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mwbr18 4月 1-10頁
  •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4月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4月
  •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
  • 小標題
  • 4月2-8日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
mwbr18 4月 1-10頁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參考資料——2018年4月

4月2-8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26章

逾越節和耶穌受難紀念聚會有何異同?

(馬太福音26:17-20)無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要我們在哪裡預備逾越節的晚餐呢?」18 他說:「你們進城去見某某人,對他說:『老師說:我的時候快到了,我要在你家裡同門徒過逾越節。』」19 門徒照耶穌吩咐的去做,就預備好逾越節的晚餐了。20 到了晚上,耶穌跟十二門徒一起坐席。

英《新世》精讀本多媒體資料

逾越節晚餐

逾越節晚餐必備的食物有:(1)烤羊羔(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2)無酵餅;(3)苦菜。(出12:5,8;民9:11)根據猶太教的《密西拿》,苦菜可能指生菜、菊苣、蕨類蔬菜、苣蕒菜或蒲公英。苦菜是為了提醒以色列人不要忘記他們曾經在埃及受奴役。耶穌用無酵餅象徵自己完美的身體。(太26:26)使徒保羅稱耶穌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公元1世紀,人們吃逾越節晚餐時,也會飲用(4)葡萄酒。耶穌用葡萄酒來象徵自己為人類犧牲生命所流出的血。(太26:27,28)

(馬太福音26:26)他們還在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稱謝了,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指的是我的身體。」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6:26

指的是:這個詞對應的希臘語詞「埃塞廷」(e·stinʹ)字面意思為「是」;這節經文中,「埃塞廷」的意思是「意味著、代表、象徵」。太12:7中也出現了「埃塞廷」這個詞,值得留意的是,許多聖經譯本把它翻作「意思」。耶穌說「這指的是我的身體」,並不會讓使徒們誤會為要實際上吃耶穌的肉。因為當時完美的耶穌就在使徒面前,他們要吃的是象徵耶穌身體的無酵餅。

(馬太福音26:27,28)他又拿起杯來,感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全都喝這杯酒吧。28 這指的是我的『立約之血』,是要為許多人流出來的,使罪得蒙寬恕。」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6:28

立約之血:耶和華與受膏基督徒訂立的新約是通過耶穌犧牲生命而生效的。(來8:10)耶穌用了「立約之血」這個說法,與律法之約的居間人摩西所用措辭相同。(出24:8;來9:19-21)耶和華與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訂立的律法之約是憑著公牛和山羊的血生效的。同樣,耶穌的血也能使耶和華與屬靈的以色列訂立的新約生效。新約於公元33年五旬節生效。(來9:14,15)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26:17)無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要我們在哪裡預備逾越節的晚餐呢?」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6:17

無酵節的第一天:尼散月十四日是逾越節,接著的第二天(尼散月十五日)就開始為期七天的無酵節。(參見《參考手冊》單元19)在耶穌的時代,人們通常把逾越節和無酵節看成一個整體,因此他們認為從尼散月十四日「無酵節」就開始了。(路22:1)「無酵節的第一天」中「第一」這個詞的希臘語詞是普羅托斯(proʹtos),也可譯作「以前」。(這個詞的用法也出現在約1:15,30中,譯文為:「在我以前[普羅托斯],他就存在了」。)因此,根據猶太人的傳統習慣以及希臘語原文,門徒在尼散月十三日問耶穌關於準備逾越節的事是很正常的。他們在尼散月十三日白天為逾越節做準備,到了「傍晚時分」,也就是尼散月十四日一開始,就慶祝逾越節。(可14:16,17)

(馬太福音26:39)他稍往前走,面伏於地禱告說:「我的父親啊,要是可能,願這個杯離開我。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6:39

願這個杯離開我:在聖經中,「杯」常常比喻上帝的旨意或上帝交託的任務。(參見英《新世》精讀本注釋,太20:22)耶穌擔心自己因褻瀆上帝和煽動叛亂的罪名被處死,會使上帝蒙受羞辱。因此他在禱告裡求上帝,願這個杯離開他。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26:1-19)耶穌說完了這一切話,就對門徒說:2 「你們知道過兩天就是逾越節了,人子會被交給人掛在柱上。」3 當時,祭司長和民眾的長老聚集在名叫該亞法的大祭司的院子裡。4 他們商議要用詭計捉拿耶穌,把他殺死。5 可是他們一再說:「不可在節期下手,免得民間發生騷亂。」6 耶穌在伯大尼,在痲瘋病人西門家裡,7 有一個女人帶著雪花石瓶子到耶穌這裡來,瓶裡有貴重的馨香油。耶穌坐席的時候,她把油倒在耶穌頭上。8 門徒看見了,就惱怒說:「為什麼這樣浪費呢?9 這油本來可以賣很多錢,分給窮人。」10 耶穌知道了,就對他們說:「何必為難這個女人呢?她向我做了一件美事。11 你們身邊常有窮人,卻不常有我。12 她把這馨香油澆在我身上,是為埋葬我做好準備。13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好消息無論傳到全世界哪個地方,都會有人提到這個女人所做的事來記念她。」14 那十二人裡有一個叫做加略人猶大,後來他去見祭司長,15 說:「我把他出賣給你們,你們給我什麼?」他們約定給他三十塊銀子。16 從那時起,猶大就一直要找機會出賣耶穌。17 無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要我們在哪裡預備逾越節的晚餐呢?」18 他說:「你們進城去見某某人,對他說:『老師說:我的時候快到了,我要在你家裡同門徒過逾越節。』」19 門徒照耶穌吩咐的去做,就預備好逾越節的晚餐了。

4月9-15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太福音27-28章

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如何理解耶穌的吩咐

(馬太福音28:18)耶穌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上的權柄全都賜給我了」

《守》2004/7/1刊8頁4段

〈要幫助人成為基督的門徒〉

4耶穌不但有權領導基督徒會眾,而且自1914年以來,就一直在上帝新建立的王國裡執掌王權。(歌羅西書1:13;啟示錄11:15)耶穌是天使長,有權號令億萬的天使。(帖撒羅尼迦前書4:16;彼得前書3:22;啟示錄19:14-16)他也接獲天父賜予的權柄,要消滅「所有執政的、當權的、有能力的」,滅盡一切違背正義原則的勢力。(哥林多前書15:24-26;以弗所書1:20-23)除了活人和天使之外,耶穌也能對死去的人行使權力,因為他是「審判活人死人的主」,憑著上帝所賜的力量能使死人復活。(使徒行傳10:42;約翰福音5:26-28)既然耶穌獲賜這麼大的權力,他的命令無疑應該極受重視。所以,我們理當態度認真、甘心樂意地執行基督的命令,幫助人成為他的門徒。

(馬太福音28:19)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8:19

使……做我的門徒:希臘語詞「馬泰秋奧」(mathe·teuʹo)也可譯作「教導」,意思是懷著使人做門徒的目標施行教導。(太13:52中就譯作「教導」)這節經文中也提到「施浸」這個動詞。因此使人做耶穌的門徒包含「教導」和「施浸」這兩件事。

所有國族的人:希臘語原文字面意思是「所有國族」。但是,後文的用詞顯示,這個短語指的不是各個「國族」,而是指國族裡的人。原因是,在後文「給他們施浸」這個短語中,用來指代「所有國族」的希臘語代詞「他們」是陽性的,顯示指代的對象是人。如果指代的對象是國族,則會用中性代詞。耶穌吩咐門徒向所有國族的人傳道是一個新命令。因為聖經顯示,在耶穌開始傳道前,以色列人對歸信耶和華的外邦人採取歡迎接納的態度。(王上8:41-43)但耶穌的這個吩咐是要門徒主動去向所有人傳道,包括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也就是在全球展開傳道教人的工作。(太10:1,5-7;啟7:9;參見英《新世》精讀本注釋,太24:14)

(馬太福音28:20)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看哪!在這一切日子,直到這個制度的末期,我都與你們同在。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8:20

教導他們:譯作「教導」的希臘語詞有指導、講解並舉出證據說明的意思。(參見英《新世》精讀本注釋,太3:1;4:23)要把耶穌吩咐的一切都教導門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包括告訴人耶穌的教導是什麼,如何實踐耶穌的教導以及如何跟隨耶穌的榜樣。(約13:17;弗4:21;彼前2:21)

挖掘屬靈寶石

(馬太福音27:51)忽然,聖所的帷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大地震動,磐石崩裂。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7:51

帷幔:帷幔是指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一副華麗的簾子。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聖所的帷幔一般非常厚重,大約長18米(60英尺),寬9米(30英尺),厚7.4厘米(2.9英寸)。聖所的帷幔裂成兩半顯示耶和華看到他的兒子被人殺害十分憤怒,同時也表明,耶穌的犧牲使人有機會到天上去。(來10:19,20;參見英《新世》聖經詞語解釋)

聖所:希臘語詞「納奧斯」(na·osʹ)在這裡指聖殿的中心部分,包括聖所和至聖所。

(馬太福音28:7)快去告訴他的門徒,他死而復生了。他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你們會在那裡看見他。現在我已經告訴你們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太28:7

告訴他的門徒,他死而復生了:兩位婦女不但是最先得知耶穌復活的人,而且有殊榮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其他門徒。其實,在當時猶太人的法庭上,婦女的證詞根本不會被採納。這樣的習俗顯然跟聖經不符。耶和華的天使卻非常尊重婦女,樂意讓婦女享有為耶穌復活作見證的殊榮。(太28:2,5,7)

經文朗讀

(馬太福音27:38-54)那時有兩個強盜跟他一起掛在柱上,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39 過路的人就辱罵他,搖頭40 說:「你這個人啊,想拆毀聖殿,又在三天之內建造起來,你救救自己吧!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苦刑柱上下來吧!」41 照樣,眾祭司長也跟抄經士和長老一起戲弄他,說:42 「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他該從苦刑柱上下來,我們就信靠他了。43 他信賴上帝,上帝如果要他,現在就該搭救他,因為他說:『我是上帝的兒子。』」44 連跟他一起掛在柱上的強盜也這樣侮辱他。45 從中午十二點鐘起,黑暗籠罩當地全境,直到下午三點鐘。46 約莫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呼喊說:「以利,以利,拉馬·薩巴克塔尼?」意思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撇棄我?」47 有些站在那裡的人聽見了,就說:「這個人在呼叫以利亞呢!」48 有一個人立刻跑去拿海綿浸透酸酒,綁在葦稈上,要遞給他喝。49 其餘的人卻說:「由他吧!讓我們看看以利亞來不來救他。」[[另一個人拿矛刺他的肋旁,就有血和水流出來。]]50 耶穌再次大聲喊叫,氣就斷了。51 忽然,聖所的帷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大地震動,磐石崩裂。52 紀念墓也開了,很多長眠的聖民,屍體都起來了。53 (耶穌復活以後,有很多人經過紀念墓一帶,進了聖城。)看見那些屍體的人不少。54 軍官和跟他一起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和所發生的事,都非常害怕,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啊。」

4月16-22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可福音1-2章

你的罪赦免了

(馬可福音2:3-5)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瘓的人來見耶穌。4 可是因為人太多,他們不能把癱瘓的人抬到耶穌面前,就把耶穌頭上的屋頂拆去打通,把那個人連床鋪一起放下去。5 耶穌看出他們有信心,就對癱瘓的人說:「孩子,你的罪赦了。」

英《道路》67頁3-5段

你的罪赦免了

耶穌正在一個房間裡教導群眾。這時,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瘓的人來找他,希望耶穌治好他們的朋友。但屋子裡人很多,他們擠不進去。(馬可福音2:4)這一定讓他們很難過!不過他們沒有放棄,而是爬上了平坦的屋頂,在房頂上開了一個洞,把癱瘓的人連床鋪一起放下去。

這些人打斷了耶穌的教導,他有沒有生氣呢?沒有!相反,耶穌被他們的信心深深觸動,於是對癱瘓的人說:「你的罪赦免了。」(馬太福音9:2)耶穌真的能夠赦罪嗎?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質疑耶穌,心想:「這個人怎麼這樣說話?他說褻瀆的話了。除了上帝一位,誰能赦罪呢?」(馬可福音2:7)

耶穌知道他們心裡的想法,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在心裡盤算這些事呢?對癱瘓的人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鋪走吧』,哪一樣容易呢?」(馬可福音2:8,9)其實,根據耶穌後來要獻出的贖價,他確實有權赦免人的罪。

(馬可福音2:6-12)有幾個抄經士坐在那裡,心裡盤算說:7 「這個人怎麼這樣說話?他說褻瀆話了。除了上帝一位,誰能赦罪呢?」8 耶穌心裡立刻看出他們所盤算的,就說:「你們為什麼在心裡盤算這些事呢?9 對癱瘓的人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鋪走吧』,哪一樣容易呢?10 可是為了讓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權赦罪——」耶穌對癱瘓的人說:11 「我吩咐你,起來,拿起你的床鋪,回家去吧。」12 那個人隨即起來,拿起床鋪,在所有人面前出去。人人都萬分驚訝,榮耀上帝說:「我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2:9

哪一樣容易:人拿不出什麼證據也可以隨便說 自己有權赦罪,因為其他人根本無法判斷他說的是真是假。然而,耶穌說「起來……走吧」這句話,就必須當眾施行相應的奇跡,才能使所有人信服。耶穌治病的這個記載和以賽亞書33:24的經文都說明了疾病與罪之間的關係。

挖掘屬靈寶石

(馬可福音1:11)從天上有聲音傳出說:「你是我的兒子,是我所愛的,我悅納你。」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1:11

從天上有聲音傳出:在福音書中,耶和華直接對人類說話的記載總共出現了三次,這裡是第一次。(參見英《新世》精讀本注釋,可9:7;約12:28)

你是我的兒子:耶穌降世之前,他是靈體,是上帝的兒子。(約3:16)後來他來到地上,與亞當一樣擁有完美的生命,也被稱為「上帝的兒子」。(路1:35;3:38)此處上帝不是只想告訴人耶穌的身分。上帝在說這番話時也賜下聖靈,想表明耶穌得以「重生」,成為了自己的屬靈兒子,有希望回到天上;也表明耶穌受聖靈膏立,將會成為上帝委任的君王和大祭司。(約3:3-6;6:51;參見路1:31-33;來2:17;5:1,4-10;7:1-3)

我悅納你:或譯「我很喜歡你,你令我很開心」。同樣的話也出現在太12:18,這節經文引用了賽42:1中關於彌賽亞或基督的描述。上帝不僅賜給耶穌聖靈,還親口為他作證,清楚表明耶穌就是彌賽亞。(太3:17;12:18)

(馬可福音2:27,28)耶穌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有的。28 人子畢竟是安息日的主。」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2:28

安息日的主:耶穌用這樣的頭銜來稱呼自己(太12:8;路6:5),想表明自己有權在安息日做天父交託給他的工作。(參見約5:19;10:37,38)耶穌在安息日施行過治病救人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跡。(路13:10-13;約5:5-9;9:1-14)這些奇跡預示,耶穌作王時將會給人類帶來安舒,就像古代以色列人從安息日得到安舒一樣。(來10:1)

經文朗讀

(馬可福音1:1-15)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的開始:2 先知以賽亞的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我的使者走在你前面,他必為你預備道路。3 聽啊!在曠野有人呼喊說:『你們要預備耶和華的道,修直他的路。』」4 照這句話,施浸者約翰來到曠野,傳講悔改的浸禮,勸人悔改,好叫罪得蒙寬恕。5 猶地亞全境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全都出來,到他那裡去,在約旦河受他所浸,公開承認自己的罪。6 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7 他傳講說:「在我以後來的有一位能力比我大,我連俯身替他解鞋帶也不配。8 我用水為你們施浸,他卻要用聖靈為你們施浸。」9 在那段日子,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約翰在約旦河裡為他施浸。10 耶穌一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好像鴿子降在他身上。11 從天上有聲音傳出說:「你是我的兒子,是我所愛的,我悅納你。」12 聖靈隨即催促耶穌到曠野去。13 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引誘,跟野獸在一起,有天使服事他。14 約翰被捕以後,耶穌到加利利去,傳講上帝的好消息,15 說:「指定的時候滿了,上帝的王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從好消息。」

4月23-29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可福音3-4章

在安息日治病

(馬可福音3:1,2)耶穌又進會堂去。那裡有一個人,他有一隻手萎縮了。2 眾人密切注視著耶穌,看他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為要指控他。

英《道路》78頁1-2段

在安息日人們可以做什麼事?

在另一個安息日,耶穌來到一個猶太會堂。這個會堂可能位於加利利地區。那裡有一個右手枯萎的人,耶穌注意到了他。(路加福音6:6)在場的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密切注視著耶穌,問他:「在安息日治病,可以嗎?」(馬太福音12:10)他們這麼問其實暴露了內心真正的意圖。

猶太宗教導師認為,在安息日,人只能 給生命垂危的病人治病。這意味著一個人即使骨頭斷裂或關節扭傷,也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問耶穌在安息日是否可以治病,並不是出於對那個男子的關心,而是想要找把柄指控耶穌。

(馬可福音3:3,4)耶穌對枯萎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4 然後他對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人殺人,哪一樣可以做呢?」眾人默不作聲。

英《道路》78頁3段

在安息日人們可以做什麼事?

耶穌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挑釁了。他看出這些人心裡狡詐,知道他們對於安息日不可工作這條律法的看法很偏激,也不符合聖經。(出埃及記20:8-10)於是,他與那些宗教導師展開了一場正面交鋒。他對那個手枯萎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馬可福音3:3)

(馬可福音3:5)耶穌憤慨地環顧他們,見他們的心麻木不仁,就非常悲傷,對那個人說:「伸出手來。」他一伸手,手就復原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3:5

憤慨……非常悲傷:當看到宗教導師麻木不仁時,耶穌有什麼反應呢?雖然其他福音書執筆者也記錄過這件事,但只有馬可的記載能告訴我們答案。(太12:13;路6:10)馬可也許是從感情豐富的彼得那裡得知當時的一些細節,因而能如此生動地描述耶穌的感情。(參見影片《馬可福音簡介》)

挖掘屬靈寶石

(馬可福音3:29)可是褻瀆聖靈的,就永不得寬恕,倒要承擔永世的罪。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3:29

褻瀆聖靈:褻瀆是指說話不敬、出言詆毀上帝或神聖的事物。由於聖靈是上帝發出的動力,蓄意與聖靈對抗或不把聖靈的作用歸功於上帝,就等於褻瀆上帝。太12:24,28和可3:22中,猶太宗教領袖明明看到耶穌靠著上帝所賜的聖靈施行奇跡,卻毀謗說耶穌依靠的是魔鬼撒但。

承擔永世的罪:看來這裡想說明,蓄意犯罪會帶來永遠的惡果,這種罪沒有任何贖價能遮蓋。(參見本節經文中「褻瀆聖靈」的注釋,以及太12:31的相關注釋)

(馬可福音4:26-29)耶穌說:「上帝的王國好像人在地上撒了種,27 晚上睡覺,白天起來,種子就發芽長高。到底怎麼會這樣,他一點也不知道。28 地生穀物,是自然而逐漸的,先長苗,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籽實。29 籽實一熟,他就伸出鐮刀,因為收割的時候到了。」

《守》2014/12/15刊12-13頁6-8段

〈你明白比喻的含意嗎?〉

6我們從撒種人睡覺的比喻學到什麼?可以學到以下幾個道理。第一,我們要承認自己不能控制聖經學生屬靈的成長。我們有謙遜的態度,就不會向聖經學生施壓勉強他們受浸。我們會盡力幫助和激勵學生,但也會謙卑地承認,是否獻身受浸最後該由他們自己決定。學生應該是出於愛耶和華而甘願獻身事奉他,否則就不會蒙耶和華悅納。(詩篇51:12;54:6;110:3)

7第二,我們有時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到底有什麼成果,但明白了這個比喻的道理,就不會那麼容易灰心。聖經說,我們要有耐心。(雅各書5:7,8)即使種子沒有成長結出籽實,只要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幫助學生,就可以確信自己沒有失職。要記得,耶和華只會使真理的種子在謙卑人的心裡發芽生長,因為這樣的人才願意作出改變。(馬太福音13:23)因此,我們不該單憑幫助了多少人受浸,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勝任的傳道員。耶和華也不會根據聖經學生有沒有接受真理來衡量我們是否稱職。他看重的是,我們不計成果、盡忠職守的態度。(請讀路加福音10:17-20;哥林多前書3:8)

8第三,我們不一定知道別人內心有什麼改變。舉個例,一個特派傳道員曾經用了一段日子教一對夫婦學習聖經。後來,這對夫婦主動來找他,表示想做未受浸傳道員。特派傳道員說,他們要先戒煙才行。令他驚訝的是,他們說幾個月前已經戒了煙!他們為什麼會戒煙呢?因為深信耶和華能看到他們吸煙,而且不喜歡虛偽的人。這對夫婦看出自己必須作出選擇,或者繼續吸煙,或者徹底戒煙。由於愛耶和華,他們作了正確的決定。真理的種子在他們心裡生長,特派傳道員卻不知道這些改變。

經文朗讀

(馬可福音3:1-19上)耶穌又進會堂去。那裡有一個人,他有一隻手萎縮了。2 眾人密切注視著耶穌,看他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為要指控他。3 耶穌對枯萎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4 然後他對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人殺人*,哪一樣可以做呢?」眾人默不作聲。5 耶穌憤慨地環顧他們,見他們的心麻木不仁,就非常悲傷,對那個人說:「伸出手來。」他一伸手,手就復原了。6 法利賽派的人出去,立刻跟希律黨徒商議怎樣對付耶穌,好鏟除他。7 耶穌和門徒一同退到海邊。有一大群人從加利利和猶地亞來跟隨他。8 還有一大群人聽見他所做的許多事,就從耶路撒冷、以土邁、約旦河對岸、泰爾和西頓一帶,到他那裡去。9 耶穌叫門徒為他預備一隻小船,免得群眾擠著他。10 原來他治好了許多人,因此所有患惡疾的人都擁向前來,要摸他。11 污靈每次看見他,都俯伏在他面前,喊叫說:「你是上帝的兒子。」12 耶穌卻一再鄭重地吩咐他們,不可傳揚他。13 耶穌上了山,召他想召的人來,他們就來了。14 他選立了十二個人,稱為「使徒」,要他們常跟他在一起,也要差他們去傳道,15 有權柄驅逐邪靈。16 他選立的十二人有西門(耶穌給他起了別名叫彼得),17 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耶穌給他們起了別名叫博尼格,意思是「雷霆之子」),18 還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熱心人西門,19 以及後來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基督徒的生活

(馬可福音4:9)耶穌又說:「有耳朵可聽的,就應當聽。」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4:9

有耳朵可聽的,就應當聽:耶穌提到撒種人的比喻之前說道:「你們要聽」(可4:3),說完這個比喻後他又再次強調「有耳朵可聽的,就應當聽」。耶穌這樣說是想鼓勵門徒切實聽從他的勸告。與可4:9類似的表述在太11:15;13:9,43;可4:23;路8:8;14:35;啟2:7,11,17,29;3:6,13,22;13:9中也出現過。

4月30日-5月6日

上帝話語的寶藏 | 馬可福音5-6章

耶穌能夠復活我們摯愛的親友

(馬可福音5:38)他們到了會堂主管的家,耶穌看見眾人亂哄哄的,有人哭泣,有人放聲哀號。

(馬可福音5:39-41)就進去對大家說:「你們為什麼亂哄哄的,哭哭啼啼呢?孩子沒有死,只是睡著罷了。」40 眾人都譏笑他。耶穌把所有人趕了出去,就帶著孩子的父母和跟他一起來的人,進孩子所在的地方。41 耶穌拉著孩子的手,對她說:「塔利塔·庫米!」翻譯出來,意思就是:「小姑娘,我叫你起來!」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5:39

沒有死,只是睡著罷了:聖經常常把死亡比作沉睡。(詩13:3;約11:11-14;徒7:60;林前7:39;15:51;帖前4:13)耶穌這樣說是想表明他即將復活這個小女孩。就像沉睡的人能被喚醒,死人也有機會復活。耶穌復活小女孩的能力來自他的父親。聖經說上帝「能使死人復活,又能使未有的像已有一樣」。(羅4:17)

(馬可福音5:42)少女隨即起來行走,那時她十二歲。當下他們興奮莫名,非常激動。

英《道路》118頁6段

小女孩復活了!

在此之前,耶穌治好病人後一般會吩咐他們不要四處張揚,這一次他也對小女孩的父母提出同樣的要求。不過,小女孩的親友實在是太高興了,就把這個消息「傳遍了那一帶」。(馬太福音9:26)如果你見到自己摯愛的親友復活,肯定也會興奮地告訴別人吧!這是聖經中第二個有關耶穌復活死人的記載。

挖掘屬靈寶石

(馬可福音5:19,20)耶穌卻不許,對他說:「你回家吧,要到你親戚那裡去,把耶和華為你所做的一切事,他怎樣以慈悲待你,都告訴他們。」20 那個人走了,就在德卡波利斯宣揚耶穌為他所做的一切事,人人都嘖嘖稱奇。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5:19

告訴他們:耶穌通常吩咐人們不要傳揚他施行的奇跡,(可1:44;3:12;7:36)但這次他卻吩咐男子把發生的一切都告訴別人。耶穌這樣做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當地的人請求耶穌離開,他沒有機會親自作見證;另一方面,由於豬群掉進海裡造成了損失,這個男子的證詞也有助於消除有關的負面言論。

(馬可福音6:11)哪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的話,你們離開的時候,就要拍掉腳下的泥塵,作證他們自負責任。

英《新世》精讀本注釋 可6:11

拍掉腳下的泥塵:如果人不聽使徒所傳的信息,上帝可能會讓他們承擔某個後果。這個動作表明,使徒不需要為此擔負任何責任。類似的表述也出現在太10:14和路9:5。在路加和馬可的記載中,這個表述後面都有「作證他們自負責任」這句話,幫助我們明白這個動作的意思。保羅和巴拿巴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時,就曾按照耶穌的這項指示去做。(徒13:51)保羅在哥林多時也做了個類似的動作,他抖開衣服為自己辯白說:「你們滅亡是咎由自取的,我在這件事上清白無過。」(徒18:6)虔誠的猶太人從非以色列人的地區回來時都會拍掉腳上的泥土,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土不潔淨。因此,這個動作對使徒來說也許並不陌生,不過耶穌給他們的吩咐卻不是出於這個原因。

經文朗讀

(馬可福音6:1-13)耶穌離開那裡,來到家鄉,門徒也跟隨他。2 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裡教導人,聽見的人大都感到驚訝,說:「這個人從哪裡得到這一切呢?怎麼有這樣的智慧賜給他?怎麼通過他的手行這樣的異能呢?3 他不是那個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瑟、猶大、西門的哥哥嗎?他的妹妹們不是在我們這裡嗎?」耶穌就成了他們的絆腳石。4 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本鄉、本族、本家,沒有不受尊重的。」5 於是他在那裡不再行什麼異能,只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6 耶穌很詫異他們不信。他周遊各村,到處教導人。7 耶穌召那十二人來,開始差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賜他們權柄制伏污靈,8 又吩咐他們,除了手杖,不要帶什麼東西上路,不要帶食物,不要帶行囊,也不要在腰包裡帶銅錢,9 只要穿上鞋,也不要穿兩件內袍。10 耶穌又對他們說:「你們進哪一家,都要留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方。11 哪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的話,你們離開的時候,就要拍掉腳下的泥塵,作證他們自負責任。」12 於是門徒出去傳道,勸人悔改,13 驅逐許多邪靈,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