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聖經研究,幫助學生進步
第五部分:每次研讀該討論多少資料
1 耶穌施教時,顧及門徒的能力限度,「照眾人能聽懂的,對眾人講話」。(可4:33;約16:12)我們教導別人學習聖經時,同樣必須小心衡量每次研讀的進度。每次討論多少資料,主要視乎導師、學生的能力和環境。
2 培養牢固的信心 有些學生一次能夠領會的資料,別的學生也許要兩三次才能明白。我們不應僅為了盡快把課文讀完,就不理會學生是否明白所讀的資料。學生需要對聖經有確切的認識,才能在新信仰上扎根立穩。(箴4:7;羅12:2)
3 我們週復一週地跟學生研讀,不論花多少時間,都要幫助學生明白和接受自己從聖經學到的知識。不要匆匆讀完課文,以致學生無法從所學的真理充分得益。要撥出足夠時間,強調課文的主要論點,查考支持各論點的主要經文。(提後3:16,17)
4 避免題外話 我們既不要匆匆讀完課文,也不要在研讀時岔開話題。如果學生每逢談到私事時都滔滔不絕,那麼我們也許要告訴他,研讀之後才談論這些事情。(傳3:1)
5 在另一方面,我們熱愛真理,自然喜愛跟人談論學過的知識。因此,在研讀時避免講太多也許並不容易。(詩145:6,7)偶爾談及一個有關的論點,或講述一個經歷,能使研讀更富趣味。但我們不該常常加插這類評論,也不該喋喋不休,以致妨礙學生學習聖經的基本道理。
6 我們主持聖經研究時,留意每次研讀都討論適量的資料,就能幫助學生「走在耶和華的光中」了。(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