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有较好的日子吗?
当我们行将进入1975年下半年之际,你回对前途有什么展望呢?今日的难题与不安有没有促使你渴望有较好的日子——让你享有更完满、更愉快的生活的日子?
今日有千百万人都有此感。而且他们有很好理由怀着这样的感觉。人们生活在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更大力量成就事业的时代,可是他们的成就却看来十分可悲。
例如:两年之前许多人感觉到这个世界正站在巨大进步的边缘——世界情形有大为改善的希望。越战看来已临近尾声,美、苏关系日趋缓和。红色中国的大门对外面世界逐渐开放。不少国家的经济“繁荣”正如日方中。可是随后的数月,世界情势急转直下?世人由于改变的突然而不知所措。
结果在1974年初,英国人突然每周只有三个工作日,法国人要付1.30美元才买到一加仑汽油(还比意大利人好一点,他们每加仑要付1.45美元),日本人则不解何以他们的经济繁荣——这使该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大商业势力——在阿拉伯诸国的石油禁运政策面前如此软弱,甚至立刻让步也无法免除经济前途的萧条。至于当时的美国政治局势,《西雅图时报》的一位作家说:
“美国政局[在1973年]是如此波谲云诡,以致差不多好像有个恐怖剧作家每晚上坐下来为翌日制造令人惊骇的作品而呵呵大笑一般。”
人心惶惶的因素
人心如此惶惶是为了什么事呢?因为这些事对世人的前途希望深具影响。一位英国人论及英国的局势说:“萧条的时候还未到——这不过是前奏而已。”人们无法为今后的几年作出计划,洛杉矶的一位妇人道出许多人的混乱心情说:“我们只能过一年算一年而已。”
在天灾——如洪水、地震、旱灾——或暂时灾祸如战争等之后,人们通常感觉到仍然能‘自力更生’以争取较好的前途。但现时使许多人深感惶惑和挫折的是,他们已从屡次的例证看出世界的基本制度是多么不稳和不牢。世人曾为之自豪的庞大制度现时已证明脆弱得惊人,而且随时有脱节的危险。
因此在许多人脑海中的大问题便是:‘我们能信赖什么呢?我们能为前途建造些什么稳固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