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6 9/15 26-28頁
  • 呂底亞——慷慨好客、虔信上帝的女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呂底亞——慷慨好客、虔信上帝的女子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賣紫色貨品的人」
  • 保羅在腓立比傳道
  • 「崇拜上帝的女子」
  • 「她堅要我們去」
  • 腓立比的弟兄
  • 呂底亞
    洞悉聖經(上冊)
  • 好榜樣——呂底亞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請來馬其頓」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使徒行傳第16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守》96 9/15 26-28頁

呂底亞——慷慨好客、虔信上帝的女子

自古以來,上帝的僕人一向以慷慨好客著稱。(創世記18:1-8;19:1-3)好客的定義是「對陌生人表現愛心、親切或仁慈」。時至今日,熱誠的好客精神仍然是真正基督徒的標誌。事實上,人如果想自己的崇拜蒙上帝悅納,就必須表現好客的精神。——希伯來書13:2;彼得前書4:9。

在好客方面,一個堪作模範的人是呂底亞。她「堅要」探訪腓立比的基督教海外傳道員在她家裡留宿。(使徒行傳16:15)雖然聖經只簡略提及呂底亞這個人,關於她的記載卻可以對我們有所鼓勵。我們可以從呂底亞的榜樣得到什麼鼓勵呢?呂底亞是誰?關於呂底亞,我們知道些什麼?

「賣紫色貨品的人」

呂底亞住在馬其頓的首府腓立比,原籍小亞細亞西部呂底亞區的推雅推拉城。由於這緣故,有些人認為「呂底亞」其實是她遷到腓立比之後,別人給她的別號。換句話說,她是個「呂底亞人」,正如聖經把耶穌基督向之作見證的女子稱為「撒馬利亞女子」一般。(約翰福音4:9)呂底亞是個「賣紫色貨品的人」。(使徒行傳16:12,14)考古學家掘出的銘刻證實,推雅推拉和腓立比的確有從事漂染業的人。呂底亞也許因工作關係遷往腓立比;她可能是推雅推拉一間染布商行的營業代表,也可能自己做生意。

紫色的染料來源甚廣。最昂貴的染料是從海洋的軟體動物中提煉出來的。據第一世紀的羅馬詩人馬提雅爾說,一幅泰爾製造、質料上乘的紫色布的售價可以高達1萬塞斯特斯(2500第納流斯),相當於一個工人2500日的工資。紫色的布匹顯然十分昂貴,只有少數人才買得起。因此,呂底亞可能家境相當富裕。無論怎樣,起碼她有能力殷勤款待使徒保羅和他的同伴——路加、西拉和提摩太,也許還有別的基督徒。

保羅在腓立比傳道

大約公元50年,保羅首次踏足歐洲,開始在腓立比傳道。a保羅每到一個新市鎮,總會首先前往當地的會堂,向猶太人和歸信者傳道。(參閱使徒行傳13:4,5,13,14;14:1。)有些資料透露,羅馬法律禁止猶太人在腓立比這個「神聖地區」從事宗教活動。因此,海外傳道員在城裡「過了些日子」之後,就在安息日到城外的河邊向人傳道,因為「料想在那裡會有禱告的地方」。(使徒行傳16:12,13)看來那條河就是甘吉特斯河。海外傳道員在河邊遇到的全是女子,其中一個就是呂底亞。

「崇拜上帝的女子」

呂底亞是個「崇拜上帝的女子」。她很可能歸信了猶太教,渴望尋找真理。雖然呂底亞有一份收入可觀的職業,她卻沒有崇尚物質。剛相反,她撥出時間從事屬靈的活動。「耶和華敞開她的心,使她留意保羅所講的話。」結果,呂底亞接受了真理。事實上,「她和她一家的人都受了浸」。——使徒行傳16:14,15。

聖經並沒有說明呂底亞家裡有些什麼人。既然聖經沒有提到她的丈夫,她也許是個獨身女子,或者是個寡婦。「她一家的人」可能指她的親屬,但這個詞語也可以指奴隸或僕人。無論怎樣,呂底亞熱心地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跟家裡的人分享。呂底亞目睹家人樂於接受真理,必然心花怒放!

「她堅要我們去」

海外傳道員在遇到呂底亞之前,也許自費租旅舍暫住。可是呂底亞很高興能夠讓傳道員有其他選擇。既然呂底亞「堅要」接待保羅和他的同伴,這暗示他們起初婉拒呂底亞的好意。為什麼呢?因為保羅想『叫人免費得到好消息,免得濫用了他的權柄』。(哥林多前書9:18;哥林多後書12:14)但路加補充說:「後來她和她一家的人都受了浸,她就懇求說:『你們如果判定我對耶和華是忠信的,就進我家留宿吧。』於是堅要我們去。」(使徒行傳16:15)呂底亞最關心的是要對耶和華保持忠信,盛情款待弟兄顯然是信心的一項表現。(比較彼得前書4:9。)呂底亞立下多麼傑出的榜樣!我們有同樣運用自己的財物去推廣好消息嗎?

腓立比的弟兄

後來,保羅和西拉因治好一個被靈附身的女奴而無辜下獄。兩人獲釋之後,回到呂底亞的家,在那裡見到一些弟兄。(使徒行傳16:40)新成立的腓立比會眾也許用呂底亞的家作為經常聚會的地方。我們有理由相信,呂底亞的家繼續是城裡神治活動的中心。

呂底亞在起初就表現的好客精神成為當地整群會眾的特色。雖然腓立比人相當窮困,他們卻多次接濟保羅,照顧他的需要。他們的慷慨令保羅深受感動。——哥林多後書8:1,2;11:9;腓立比書4:10,15,16。

保羅在公元60至61年左右致信給腓立比人,可是他在信裡並沒有提到呂底亞。聖經報導了使徒行傳16章所述的各事之外,就再沒有提及她了。不過,聖經對這個充滿熱誠的女子所作的簡短論述卻鼓勵我們「要力行好客之道」。(羅馬書12:13)我們當中有些像呂底亞一樣的基督徒實在教人欣慰!他們所表現的好客精神使會眾洋溢著溫暖融洽的氣氛,為耶和華上帝大大增光。

[腳注]

a 腓立比是馬其頓一個重要城市。這個城市受古意大利法律所管治,是個繁榮的軍事殖民地。法律規定,腓立比人可以跟羅馬公民享有同等的權利。——使徒行傳16:9,12,21。

[第28頁的附欄]

猶太人在腓立比的生活

在腓立比,猶太人和歸信者的生活顯然並不好受。當地可能醞釀著反猶太人的情緒。在保羅探訪腓立比之前不久,羅馬皇帝克勞狄剛下令把猶太人逐出羅馬。——比較使徒行傳18:2。

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和西拉治好被占卜邪靈附身的女僕後,被人拉去見當地的民政官。女僕的主人們見財源斷絕,就利用同胞所懷的偏見攻擊保羅和西拉,說:「這些人大大攪擾我們的城。他們是猶太人,所傳講的規矩,是我們羅馬人不可以採納,也不可以實行的。」結果,保羅和西拉被人用木棍狠狠地打了一頓,然後給收進監裡。(使徒行傳16:16-24)由於當時反猶太人的情緒高漲,人要公開表明自己崇拜猶太人的上帝耶和華,就得有很大勇氣才行。可是,呂底亞顯然並不介意與眾不同。

[第27頁的圖片]

腓立比的遺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