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剖析
罪案的成因
“我们近今的罪案率高企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美国的公众人士在过去的60年来对于‘培养性格’一事日趋冷淡所致,”政治学教授基斯丁逊(Reo M. Christenson)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写道。
这位教授在文章中引述哈佛大学的占士Q·威尔逊(James Q. Wilson)的意见,他声称由于人们竭尽所能提倡“发展良好性格”而成功遏止了十九世纪中叶在美国各大城市所出现的持续和异常高的罪案率。流行的文学作品、公立学校以及教堂都同时大力鼓吹在道德上表现抑制和自律的价值,他这样说。
同样地,据该教授声称,英国学者基斯堤·戴维斯(Christie Davies)也留意到这件事,英国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高罪案率也由于现时已备受批评的维多利亚道德重整运动所大力提倡的“忠实、勤奋、甘心乐意、尽责、守时、节制和责任感”等精神而使情况大有改善。
可是,“近年来,”基斯丁逊继续写道,“在个人的教养上只专注于鼓吹自我表现、自发性、容忍、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等。至于公立学校则更肆意贬低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性。”结果如何?“在1960年代,罪案急剧上升并自此以后一直停留在危险的水平上。”他总结地说。
令人感兴趣地,圣经对纪律和约束也作出公正的论述:“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然而,正如圣经在提摩太后书3:1-5和启示录12:12清楚显示,导致罪恶和犯罪的激增还包括其他各种不同的因素。
证明有创造主的证据
在距今40多年之前,德国数学家马利亚·韦基(Maria Reiche)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南280英里(450公里)漫游考察著名的那斯克图案。这些图案包括复杂深奥的几何图形以及一些动物的绘图,这些图案如此巨大以至只能从高空中才可以辨认清楚。有些长达数里的图案绘画得如此准确以致每英里的偏差度不及四码,或百分之0.2。
韦基以及其他科学家均致力于找寻证据,并不是为了证明它怎样绘成或由谁所画制,而是要找出绘画这图案的目的。“我曾一度怀疑自己自寻烦恼地在一些全无意义的事上找寻它的意义,”她说。“但它绝不可能全无意义。这些图案所涉及的工程委实太巨大了。”
那斯克图案的精确以及它那宏伟壮观的设计证明它有聪慧的设计者,此外科学家们正力图探究绘画这些图案的目的。那末,这个精确万倍,远较宏大的宇宙又如何呢?它们岂不是很合理地证实有一位超乎众生的智慧设计者,一位创造主存在吗?不错!关于这点,基督徒与使徒保罗获得一致的结论:“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马书1:20。
短暂的荣耀
“对俄国人而言,布涅兹尼夫正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最近《纽约时报》在他死后不足一年便以大字标题作这样的报道。布涅兹尼夫的陵墓位于红场,其上立了他的半身花岗石像,许多街道,地方和一个城市均以他命名。“可是在实际的意义上——在大多数俄国人以及他们领袖的心目中——他看来已成为一个完全被遗忘的人一般,”这分报章报道说。至于现任的各位领袖,报道指出,“安德罗波夫先生在公众场合曾提及他一、两次,通常都是顺带一提;然后,到了今年,更绝口不提了。”
圣经的这项劝告十分明智:“你们不要倚靠世上的首领;不要信赖必朽的人,他救不了你们。他们一死便归尘土;他们的策划当天便成泡影。”——诗篇146:3,4,《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