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 9/13 14-15頁
  • 鄭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鄭和
  • 警醒!201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顯國力,通貿易,招朝貢
  • 目錄
    警醒!2013年
  • 遠洋航運
    警醒!1979
  • 網上青少年
    警醒!2007年
  • 天氣改寫了歷史
    警醒!2011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13年
《警》 9/13 14-15頁

以史為鑑

鄭和

「涉滄溟十萬餘里a。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15世紀的碑文,石碑位於福建省長樂市,據說是鄭和所立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土面積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人所建的萬里長城,是歷史上規模最浩大的建築工程之一。明朝永樂和宣德年間,中國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無論是船隻體積還是船隊規模,都比接下來五個世紀中各國所建立的船隊宏大得多。統領這支船隊的,是一個來自雲南的穆斯林,名叫鄭和。

顯國力,通貿易,招朝貢

本文開頭提到的碑文也說,鄭和出使的目的是「宣德化而柔遠人」(宣揚皇上以道德感化人,以仁慈對待遠方的民族)。談到七下西洋的成果,碑文說:「際天極地,罔不臣妾。……海外諸番……皆捧琛執贄,重譯來朝。」(遠及天際和地極的國家,全都臣服於中國。海外番邦、異域之人,都帶著珍寶和禮物前來朝貢。)

鄭和船隊到過的地方

關於明朝君主派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一直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鄭和是以大使的身份傳播中華文化,向外國顯示友好。有些人則認為,鄭和出使是為了讓其他國家俯首稱臣。鄭和確實贈送了豐厚的禮物給歡迎他的統治者,也給予他們政治上的支持。他也曾攻打不肯向明朝皇帝稱臣納貢的國家,生擒了他們的國王。結果,印度洋沿岸有許多國家都派出使節前來朝見明朝皇帝。

鄭和的船隊也攜帶了明朝工匠所造的上乘漆器、瓷器和絲綢,跟遠方的國家進行貿易。船隊帶回來的有珠寶、象牙、香料、熱帶木材和中國人視為稀罕的其他奢侈品,還有一隻長頸鹿。據說,這隻長頸鹿到達後,轟動一時。通過這些貿易和文化交流,外界有機會一瞥中國在15世紀的輝煌文明。

很可惜,鄭和船隊七下西洋後只不過幾十年,中國就停止了跟外國通商,也不再派遣使臣到海外。新的皇帝和朝臣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天朝大國根本無須外求,於是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為了讓鄭和的事跡在歷史中湮滅,他們看來銷毀了鄭和的全部航海記錄和船隊的所有船隻。直到近代,鄭和七下西洋的細節才呈現在中外人民眼前。

a 在中國的不同時代,「里」所指的長度並不一樣。據估計,在鄭和的時代,一里大約相當於半公里或三分之一英里。

鄭和下西洋簡介:

  • 鄭和是明朝人,從1405年到1433年曾率領船隊七下西洋。

  • 鄭和船隊的船隻數目也許有200多,有戰船、糧船、水船、馬船等等。隨行人員有2萬7000多人,包括水手、朝臣、將士、商人、工匠等。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沒有任何國家擁有的船隊,規模比得上鄭和的船隊。鄭和的船隊到過遠東和印度洋沿岸各地,甚至遠達東非。

  • 鄭和手下三個隨行的下屬,分別寫下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這些著作讓後人了解到鄭和下西洋的不少事跡。

鄭和寶船的大小和數量

據明朝史籍描述,鄭和寶船(船隊中的旗艦)高大如樓,折合成現代長度單位,也許超過136米(447英尺)長,56米(183英尺)寬。有些學者認為,史籍的這個描述很難查證,又認為木帆船的長度如果超過90米(300英尺),結構上會有問題,因此質疑寶船是否真的如此巨大。

一篇論述鄭和寶船的文章說:「所有跡象都顯示,寶船的大小被誇大了。如果說每隻寶船長200-250英尺[60-75米],會比450英尺[135米]更合理。」無論史籍是否真的誇大了寶船的大小,在15世紀能造出長度超過60米(200英尺)的船已經很了不起了,而鄭和的船隊有62艘這麼大的寶船!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