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39
結語有推動力
假設你已經仔細搜集了很多資料,並且編排好,作為講話的正文。你也準備好一個引言,以引起聽者的興趣。這時候,還有一件事值得你留意,那就是要想出一個適當的結語。不要低估結語的作用。你最後說的話往往是聽者記得最牢的。如果結語空泛無力,前面說過的話就會效力大減。
請想想以下的事例。約書亞在去世前不久,向以色列國的長老發表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演講。他回顧了自亞伯拉罕的日子以來,耶和華怎樣再三恩待以色列人。接著,約書亞是不是僅複述幾個要點,簡單作個摘要就結束他的話呢?不是。他語重心長地勸勉以色列人,說:「你們要敬畏耶和華,純全無疵,按真理事奉他。」請把聖經翻到約書亞記24:14,15,親自讀讀這個結語。
使徒行傳2:14-36記載了另一個出色的演講,是使徒彼得於公元33年五旬節在耶路撒冷向群眾發表的。他首先提到約珥曾預言上帝會把聖靈傾注下來,並指出現在群眾正目睹這個預言應驗。接著,彼得解釋這件事跟詩篇論及受膏君的預言有什麼關係。詩篇曾預言耶穌基督會復活,並且被提升到上帝的右邊。最後,彼得清楚指出在場的所有人都要面對事實。他說:「因此以色列全家都要確實知道,你們掛在柱上的耶穌,上帝已經立他做主做基督了。」群眾於是問:「各位弟兄,我們該做什麼呢?」彼得回答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使徒行傳2:37,38)當時大約有三千人被彼得的話深深打動,於是接受了有關耶穌基督的真理。
要謹記的事 結語必須跟講題配合。結語應該是根據前面的主要論點而作出的合理總結。在結語中,你可以複述講題的某些主要字眼,也可以把講題一字不漏地複述出來。
通常你發表演講,目的是要激勵聽眾根據演講的資料採取行動。結語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讓聽眾知道他們該做些什麼。你為演講擬定講題和要點時,要仔細想想:演講的資料為什麼對聽眾很重要?你希望演講達到什麼目的?考慮過這些問題後,你就會心中有數,知道自己希望聽眾採取什麼行動。在結語中,你得說明相應的行動是什麼,也許還要指出具體的做法。
除了讓聽眾知道他們該採取什麼行動之外,結語也必須起激勵作用。你應當解釋採取這些行動的具體理由,指出這會有什麼益處。最後一句話要是經過深思熟慮,仔細推敲,就能加強整個演講的效力。
要留意演講已經進入尾聲。你所說的話應當表明演講將要結束。說話的速度應該恰當,不要匆匆結束,叫演講終止得太突然。也不要逐漸降低音量,然後低聲結束演講。音量要充足而不刺耳。你最後說的幾句話應該顯示演講已到了尾聲,說話的語氣也應該懇切,顯出信念。練習演講的時候,不要忘記練習結語。
結語該有多長呢?這不是單單用時間來衡量的。結語不該拖泥帶水。結語長度是否適當,取決於結語能不能打動聽眾。最能打動聽眾的結語,通常是簡單、直接、積極的。結語如果包含一個簡短的比喻,只要經過仔細編排,即使稍長,也能發揮效力。你可以比較一下傳道書全卷的結語(記載於傳道書12:13,14)和「登山寶訓」的結語(記載於馬太福音7:24-27)。雖然傳道書的篇幅比「登山寶訓」長得多,結語卻較短。
在傳道的時候 傳道教人是我們最多運用結語的時候。你只要作妥準備,衷誠關懷別人,就會取得美好的成果。即使你只是跟一個人交談,上述建議也能派上用場。
有時候,你只能跟住戶說幾句話。對方可能很忙,你片刻之間就要離去。如果環境容許,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忙。但在我臨走前,我很想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聖經說上帝的旨意是要讓人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只要我們學習上帝的教誨,就有希望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你也可以詢問對方,什麼時間他會有空,容你再探訪他。
即使住戶不大友善,甚至粗魯無禮,叫談話不得不中斷,你仍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要謹記馬太福音10:12,13和羅馬書12:17,18的勸告。你要是回答溫和,住戶可能會因此改變對耶和華見證人的看法,這樣你的探訪就可算收到成效。
有時情形剛相反,住戶可能樂意跟你暢談。要是這樣,不妨在結尾複述要點,讓他記住。此外,要說些話激勵他採取適當的行動。
如果你覺得可以再次探訪住戶,跟他討論,就要設法引起他的期待。不妨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問題可以取材於《根據聖經而推理》或一本專門用來主持聖經研究的書或冊子。馬太福音28:19,20記載了耶穌的吩咐,要把這個吩咐謹記在心,視之為我們的傳道目標。
當你主持聖經研究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呢?在結束之前,如果複述一下課文的要旨,學生就更能記得討論過的資料。你跟學生討論課文的溫習問題,課文的重點就能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裡。如果溫習時間充裕,學生就會記得更牢。你可以問學生研讀過這些資料之後,他獲得了什麼教益,也可以問他打算怎樣把資料告訴別人。這樣,你就能引導學生想想怎樣把資料應用出來。——箴言4:7。
要記住,結語能夠影響整個演講或討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