車廂裡裝設了若干床位,然後用這輛車運載十個或更多的傳道員到各地作為期一週、兩週或甚至三個月的傳道旅行。當計劃這些傳道旅行時,會眾裡不同的弟兄姊妹均依次有機會參加。佈道小組裡人人都有指定的工作——清潔、烹飪、打魚或打獵。這個熱心的小組至少在阿根廷的十個省份內逐戶向人傳道;他們在城市及鄉村裡作見證,而且傳道的對象把散布各地的農場也包括在內。

澳大利亞的弟兄也表現類似的精神。在沿岸人口稠密的城市裡,弟兄們已作了頗多見證工作。但是當地的見證人也設法接觸那些住在僻遠地區的人。例如,在1936年3月31日,為了探訪許多散布在內陸各地的牛羊牧場上的人,阿瑟·威利斯和比爾·紐蘭茲踏上了一項長達1萬9710公里的旅程。旅途大部分地方均沒有道路。在沒有樹木的不毛沙漠裡,只有一些崎嶇不平的小徑。他們也要忍受酷熱和狂風刮起的滾滾沙塵,但他們卻勇往直前。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別人有興趣,他們便播放聖經演講的唱片,並且留下聖經書刊。有幾次,約翰·E·(特德)休厄爾與他們結伴同行,但後來休厄爾自告奮勇前往東南亞服務。

當時澳大利亞分社負責照料的地區遠超越澳大利亞本身。分社的地區遠達中國,東至塔希提島,西至緬甸以及其間的所有島嶼和國家,距離共達1萬3700公里。這個地區包括諸如香港、中南半島(現今的柬埔寨、老撾和越南)、荷屬東印度群島(包括諸如蘇門答臘、爪哇和婆羅洲等島嶼)、新西蘭、暹羅(現今的泰國)和馬來亞等地。當時的分社監督是蘇格蘭裔的亞歷山大·麥吉利夫雷。他常用的一個方法是,邀請一位熱心的年輕先驅到他的辦公室裡,將分社的地區圖給後者看,接著問道:『你喜歡成為海外傳道員嗎?』然後他指出一個地區,是很少人或沒有人在那裡傳道的,接著問道:『你喜歡在這個地區發起傳道工作嗎?』

1930年代早期,有幾位先驅已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現今的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做了不少傳道工作。1935年,新西蘭籍的弗蘭克·迪尤爾與一群先驅乘搭「散布亮光者號」到新加坡。當船即將啟程前往馬來亞的西北海岸時,船長埃里克·尤因斯說:「弗蘭克,我們只能將你帶到這裡。你既然揀選去暹羅,現在就可以下船了!」弗蘭克幾乎忘記了他要到暹羅去。他跟船上的先驅一起工作得很開心,但現在他要孤軍作戰了。

弗蘭克在吉隆坡稍作逗留,直至他籌足了旅費。但他在吉隆坡卻遇上交通意外——一輛貨車將他從腳踏車上撞倒。他復原之後袋裡只有五塊錢,但他卻登上從新加坡開往曼谷的火車。他深信耶和華有能力維持他的生活,於是毅然展開工作。早在1931年,格羅第·高特文曾在當地花了一段短時間向人傳道;但是當弗蘭克在1936年7月抵達該地時,並沒有任何見證人在場迎接他。然而在接著幾年,其他幾個人——來自德國的威利·昂格勞比、漢斯·托馬斯和庫爾特·格魯伯,以及來自澳大利亞的特德·休厄爾——也曾在當地參加工作。他們分發了很多書刊,但大部分是英文、中文和日文的。

後來有人致信總部,說弟兄們需要有泰文的書刊,但卻沒有人翻譯。盧述福弟兄回答說:「我不在泰國;你們卻在這個國家裡。要對耶和華有信心,繼續努力工作,這樣你們便會找著翻譯的人。」他們果然找著。以前在清邁長老會女校作校長的春采·因泰潘接受了真理。她在1941年開始將聖經書刊譯成泰文。

弗蘭克·迪尤爾在曼谷工作了一個星期之後,以前在爪哇(現今印尼的一部分)發起王國工作的弗蘭克·賴斯途經曼谷,前往一個新的工作地區——當時的法屬中南半島。像他在較早的工作地區中所為一般,他一方面學習當地的語言,同時對地區裡說英語的人傳道。他在西貢(現今的胡志明市)作過見證之後,接著花了一點時間教授英語,目的是要買一輛舊汽車到這個國家的北部傳道。他所關心的並不是物質享受,而是王國的事務。(希伯來書13:5)他利用買來的汽車,在沿途各地的市鎮、鄉村和孤立的人家向人作見證,直至抵達河內。

無畏的宣傳

為了引起人們對王國信息的興趣,同時促使人留意他們需要採取果敢的行動,許多國家的見證人採用引人注目的方法。從1936年開始,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見證人身上掛著標語牌去宣傳大會的演講,並在購物地區分發傳單。兩年後,即1938年,社方在英國倫敦舉行大會時,宣傳運動加上另一項引人注目的特色。內森·H·諾爾和艾伯特·D·史勞德(兩者在後來均成為治理機構的成員)率領差不多一千個見證人,在倫敦的中央商業地區遊行。他們每隔一個人便掛著一個標語牌,宣傳由J.F.盧述福在皇家艾伯特禮堂發表的公眾演講,題目是「面對事實」。其餘的人則手裡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宗教是個網羅和騙局」。(當時他們認為宗教是指所有與上帝的話語不符的崇拜。)在該週稍後的時間,為了緩和有些公眾人士的敵視反應,部分參加遊行的人手拿的牌子寫道:「要事奉上帝和基督君王」。對許多耶和華見證人來說,參加這項活動絕不容易,但他們把這件事看作為耶和華服務的另一個方法,也是他們對上帝的忠誠的另一項考驗。

並不是人人都喜歡見到耶和華見證人為他們的信息所作的無畏宣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教士們向無線電台的經理大施壓力,要他們制止耶和華見證人所資助的一切廣播。1938年4月,盧述福弟兄正在前往澳大利亞發表無線電演說之際,政府官員對壓力屈膝,取消了以前的協定,不許盧述福使用悉尼的大會堂和無線電廣播設備。社方迅速租下悉尼運動場;由於盧述福弟兄遭遇的反對受到報章廣泛報導,結果甚至有更多人前來聽他演講。在其他場合,每逢當局不允許見證人使用電台設備,他們便發動有力的宣傳,邀請人參加聚會,以便透過唱片聆聽盧述福弟兄所作的演講。

在比利時,教士一方面派出兒童向見證人投擲石頭,同時也親自上門將見證人所分發的書刊沒收。但有些村民卻喜歡他們從耶和華見證人獲得的資料。他們時常對見證人說:「給我多幾本冊子。教士來到時,我可以給他一本,滿足他的要求,然後留下其餘的給自己讀!」

可是,在隨後幾年,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王國信息卻受到更猛烈的反對。

不顧戰時的逼迫,在歐洲努力傳道

由於不肯捨棄信仰和停止傳道,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和荷蘭有數以千計的耶和華見證人被囚入獄,或送到納粹的集中營裡。殘暴的虐待乃是司空見慣的事。那些還未關在監獄裡的人則小心翼翼地繼續執行他們的服事職務。他們傳道時常常僅運用聖經,惟獨回去探訪感興趣的人士時才介紹其他書刊。為了避免被捕,見證人也許會在一座樓宇裡探訪一戶人家,然後轉而探訪另一座樓宇;或者他們會僅探訪一戶人家,然後到另一條街探訪另一戶人家。但他們在向人作見證方面絕沒有畏縮不前。

1936年,蓋世太保在全國各地逮捕了數千名見證人和感興趣的人士,企圖藉此粉碎他們的工作。在此之後僅幾個月,見證人在12月12日展開了一項運動,以閃電般的速度,將數以萬計印成傳單的決議放在德國各地居民的信箱裡和門下。這些決議就納粹當局對他們的基督徒弟兄所作的殘酷迫害提出強烈抗議。在見證人開始分發傳單之後不及一小時,警察已巡邏各處,試圖逮捕分發傳單的人。但他們在全國只捉到十多個見證人。

在納粹政府全力禁制見證人的活動之後,見證人竟能展開這樣的一場運動,實在令當地官員感到震驚。再者,政府官員也害怕人民的反應。為什麼呢?因為警察和其他保安人員到居民家裡查問他們是否接獲傳單時,大部分人都否認。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收到傳單,因為見證人只把傳單分發給每座樓宇中的兩三戶人家而已。但是警察卻不知道這件事。他們以為每戶都收到一張。

在接著的幾個月,納粹官員大聲疾呼否認決議所提出的指控。因此,當時仍然自由的見證人在1937年6月20日把另一項信息分發出去。這是一封公開信,信裡詳細列舉見證人所受的逼迫,並且指名提及參與其事的官員,以及事情發生的日期和地點。見證人所作的這項揭發,以及他們竟有能力將這封信廣為分發,令蓋世太保大感驚愕。

德國巴特利普施普林格的庫斯羅家庭的許多經歷充分表明,他們具有同樣的決心要向人作見證。由於拒絕背棄自己的信仰,威廉·庫斯羅被納粹政權在明斯特公開處決;在此之後所發生的一件事足以說明這家人所懷的決心。威廉的母親希爾達立即到監獄去,請求當局將屍體交給她埋葬。她對家人說:「我們要對認識威廉的人作一個有力的見證。」葬禮舉行時,威廉的父親弗朗茲作了個禱告,表示對耶和華的仁愛安排深具信心。在墓旁,威廉的兄弟卡爾-海因茨根據聖經向在場的人提出安慰。雖然他們為了這樣行而受罰,但在他們看來,最重要的事是為耶和華的聖名和王國作見證,以藉此尊榮他。

在荷蘭,隨著戰時的種種壓力與日俱增,當地的見證人明智地調整他們的聚會安排。他們把聚會改在私人家裡舉行,人數不超過十人。聚會的地點時常更改。每個見證人只參加自己所隸屬的小組的聚會,並且絕不將舉行研讀的地點告訴別人,甚至對密友也不透露。在歷史的這個時刻,整個地區的人口時常由於戰爭的緣故被迫逃亡外地,耶和華見證人深知一般人亟需聽見惟獨來自上帝話語的安慰信息,因此他們無畏地將這個信息與別人分享。但是分社的一封來信提醒弟兄們要謹慎小心,正如耶穌在不同的場合面對反對者時十分謹慎一般。(馬太福音10:16;22:15-22)由於這緣故,他們若遇到表現敵視態度的人,他們便會記下這人的地址,以便將來在該地區工作時特別留意。

在希臘,一般人在德國佔領期間經歷到很多苦楚。可是,由於希臘正教的教士們所作的惡毒詆毀,耶和華見證人受到最嚴苛的對待。教士們堅要警方和法庭採取行動對付見證人。有許多見證人被囚下獄,或從家鄉放逐到僻遠的鄉村去,或被囚禁在荒蕪的海島上,飽受艱苦的情況所折磨。儘管如此,他們卻繼續向人作見證。(可參閱使徒行傳8:1,4。)他們時常在公園和公眾休憩處與人談論,或與別人一同坐在長凳上,對人談及上帝的王國。對方若表現真正的興趣,他們便會將一份十分受珍視的聖經書刊借給對方。後來他們會將書刊收回,轉而借給其他的人。許多愛好真理的人深懷體會地接受見證人提供的幫助,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將好消息與別人分享;即使這樣行為他們帶來猛烈逼迫,他們亦在所不惜。

見證人之所以能夠表現這樣的勇氣和堅忍不拔,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受到靈糧所滋養。大戰期間,在歐洲有些部分,可以用來分發給人的書刊最後變成相當缺乏,但見證人卻有辦法使社方發行、供普世耶和華見證人閱讀的資料在他們當中繼續流通,從而能夠保持堅強的信心。奧古斯特·克拉夫特、彼得·戈爾斯、路德維格·賽拉涅克、泰麗斯·施賴伯和其他許多人,不惜冒生命危險參與複製和分發研讀資料的工作,並將這些靈糧從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和瑞士偷偷運進奧地利。荷蘭一位心地仁慈的監獄衛兵向阿圖爾·溫克勒伸出援助之手,設法給他一本聖經。即使仇敵極力防範,《守望台》所含令人舒暢的真理之水仍能滲進德國的集中營裡,見證人暗地把聖經書刊在他們當中彼此傳閱。

耶和華見證人雖然被囚禁在監獄和集中營裡,這絕不能制止他們作見證人。使徒保羅在羅馬被囚時寫道:「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然而上帝的道卻不被捆綁。」(提摩太後書2:9)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耶和華見證人的情形也一樣。衛兵們留意到他們的品行。有些兵士向他們提出問題,有幾個甚至成為信徒,即使這樣行意味到他們自己會喪失自由。許多與見證人一同被拘禁的囚犯來自一些很少傳道工作進行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大戰之後,有些這樣的囚犯以耶和華見證人的身分回到本國,他們都渴望將王國信息在自己的國家裡廣傳出去。

殘酷的逼迫和總體戰的影響並不能制止耶和華將人召集到他那偉大的屬靈聖殿裡崇拜他。(以賽亞書2:2-4)從1938年至1945年,公開參與這種崇拜而宣揚上帝王國的人,在歐洲的大部分國家中均大為增加。在英國、芬蘭、法國和瑞士,見證人大約增加了百分之百。在希臘,見證人增加到差不多等於以前的七倍。在荷蘭則增至以前的十二倍。但是到1945年底,社方還未從德國和羅馬尼亞收到詳細報告,從其他國家則僅收到十分簡略的報告。

大戰期間歐洲以外的發展

在東方,世界大戰也為耶和華見證人帶來了極度的艱辛。在日本和韓國,他們由於倡導上帝的王國,不肯崇拜日本天皇而被逮捕、毆打及受到苦刑虐待。最後他們與其他國家的見證人失去一切聯絡。對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作見證的惟一機會便是受警方盤問或受法庭審訊的時候。大戰結束時,耶和華見證人在這些國家裡所從事的傳道活動已差不多完全停頓下來。

戰火蔓延到菲律賓時,由於見證人不肯支持日本,也不支持當地的抵抗運動,他們受到雙方的虐待。為了避免被捕,許多見證人不得不撇下自己的家園。但是當他們在各地流浪之際,他們不斷向人傳道——若有書刊供應便將其借給別人,後來則只運用聖經。隨著戰線逐漸縮減,他們甚至裝備了幾隻船,將大群見證人送到一些以前很少機會甚或從未有過機會聽見王國好消息的地方去。

1941年5月,緬甸政府宣布禁止耶和華見證人的書刊流通,但促成這件事的並非日本軍的入侵而是來自英國聖公會、循道會、羅馬天主教會和美國浸信會的牧師對殖民地官員施加的壓力。當時有兩個在電報局工作的見證人見到一封電報,知道將會有什麼事發生,於是弟兄們迅速將社方倉庫裡的書刊運走,以免被政府充公。然後他們設法將大部分書刊經由陸路運進中國去。

當時美國政府正運用緬甸公路將巨量戰爭物資運進中國,以支持中國政府。弟兄們試圖託軍車運送他們的書刊,但卻遭到峻拒。他們設法從新加坡租一輛貨車,但也未能成功。可是,當時負責管理社方的仰光存書倉庫的米克·恩格爾向一位美國高級官員提出請求,結果獲准將書刊放在軍車上。

在此之後,弗雷德·佩頓和赫克托·奧茨去見負責將物資運往中國的官員,請求將書刊放在軍車上;但負責管理運輸隊的軍官暴跳如雷地嚷道:「什麼?我們有許多急需的軍事物資和藥品,由於車上沒有地方,現在要撇在這裡任由風吹雨打,我們又怎可能有地方裝載你們那些毫無用處的宣傳冊子?」弗雷德伸手從公事包裡拿出授權的書信來,向對方指出,他若不理會仰光官員的訓示,事情就會導致嚴重後果。後來,負責管理運輸隊的軍官不但同意運送兩噸書籍,還撥了一輛輕貨車,連同司機和供應品,供弟兄們使用。他們向北行過險要的山路,將他們的寶貴貨物帶進中國去。他們在寶山作過見證之後繼續前行,最後抵達重慶。他們在中國逗留了一年,分發了數以千計宣揚耶和華王國的書刊。他們曾親自向許多人作見證,其中一人是中國國民黨政府的總統蔣中正。

與此同時,緬甸受到日益猛烈的轟炸,結果只有三位見證人留下來,其他的都遷到別國去,大部分則逃往印度去。留下來的三位見證人所能從事的活動自然頗有限,可是他們卻以非正式的方式向人作見證。他們的努力在戰後結出果子來。

大戰期間,耶和華見證人在北美洲也遭遇嚴重的阻礙。暴民行兇的事件十分普遍,警方也常以違反憲法的方式應用當地的法例,結果為見證工作帶來很大壓力。有數以千計的人由於堅守基督徒的中立立場而被囚。可是,這一切壓力並沒有使耶和華見證人在逐戶傳道工作上緩慢下來。再者,從1940年2月開始,人們時常見到見證人站在商業地區的街頭向人介紹《守望台》和《安慰》(即現今的《儆醒!》)雜誌。他們甚至比以前更熱心。雖然見證人所受的猛烈逼迫在這些國家裡是前所未見的,從1938年至1945年,美國和加拿大的見證人數目卻增加了一倍,他們用來從事公開傳道的時間則增至以前的三倍。

在英聯邦屬下的許多國家(在北美洲、非洲、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諸島),政府若非禁止耶和華見證人傳道,便是禁止他們的書刊流通。這樣的國家之一是澳大利亞。1941年1月17日,奉總督之命發表的一項官方通知宣告,耶和華見證人聚集起來從事崇拜、分發他們的任何書刊或甚至擁有這樣的書刊,均屬非法行為。澳大利亞的法律容許人在法庭上對禁令提出質問,社方便立即這樣行。但直至兩年多之後,高等法院的斯塔克法官才宣布政府的禁令所基於的條例是「專橫武斷、暴虐不仁的」。高等法院於是將禁令取消。但在禁令生效期間,耶和華見證人怎樣行呢?

他們效法耶穌基督的使徒,『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使徒行傳4:19,20;5:29)他們繼續向人傳道。雖然遭遇許多障礙,他們甚至作出安排,於1941年12月25-29日在悉尼附近的哈格雷夫公園舉行大會。由於政府拒絕為一部分代表提供火車運輸,西澳大利亞的一群見證人便在車上裝設特別的爐子,藉著燒炭產生煤氣作燃料,然後啟程作一項長達十四天、橫過澳大利亞大陸的旅程。旅途包括花一週時間穿越荒寂不毛的納拉伯平原。他們平安抵達目的地,與其他六千位代表一同欣賞大會的節目。次年有另一個大會舉行,但這次卻化整為零,分為人數較少的150個小組,在國內的七個大城市舉行。講者在一個大會作完演講之後,便接著到另一個大會演講。

1939年,隨著歐洲的情勢日益嚴峻,耶和華見證人當中有些先驅傳道員自告奮勇往其他地方服務。(可參閱馬太福音10:23;使徒行傳8:4。)三位德國先驅從瑞士奉派到中國的上海去。有幾個傳道員則前往南美洲。被調往巴西的先驅包括奧托·埃斯特曼和埃里希·卡特納。在此之前,埃斯特曼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從事探訪和協助會眾的工作,卡特納則在守望台社的布拉格辦事處服務。他們的新委派絕不輕省。他們發覺,在某些農村地區,見證人清早起來開始傳道至早上7時,然後他們再進一步從事外勤服務,直至入夜較晚的時候。卡特納弟兄憶述,他在各地周遊傳道時,晚間常常在戶外露宿,以傳道袋權充枕頭。——可參閱馬太福音8:20。

埃斯特曼弟兄和卡特納弟兄在歐洲曾受納粹的祕密警察追捕。他們遷到巴西是否就不再受到逼迫呢?剛相反,僅一年之後,他們便由於當地政府受到一些同情納粹的官員所教唆,把他們長期軟禁及囚在獄中!來自天主教教士的反對也很常見,但見證人卻鍥而不舍地執行上帝授予他們的任務,不斷把傳道工作擴展到巴西一些尚未有機會聽見王國信息的城市和村鎮中。

回顧當時世界各地的情勢,我們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有耶和華見證人的國家地區裡,以大多數而言他們都面對政府的反對,若非禁止他們的組織活動,便是禁止他們的書刊流通。1938年,他們總共在117個國家地區中向人傳道。但在大戰期間(1939-45年),在60多個國家地區裡,他們的組織或書刊受到禁制,或他們屬下的傳道員被驅逐出境。甚至在沒有禁止他們活動的地方,他們也面對暴民行兇的事件,而且時常受到逮捕。即使如此,宣揚好消息的工作絕沒有停下來。

大群人開始在拉丁美洲出現

當大戰仍在激烈進行之際,由於預見到戰後時期所要執行的工作,守望台社在1943年2月於美國紐約州設立了基列學校,目的是要訓練海外傳道員前往國外服務。到該年年底,已有12個海外傳道員開始在古巴服務。事實證明這是一塊生產力很豐富的田地。

早在1910年,已有些聖經真理的種子在古巴撒下。1913年,C.T.羅素在該國發表了一個演講。1932年,J.F.盧述福在哈瓦那的電台發表演說,後來電台將演說的內容以西班牙語重新播放。但工作進展得相當緩慢。當時國內有許多人是文盲,並且懷有很深的宗教偏見。起初,感興趣的人大多數是來自牙買加和其他地方說英語的人士。到1936年,古巴只有40位王國宣揚者。但在此之後,撒播和灌溉真理種子的工作便開始結出更多果實了。

1934年,首次有當地的古巴人受浸;在此之後,有更多古巴人也採取同一步驟。從1940年開始,除了逐戶傳道之外,更有每天的無線電廣播及在街上公開向人作見證。甚至在基列培訓出來的海外傳道員於1943年抵達之前,古巴已有950人接受了好消息而開始向人傳道,雖然並非人人都經常參加這件工作。海外傳道員抵達之後,在隨後兩年,傳道員的數目增加得甚至更快。到1945年,古巴總共有1894位耶和華見證人。雖然他們當中大部分人以前所信的宗教聲稱,所有忠心支持教會的人都會到天上去,但是他們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之後,絕大多數的人都熱切接受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的希望。(創世記1:28;2:15;詩篇37:9,29;啟示錄21:3,4)他們當中只有百分之1.4的人自認是基督的受膏弟兄。

社方的世界總部也以另一種方式向拉丁美洲提供幫助。早在1944年,N.H.諾爾、F.W.法蘭茲、W.E.范安伯和M.G.韓素爾在古巴逗留了十天,以便在靈性上強化當地的弟兄。當時有一個大會在哈瓦那舉行,社方在大會中宣布作出若干安排,使當地的傳道工作受到更佳的督導。在這次旅程中,諾爾弟兄和韓素爾弟兄也探訪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和墨西哥,對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提出協助。

1945年和1946年,N.H.諾爾和F.W.法蘭茲作了廣泛的視察旅行,在24個國家發表演講,並與當地的見證人一同工作。他們的旅程從墨西哥一直伸展到南美洲的最南方以及加勒比海地區。他們在世界的這部分逗留了五個月之久,對弟兄們提出仁愛的協助和指導。在有些地方,他們僅與數目不多的感興趣人士會面。他們親自協助弟兄們在祕魯的利馬和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將第一群會眾組織起來,使當地的弟兄能夠經常舉行聚會及從事外勤服務。無論在哪裡有會眾的聚會舉行,他們都出席,有時更提出勸告,說明怎樣使傳福音的工作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在這些探訪期間,只要是可能,社方便作出安排舉行公眾聖經演講。藉著見證人所披掛的標語牌及在街上分發傳單,這些演講受到廣泛的宣傳。結果,巴西的394位見證人很高興見到他們在聖保羅舉行的大會有765人出席。當時智利只有83位王國宣揚者,但卻有340人出席聆聽受到特別宣傳的演講。在哥斯達黎加,當地的253位見證人很高興見到他們的兩個大會總共有849人出席。弟兄們在這些大會中有機會享受親切的交誼。

可是,這些探訪的目的並非僅是要舉行一些可堪記念的大會而已。在探訪期間,來自總部的代表特別強調要回去探訪感興趣的人及與他們主持聖經研究,這乃是至為重要的事。人若要成為基督的真正門徒,就需要經常受到來自上帝話語的教導。結果,在世界的這部分,家庭聖經研究的數目迅速增加。

諾爾弟兄和法蘭茲弟兄作這些服務旅行之際,有更多由基列培訓出來的海外傳道員抵達他們的工作地區。到1944年年尾,已有海外傳道員在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和波多黎各服務。1945年,其他的海外傳道員被派到巴巴多斯、巴西、英屬洪都拉斯(現今的伯利茲)、智利、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牙買加、尼加拉瓜、巴拿馬和烏拉圭等地去,將當地的傳道工作以更有效的方式組織起來。最初的兩位海外傳道員在1945年抵達多米尼加共和國時,國內僅有他們是見證人。早期的海外傳道員展開服事職務之後,很快便見到成效。特里尼達德·伯尼亞瓜論及最初被派往危地馬拉的海外傳道員說:「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東西——我們需要有聖經導師,幫助我們明白怎樣執行傳道工作。」

於是,在世界田地的這部分,未來擴展的根基便奠下了。到1945年年尾,加勒比海的諸島總共有3394位王國宣揚者,在墨西哥有3276位,中美洲有404位,南美洲則有1042位。對世界的這部分來說,以上的數字顯示,在先前的七年裡——人類歷史上一段非常動盪的時期——傳道員的數目總共增加了百分之386。這僅是開始而已。將來還有規模更驚人的增長!聖經曾預言說,在大災難臨到之前,「有一大群人……[會]從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方言來」;他們會被召集起來,成為耶和華的敬拜者。——啟示錄7:9,10,14,《新譯》。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當時只有7萬2475個耶和華見證人在115個國家地區(根據1990年代初期的國家劃分計算)裡傳道。雖然他們在全球受到猛烈的逼迫,大戰結束時,他們的數目卻增加了一倍。1945年的報告顯示,當時總共有15萬6299位見證人,在能夠接獲報告的107個國家地區裡傳道。可是,當時世上其實已有163個國家地區有機會聽見王國信息。

從1936年至1945年,所作的見證的確令人驚訝。在世界充滿動亂的這十年中,耶和華手下熱心的見證人總共用了2億1206萬9285小時去向世人宣布,上帝的王國乃是人類的惟一希望。他們也分發了3億4305萬4579本精裝書、冊子和雜誌去幫助人明白,我們有什麼聖經理由要相信這件事。為了幫助真正感興趣的人士,他們在1945年平均主持10萬4814個免費的家庭聖經研究。

[第455頁的精選語句]

雖然戰時的情況迫使他們逃離家園,他們卻繼續向人傳道

[第451-453頁的附欄或圖片]

即使受監禁,他們也拒絕停止作見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數以千計的見證人為了信仰在監獄和集中營裡備嘗艱辛,以下只是其中幾個例子而已

1.阿德里安·湯普森,新西蘭。1941年在澳大利亞入獄;由於澳大利亞禁止耶和華見證人工作,他的免役申請不獲批准。他獲釋之後成為周遊監督,強化各群會眾執行他們的公開服事職務。戰後他在日本作海外傳道員,並成為該國第一位周遊監督;他繼續熱心傳道,直至1976年去世為止。

2.阿洛伊斯·莫澤,奧地利。曾在七個監獄和集中營裡服刑。1992年,他雖屆92歲的高齡,仍然是個活躍的見證人。

3.弗朗茲·沃爾法特,奧地利。雖然弗朗茲的父親和弟弟均被處決,這卻沒有使他退縮不前。他在德國的羅爾瓦爾德集中營被囚禁了五年。1992年,他在70歲的高齡仍然從事見證工作。

4.托馬斯·瓊斯,加拿大。在1944年被囚,後來在兩個勞工營服刑。在從事全時服務34年之後,他在1977年被任命為分社委員會的成員,督導全加拿大的傳道工作。

5.瑪麗亞·洪巴赫,德國。曾屢次被捕;有三年半時間遭受單獨監禁。她曾擔任信使的工作,冒生命危險將聖經書刊帶給見證人同工。1992年,她在90歲的高齡仍忠心地在伯特利之家服務。

6.馬克斯及康拉德·弗蘭克,德國。父子兩人均曾屢次入獄,被囚禁了許多年。(康拉德的妻子格特魯德也曾入獄。)他們都保持忠貞,繼續熱心事奉耶和華;大戰之後,康拉德曾帶頭將耶和華見證人在德國的傳道工作重新組織起來。

7.A.普賴斯·休斯,英國。曾兩次在倫敦的苦艾林監獄服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也由於信仰入獄。曾在英國帶頭推廣宣揚王國的工作,直至1978年去世為止。

8.阿道夫及埃瑪·阿諾德與女兒茜蒙,法國。阿道夫入獄之後,埃瑪和茜蒙繼續從事見證工作,並且將書刊分發給其他的見證人。埃瑪在獄中曾由於堅持向其他囚犯作見證而遭受單獨監禁。茜蒙則被送往少年感化院。三人都繼續作熱心的見證人。

9.恩斯特及希爾德加德·塞利格,德國。他們兩人為了信仰合共在監獄和集中營裡度過了超過40年的歲月。他們甚至在監獄裡也鍥而不舍地將聖經真理與別人分享。他們獲得自由之後將全部時間用來宣揚好消息。塞利格弟兄在1985年逝世;塞利格姊妹則在1992年去世。兩人均至死保持忠貞。

10.卡爾·約翰遜,美國。受浸兩年之後即與數百個其他見證人被囚禁在肯塔基州的阿什蘭監獄。曾作先驅及環務監督;在1992年仍然以長老身分帶頭從事外勤服事職務。

11.奧古斯特·彼得斯,德國。被迫與妻子及四個兒女分散,在1936-37年,以及1937-45年被囚在獄中。獲釋之後,彼得斯弟兄非但沒有減少傳道,反而更努力而投入全時服務。1992年,他在99歲的高齡仍然在伯特利之家服務;他目擊德國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增至16萬3095人。

12.格特魯德·奧德,德國。先在波蘭的羅茲,後在奧治維茲集中營被囚;然後在德國的格羅斯羅森和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被囚。戰後她在印度尼西亞、伊朗和盧森堡熱心從事海外傳道工作。

13.三浦勝尾,日本。他被逮捕及在廣島被囚禁了七年,在此之後,監獄的大部分被原子彈炸毀。可是,醫生卻發覺他並沒有受到輻射線傷害。他將一生的最後歲月用來從事先驅服務。

14.馬丁及格特魯德·普辛格,德國。他們結婚之後幾個月便被逮捕而被迫分離了九年之久。馬丁被解往達豪和毛特豪森集中營。格特魯德則被送到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雖然受到殘暴的對待,他們的信心卻沒有動搖。他們獲釋後將全副精神用來為耶和華服務。有29年的時間,馬丁作周遊監督而走遍德國全境;後來他成為治理機構的成員,直至1988年去世為止。1992年,格特魯德仍然是個熱心的傳福音者。

15.石井治三和石井松江,日本。有十年之久,他們在日本各處分發聖經書刊,但後來被政府監禁。雖然在大戰期間耶和華見證人在日本的工作受到遏制,石井弟兄和石井姊妹卻在戰後再次熱心向人作見證。到1992年,石井松江見到日本的見證人數目增至逾17萬1000人。

16.維克托·布魯赫,盧森堡。曾在布痕瓦爾德、盧布林、奧治維茲和拉文斯布呂克等集中營被囚禁。現今在90歲的高齡仍然保持活躍,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以長老的身分服務。

17.卡爾·舒爾施泰因,德國。在希特勒掌權之前是德國的周遊監督。監禁了八年之後,1944年在達豪被祕密警察所殺。他甚至在營裡仍繼續努力造就別人的靈性。

18.金奉女,韓國。被囚禁了六年。現今在72歲的高齡仍然向別人傳講上帝的王國。

19.帕姆費·阿爾布,羅馬尼亞。在受到殘暴的虐待之後,他被解往南斯拉夫的一個勞工營,在其中被囚了兩年半的時間。大戰之後他再被囚兩次,一共服刑了12年。他並沒有停止向人談及上帝的旨意。他死前曾在羅馬尼亞幫助了數以千計的人與耶和華見證人的普世組織一同服務。

20.威廉·沙伊德爾,波蘭。1939-45年被囚禁在納粹的集中營裡。1950-56年,以及1960-64年則被囚禁在共產黨的監獄裡。他忠貞不二地將全副精神用來宣揚上帝的王國,直至1971年去世為止。

21.哈拉爾德及埃爾莎·阿布特,波蘭。在大戰期間及其後,哈拉爾德由於信仰的緣故在監獄和集中營裡度過了14年的歲月,但甚至在獄中也繼續向人傳道。埃爾莎被迫與他們的女嬰分離,其後他們更分別被囚禁在波蘭、德國和奧地利的六個集中營裡。雖然大戰之後耶和華見證人在波蘭仍受禁制達40年之久,他們均繼續熱心地事奉耶和華。

22.亞當·西涅格爾,匈牙利。他曾六次在法庭受審,被判處23年徒刑,有八年半的時間被囚在監獄和勞工營裡。獲釋之後成為周遊監督,擔任這件工作達30年之久。現今已69歲,仍然在會眾裡忠貞地作長老。

23.約瑟夫·多斯·桑托斯,菲律賓。在1942年被囚,在此之前用了12年的時間作全時的王國宣揚者。戰後將耶和華見證人在菲律賓的活動重新組織起來,並且繼續從事先驅服務,直至1983年去世為止。

24.魯道夫·蘇納,美國。曾在西弗吉尼亞州米爾角被囚。獲釋後,以全時向人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曾作先驅、伯特利家庭的成員及環務監督。1992年,在78歲的高齡仍然作先驅。

25.馬丁·毛焦羅希,羅馬尼亞。1942-44年,他在監獄裡繼續指揮特蘭西瓦尼亞的傳道工作。獲釋之後,他周遊各地鼓勵見證人同工努力傳道,自己也無畏地向人作見證。1950年再次被囚,1953年死於勞工營裡;直至去世之日仍是耶和華手下忠貞的僕人。

26.R.阿圖爾·溫克勒,德國和荷蘭。最先被解往埃斯特韋根集中營;在營裡繼續向人傳道。後來在荷蘭被蓋世太保毒打,直至面目難以辨認。最後,他被送往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一生忠貞、熱心地向人作見證,直至在1972年去世為止。

27.朴玉姬,韓國。在漢城的西大門監獄服刑三年;曾受到難以形容的苦刑虐待。1992年,在91歲的高齡仍然以特別先驅的身分熱心向人作見證。

[第446頁的地圖或圖片]

澳大利亞的分社監督亞歷山大·麥吉利夫雷有分定下計劃,派人到許多國家和海島發起傳道工作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澳大利亞

新西蘭

塔希提島

湯加

斐濟

新幾內亞

爪哇

婆羅洲

蘇門答臘

緬甸

香港

馬來亞

星加坡

暹羅

中南半島

中國

太平洋

圖中所示的是在1930年代通用的地點名稱

[第460頁的地圖或圖片]

到1945年年尾,基列學校的海外傳道員已在世界這部分的18個國家地區裡展開工作

查爾斯和洛倫·艾森豪威爾

古巴

約翰與艾達·帕克

危地馬拉

埃米爾·范·達倫

波多黎各

奧拉夫·奧爾森

哥倫比亞

唐·伯特

哥斯達黎加

格拉迪斯·威爾遜

薩爾瓦多

海素爾·伯福德

巴拿馬

路易絲·斯塔布斯

智利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古巴

哥斯達黎加

墨西哥

波多黎各

特立尼達

伯利茲

巴西

智利

哥倫比亞

多米尼加共和國

薩爾瓦多

危地馬拉

海地

牙買加

尼加拉瓜

巴拿馬

烏拉圭

[第444頁的圖片]

有些派書者分發了許多箱書刊;在每本書裡,住戶均讀到許多個聖經傳道演講

[第445頁的圖片]

阿爾曼多·梅納齊(前排中央)與一群快樂的見證人帶著他們的「活動先驅之家」一起出發作傳道旅行

[第445頁的圖片]

阿瑟·威利斯、特德·休厄爾和比爾·紐蘭茲——這三位先驅將王國信息傳入澳大利亞內陸

[第447頁的圖片]

1936年,弗蘭克·迪尤爾(圖示他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單獨前往泰國作先驅,到1992年他仍然是個特別先驅

[第447頁的圖片]

春采·因泰潘運用她在翻譯方面的才幹使聖經的好消息得以傳給泰國人民

[第448頁的圖片]

1937年,耶和華見證人的崇拜雖受德國政府禁制,他們卻將這封公開信廣泛地分發出去

[第449頁的圖片]

弗朗茲和希爾達·庫斯羅的一家——雖然整家人(除了一個死於意外的兒子之外)均由於信仰的緣故被送進集中營、監獄或感化院,他們每個人都是忠貞不二的耶和華見證人

[第450頁的圖片]

在奧地利和德國,有些人冒生命危險複製或分發供研究聖經之用的寶貴資料。背景所示是其中的一部分資料

泰麗斯·施賴伯

彼得·戈爾斯

愛爾弗莉德·勒爾

艾伯特·萬德烈斯

奧古斯特·克拉夫特

伊爾莎·翁特德弗

[第454頁的圖片]

1936年,見證人在中國的上海舉行大會;這群人當中有九個在大會裡受浸

[第456頁的圖片]

雖然耶和華見證人的崇拜受政府禁止,1941年這些見證人卻在澳大利亞悉尼附近的哈格雷夫公園舉行大會

[第458頁的圖片]

1939年,古巴的見證人在西恩富戈斯舉行大會

[第459頁的圖片]

1945年,在聖保羅舉行的大會中,N.H.諾爾(圖左)發表演說,埃里希·卡特納擔任傳譯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