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剖析
更聪明是否就更好?
● 美国加州一个百万富翁计划增加“人口中顶尖儿人物”的数目,而美国东部的三个女子最先在这项计划之下成孕。这个富翁说服五位曾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捐出精子给一个特别的贮藏所。他征求一些“智力高超”,但丈夫没有生育能力的女子借着人工受精的方法接受这些“优越的”精子。应征的女子可以自行拣选匿名的捐精人以号码标明的精子,所根据的条件包括科学家的智力商数、年龄、体重、身长和眼睛颜色等。据报一个女子说:“我对这件事感觉非常兴奋……我打算拣选第13号,因为他在捐精人当中年纪最轻,并且智力商数最高。”
即使我们不考虑到这项安排所带有的奸淫意味,智力商数高就一定意味到品质的高超吗?一位道德学权威评论说:“我们没有任何保证表明智力高的人会产生较好的人和较好的社会。造成战争和毁灭的人并不是地上智力迟钝的人。”事实上,鼓吹“超等民族”的最后一个倡导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了死于纳粹的一个地下碉堡中。
医学潮流的改变
●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医学杂志《长寿》最近评论医学界有一项越来越显著的趋势,便是尽可能避免运用输血。该杂志说,以往医生“对血的救生价值怀有天真的信心,但时至今日,清晰的判断力表明血同时可能十分危险。”文章的作者法兰西锡·史摩拉克(Franciszek Smolarfk)教授补充说:“有一个时候人们以输血的数量去衡量医疗的进展。今日我们已看出事实的真相,意识到血是一种外来的体素……而能够促成影响长远的免疫学反应。”——1979年八月刊,14页。
同样地,在北美洲,纽约下州医药中心大学的何瑞斯·赫布斯曼(Horace Herbsman)教授证实了这项医学见解上的改变。他在《急救医学》杂志上写道:“我们也许可以将我们在医疗耶和华见证人方面的经验解释为,鉴于输血所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我们对这件事的倚赖无需像我们一度所以为之甚。”——1980年一月十五日刊,76页。
在加拿大,多伦多《星报》记者玛露莲·邓洛普(Marilyn Dunlop)在访问过若干个外科医生之后问道:“耶和华见证人根据宗教理由拒绝接受输血,这使他们的儿女或他们自己的性命冒多大的危险?”她的答复如何呢?“有与日俱增的医药证据显示,所牵涉的危险并不像其他社会人士和医学界很久以来所认为的那么大。”
在任何科学范畴中,思想的改变并不罕见。我们并不想非难一些衷诚渴望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的医师。无疑他们若深信其他的治疗法更好,他们便会像《星报》所访问的一位心科专家一样说:“这样做[意即不用输血]的确有其好处。血是对人无益的。你若能够不用就最好。”——1980年二月二十四日,A10页。
栽培法利赛人
● 1963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在学校里作公开祷告是违宪的;但在今年二月,美国的麻萨诸塞州却试图在学校中恢复公开的祷告。麻萨诸塞州的这条法律只生效了六个星期,便被该州的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反宪法。根据这条现已失效的法律,教师会每日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学生领导同班的学生作祷告,不想参加的人则可以离开课室。
但是有许多人对这种由法律制定的宗教行动大起反感。事实上,正如波斯顿《地球报》的专栏作家诺文·洛克曼(Norman Lockman)评论说:“自以为义的人试图运用公立学校去教导儿童成为法利赛人,一些为了作给人看而祷告的人。”这使我们想起耶稣在1,900年前对法利赛人的祷告所作的评论:“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伪君子,他们喜欢……祈祷,好让人看见。”——马太福音6:5,《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