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給萬民閱讀的書
「聖經不是我們可以認真相信的。」一名大學教授對一個說話率直的年輕女子說。
「你自己有沒有讀過聖經?」她問道。
教授感到有點意外,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有讀過這本書。
「既然你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又怎麼能夠這麼肯定呢?」
她說得不錯。教授決定先讀讀聖經,然後才表示意見。
聖經(由66本小書組成)被譽為「很可能是有史以來對人影響最大的叢書」。1的確,世上有些最偉大的藝術品、文學和音樂作品都深受它影響。這本書也對世上的法典深具影響。它的文體受人讚揚,許多飽學之士對它推崇備至。聖經對社會各階層的人的生活發揮深遠影響。許多讀者深受這本書所感動,對它極為珍視愛護。為了閱讀這本書,有些人甚至甘願冒生命危險。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人懷疑聖經。有些人雖然自己從沒有讀過這本書,卻對書的價值懷有很主觀的看法。他們也許承認聖經具有文學和歷史價值,但卻不禁納罕:一本在幾千年前寫成的書,怎可能適合這個現代世界呢?我們正生活在「資訊時代」,隨時可以讀到有關時事和科技的最新資訊。對於現代生活差不多所有難題,「專家」的勸告都唾手可得。聖經真的含有在今日仍然切合實際的資料嗎?
本冊子會解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無意強迫你接受某種宗教觀點或信仰,而是要向你表明這本曾對歷史發揮重大影響的書——聖經——的確是值得你考慮的。1994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有些教育家堅信,聖經對西方文化影響如此深遠,「以至人不論是否信徒,如果不熟悉聖經的主張和記載,就可說是文化上的文盲了」。2
也許你讀過本冊子的資料之後會同意,不論人是否虔信宗教,聖經至少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
[第3頁的附欄或圖片]
「我所得的啟發完全來自我讀過的一本書。一本書?不錯,一本古老、純樸的書。它像大自然一般樸實無華,毫不造作。……這本書的名字很簡單,就叫做聖經。」——19世紀德國作家海因里希·海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