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洞悉聖經(下冊)
-
-
身體的不同部位,通過聖靈的不同作用,使身體發揮應有的功能。元首耶穌基督使整個身體連接和諧,藉著「關節和韌帶」,即供應靈糧的途徑和安排,並通過溝通和協調,為身體各個部分提供所需要的,使「全身」都得到充足的屬靈養分,每部分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西2:19;弗4:16)
善待身體,好好運用 基督徒應該珍惜上帝賜給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並合理地照顧自己的身體,這樣才能把身體獻上,用來敬奉上帝,是聖潔的,是上帝所悅納的。(羅12:1)因此,基督徒要理智,要為身體提供食物及別的必需品,也要保持身體潔淨。不過,更重要的是照顧自己靈性的需要,包括追求上帝的王國和他的正義,謹守道德,為人正直。(太6:25,31-33;西2:20-23;3:5)使徒保羅勸告基督徒:「操練身體益處有限,敬虔卻事事有益,不論現在還是未來,都能叫人得著應許的生命。」(提前4:8)
基督徒會眾是基督的身體,其中的受膏成員如果行淫,就等於把基督的肢體拿去當做娼妓的肢體。淫亂的人不但敗壞自己的道德,也「得罪自己[實際]的身體」。他讓自己身陷險境,很可能要從基督的身體被除掉,被趕出「聖靈的殿」,也極有可能染上惱人的疾病。(林前6:13,15-20;箴7:1-27)他還可能被會眾「交給撒但」,以「消滅順應肉體的事」。(林前5:5)
從靈而生並構成基督身體的基督徒,以及那些獻了身而跟他們交往的人,不但要避開肉體的淫行,也要遠離屬靈的淫行。聖經稱跟世俗友好的人為「通姦的人」。(雅4:4)耶穌提及他的門徒,說:「他們不屬於世界,正如我不屬於世界一樣。」(約17:16)因此,基督仔細留意會眾,確保構成他身體的每個成員都是道德潔淨、靈性純潔的。(弗5:26,27)聖經說他們的身體「好像用清水洗淨了」。(來10:22)使徒保羅論及丈夫的話,讓我們明白基督如何愛護會眾,他說:「照樣,丈夫應該愛妻子,好像愛自己的身體。愛妻子就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只會餵養愛護,好像基督對待會眾一樣,因為我們都是他身上的肢體。『所以人要離開父母,從此與妻子廝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個重大的神聖祕密。我是指著基督和會眾說的。」(弗5:28-32)
關於人體的各部分,請按具體名稱參看相關條目。
-
-
深紅色洞悉聖經(下冊)
-
-
深紅色
見顏色
-
-
深厚的感情洞悉聖經(下冊)
-
-
深厚的感情
(Affection)
一種強烈而真摯的情感,比如存在於真朋友之間的情誼。
在申命記7:7譯做「關心」的希伯來語cha·shaqʹ(哈沙克),詞根的意思是「戀慕」。(創34:8)希臘語動詞phi·leʹo(菲萊奧)譯做「感情」「喜歡」「愛惜」和「吻」。(太10:37;23:6;約12:25;可14:44)對一個人有深厚的感情,意味著跟他的關係非常親密,就像父母子女之間有親密的關係一樣。耶穌對他的朋友拉撒路有深厚的感情,所以這位摯友去世時,他也「不禁掉下淚來」。(約11:35,36)聖經用這個動詞來描述耶和華對他的兒子、對基督徒的深摯情感,以及基督徒對上帝兒子的親切之情。(約5:20;16:27;另見林前16:22)
值得注意的是,希臘語動詞phi·leʹo(菲萊奧)跟a·ga·paʹo(阿格帕奧)的意思不盡相同,不過很多翻譯員並沒有清楚區分。(見愛)關於這兩個詞語的分別,佐雷爾(《新約希臘語詞典》,巴黎,1961,1402欄)說:「[阿格帕奧]指人基於明顯的理由、自覺自願地對某人某事表現的愛。[菲萊奧]卻有點不同,指人對親屬朋友自然而然就有的溫情和摯愛,以及對自己欣賞的事物的愛好。」
這兩個動詞在約翰福音21章中的用法很值得注意。耶穌兩次問彼得愛不愛他,所用的動詞是「阿格帕奧」。彼得兩次都以堅定的口吻回應,表示自己對耶穌的感情很深,所用的動詞是感情色彩較濃的「菲萊奧」。(約21:15,16)耶穌最後一次問彼得:「你對我的感情深嗎?」彼得的回答同樣肯定。(約21:17)彼得藉此表明,他對耶穌的感情又真摯又深厚。
在基督徒會眾裡,人人都該顯出弟兄之愛(希臘語phi·la·del·phiʹa菲拉德菲阿,字面意思是「手足之情」)。(羅12:10;來13:1;另見彼前3:8)換言之,會眾的成員應該親如一家,彼此的關係密切、鞏固而且真摯。儘管真基督徒一向都以弟兄之愛相待,但聖經仍然勉勵他們要再接再厲,做得更全面。(帖前4:9,10)
希臘語phi·loʹstor·gos(菲洛斯托戈斯)的意思是「溫情」,特指兩個人相知甚深,交情甚篤。這個合成詞的一個詞根sterʹgo(斯泰戈)往往用來指家人之間的親情。使徒保羅鼓勵基督徒要彼此以溫情相待。(羅12:10)保羅指出,在最後的日子,很多人都「沒有親情」(希臘語aʹstor·goi阿斯托吉),並指出這些人是該死的。(提後3:3;羅1:31,32)
希臘語名詞phi·liʹa菲利阿(意即友誼)在《希臘語經卷》中只出現過一次。雅各提醒基督徒說:「跟世俗友好,就是跟上帝敵對……所以,誰想跟世俗做朋友[希臘語phiʹlos菲洛斯],誰就淪為上帝的仇敵。」(雅4:4)
貪愛錢財 一個人有可能因為起了貪財的心(希臘語phi·lar·gy·riʹa菲拉吉里阿,字面意思是「貪愛銀子」),結果令自己受傷受害。(提前6:10,Int)1世紀的法利賽派的人愛財如命;另外,貪財也是世界末期的一個社會特徵。(路16:14;提後3:2)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卻截然不同,他們不會貪愛錢財(希臘語a·phi·larʹgy·ros阿菲拉吉羅斯,字面意思是「不貪愛銀子」)。(來13:5)在基督徒會眾裡,被委任做監督的人必須符合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貪愛錢財」。(提前3:3)
溫情或憐恤之情 強烈的情感往往對身體造成影響。正因為這個緣故,解作「腸子」的希臘語splagʹkhna(斯普拉克納)也常用來指「溫情」或「憐恤之情」。(參看林後6:12;7:15;腓2:1;西3:12;門7,12,20;約一3:17;見憐憫)
-
-
神洞悉聖經(下冊)
-
-
神
見上帝,神
-
-
神跡,徵象,憑證洞悉聖經(下冊)
-
-
神跡,徵象,憑證
(Sign)
對目前或未來事物起標示作用的東西、行動、情況或異乎尋常的景象。希伯來語ʼohth(奧特)和希臘語se·meiʹon(塞米翁)可指確立權威或真實性的證據,可指危險的前兆,也可指智慧之道的標誌。
耶和華曾提供各種記號去指引人類,聖經最早提到的記號包括太陽和月亮。(創1:14)這些天體既是顯示時間的記號,也是證明上帝確實存在而且擁有各種美德的憑據。(詩19:1-4;羅1:19,20)耶利米書10:2說列國因天上的徵兆而「驚慌」,顯然是指他們觀察天象(比如占星)去尋求徵兆,因而自食其果。
目的何在 耶和華給人徵兆,目的是讓人知道他言出必行,可信可靠。(耶44:29;撒上2:31-34;10:7,9;王下20:8-11)上帝以神跡和徵兆做憑據,說明他支持摩西或其他忠僕(出3:11,12;另見士6:17,20-22)、某個使徒(林後12:12)以及基督徒會眾(林前14:22)。
然而,一個人是不是受上帝認可,關鍵卻不在於他有沒有行過神跡,施浸者約翰的事例足以說明這一點。(約10:41;太11:9-11)有些假先知也行神跡,但只要憑著耶和華提供的方法加以辨別,他們就原形畢露了。(申13:1-5;18:20-22;賽44:25;可13:22;帖後2:9;啟13:13,14;19:20)
上帝提供的某些憑證,用意在於提醒和記念。(創9:12-14;17:11;羅4:11)安息日和逾越節是上帝和猶太人之間的憑證,提醒猶太人要謹記上帝的作為。(出13:3-9;31:13;結20:12,20)有些標誌用來識別身份,可以是實物,可以是象徵。(民2:2;出12:13)
要求耶穌顯神跡 耶穌在地上傳道期間,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就信從了他。(約2:23)然而,有些人卻偏要硬起心來,明明看見神跡也不肯相信。(路2:34;約11:47,53;12:37;另見民14:11,22)猶太宗教領袖曾兩次要求耶穌給他們顯個從天上來的憑證,好證明他確實是彌賽亞。他們很可能希望耶穌施行但以理書7:13,14預告的神跡,讓他們看見「人子」在天雲中來臨,得著統治的大權。可是,上帝實現但以理書的預言的時間當時還沒有到,況且基督也不會為了滿足某些人的自私想法或者為了炫耀自己而施行神跡。(太12:38;16:1)耶穌告訴他們,除了「先知約拿的事作為憑證」,就沒有別的憑證給他們看了。(太12:39-41;16:4)約拿在巨魚腹中過了大約三天後到尼尼微城去傳道,因而在這個亞述首都成了一個「憑證」。生活在耶穌時代的人同樣有「先知約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