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变成怎样了?
说这话的是美国洛杉矶的一位高级警官。“本来杀人通常是为了某项原因的,”他说,并且补充说:“但今日无故杀人的百分率正日益增高,这种凶杀实在令人震惊。”
在美国的另一端,纽约市的警察局长表示同一观点。“今日的男孩拿着一枝.357口径手枪,从另一孩子或老妇夺去四十二美仙,他讨厌另一个孩子的看相或老妇的眼泪,就杀了对方,被拘捕时面露笑容。……没有人知道原因。这样的事的确令人震骇。”
无意识的凶杀、战争、扣留人质和暴乱在今日世上正变成司空见惯的常事,饱受惊慌的市民和牺牲者不禁问道‘这个世界究竟变成怎样了?’
洛杉矶的警官提出一项理论。“历史表明一个社会必须维持一定的道德水准才能生存,”他向听众指出,“我认为我们已降到水平以下的程度了。”
变成无动于中
有些人觉得这位警官言过其实。他们声称在实际上,事情比往常并不太糟。他们说得对吗?抑或他们对日益激增的恐怖新闻已变成麻木了?
请考虑一下纽约市学校教师们的遭遇。“以纽约市公立学校教师为对象的罪行已变成如此普遍,以致许多人对罪行的存在不再震惊,”纽约《时报》在不久之前声称。报章引述一位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受到推撞、恐吓、咒骂和抢劫的教师的话说:“你必须使自己变成感情麻木,眼光狭窄。”
随着世界情况的恶化,一般人是否正变成‘无动于中,’对事物失去正确的看法呢?
我们大多数人毕竟是在每日从报章读到关于战争、暴行和堕落的社会情况中长大的。我们从未真正经历过不同的情况。可是老一辈的人却记得另一个时代。
“一切都完了”
前英国首相麦美伦在不久之前的一次演讲中忆述他少年时候的世界。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们期望“自动的进步,”他说。“凡事都会愈来愈好。”但情形刚相反,“突然,出乎意外地,在一九一四年的一个早晨,一切都完了。”
普通市民也作出类似的评论。“没有人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在一八九九年出生的美国人乔治·汉伦指出。“它是一场极大的震惊。当时人们说世界已文明到不会再有战争的程度。但世界大战却像晴天霹雳一般突然爆发。”
颇有趣地,在一九一四年十分畅销的一本书,诺文·安祖尔所著的《大幻象》,试图证明战争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战争会导致国际经济受损。
艾华特·捷提那时是十六岁,战争爆发时他在英国。“一九一四年之前是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回忆说。“那时一般人所享的安全感是今日所无的。大家都把安全看作理所当然的事。”今日有多少人将安全视为理所当然呢?
“战争开始时我正在奥国的维也纳,”现年九十岁的麦斯维·法兰特说。“人们深受战争所影响。爱国情绪和国家主义的精神十分高涨。许多人变成心地刚硬。我还记得难民从东方涌入维也纳以逃避俄国军队。他们丧失了一切,甚至失去了眼泪。因为他们的眼泪已流干了。”
战争与宗教
请想像在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劫后余生者所受的创伤。正如《世界书本百科全书》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历史初次经历到总体战。各交战国的民众都为战时工作而动员。有数以百万计的男、女和孩子被杀。”
“英国那时大伤元气,”当时正在伦敦的艾华特·捷提说。奥国“整个国家充满了血和泪,”麦斯维·法兰特说。生还者受到多大的影响呢?
“我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兵士已看出教士的伪善。这使他们变了心。他们对宗教丧失了敬意。有些甚至变成连上帝也反对,”艾华特·捷提忆述。他补充说:“在我童年的时候,一般人都对上帝的道圣经感觉兴趣。人们尊重圣经。你能和任何人谈论这本书。但战后情形开始改变了。今日的人似乎连圣经也忘记了。”
七十八岁的约翰·布殊忆述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各教会深深卷入战争漩涡之中,”他说。“所有教士都谈论德人的暴行,并且宣传战争是‘确保民主世界安全’所必需的。”
“狂热的爱国精神使我的父亲感到困扰,他当时是我们乡村小教堂的司事。我记得父亲十分忧愁,因为附近教会有一位教士由于不愿宣传战争而被革职。”
普世心地忠实的人士都作出类似的评论。这样的全球战争导致什么结果呢?“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在欧洲爆发使欧洲对本身的文明信心大减。既然战争发生于信奉基督教的各国之间,普世的基督教遂因此而衰微。”——《英国百科全书》。
基督教抑或基督教国?
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并没有使每个人都感觉震惊,当时有一小群热心的基督徒曾预言世界会在一九一四年发生戏剧性的改变。当时这群人称为国际圣经研究者,今日则以耶和华见证人之名为人所知。
“圣经研究者在一九一四年以他们的卓见著称,”乔治·汉伦回忆说,“他们在该年上半叶似乎一切平静如常的情况中颇受讥诮。有人说圣经研究者‘杞人忧天。’”
战争突然爆发促使许多人想起国际圣经研究者的预言。《纽约世界报》在一九一四年八月三十日的副刊上刊登关于圣经研究者的专文。文章指出“可怕的战争在欧洲爆发应验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预言。”
为什么这一小群基督徒早已料到有灾变发生,但基督教国的各大教派却大为震惊呢?因为耶和华见证人是圣经预言的热心研究者。圣经预言有不少是论及这个二十世纪的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