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压力——“无声无息的杀手”
    警醒!1998年 | 3月22日
    • 压力——“无声无息的杀手”

      “我起初觉得胸部不适。强烈的压迫感从胸骨的周围向上蔓延到肩头、脖子和上下颌,再往下扩散到两侧的胳膊去。我感到仿佛有只大象坠落在我胸膛上,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开始出汗,还有阵阵的肠绞痛,甚至直想呕吐。……后来,护士扶我上病床。我记得,当时我不由得地惊叫:‘我心脏病发作了。’当年我不过44岁。”

      在《化压力为精力》里,罗伯特·埃利奥特医生讲述,自己二十多年前险些儿丧命的经过。当天早上,他先开会,然后发表演讲。讲题原来跟心脏病有关,真是讽刺。埃利奥特医生是个心脏病学家。他没想到情况竟会倒过来,这回轮到自己“躺在心脏科病房的床上”了。他认为自己心脏病猝发的原因是什么?埃利奥特医生说:“面对重重的压力,我心里不自觉地紧张起来,持续的紧张把我的心脏压垮了。”a

      埃利奥特医生的经历说明,压力能危害性命。事实上,美国有几种主要的致命疾病都是跟压力密切相关的。压力可以不知不觉地损害身体,久而久之,隐伏的病痛就会不期而然地发作。所以,把压力称为“无声无息的杀手”,不是没道理的。

      出乎大众的意料,给压力拖垮的其实不仅限于甲型人物;这类型的人没有耐性、爱挑衅闹事、喜欢争强好胜。连外表安详的人也有精神委靡的危险,特别如果他们只是强作镇静的话。情形就像压力锅的盖子盖得不紧,抵受不住锅里的高压,快要挣脱一样。埃利奥特医生亲身体验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现在告诫人:“你可以随时倒毙,因为你多年来一直没有觉察,自己的心脏原来跟定时炸弹系在一起。”

      可是,正如下篇文章表明,压力除了跟心脏病和猝死有关外,还引起其他问题。

  • 压力——“无声无息的杀手”
    警醒!1998年 | 3月22日
    • [脚注]

      a 虽然压力可诱发心脏病,但大多数病例表明,发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可见,对心脏病的征兆掉以轻心是不智的。别以为只消减缓压力,情况就会好起来。请见《儆醒!》1996年12月8日刊,3-13页。

  • 压力——“慢性毒药”
    警醒!1998年 | 3月22日
    • 压力——“慢性毒药”

      “我们常常听见人家说:‘不要过度紧张,免得弄坏身子。’他们大概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有生理学根据的。”——戴维·费尔滕医学博士。

      芝兰是单身家长,跟十多岁的儿子同住。她的银行存款直线下降,手头拮据。她和双亲又闹翻了。这一切早就把芝兰压得透不过气来。不料,她的手臂突然出皮疹,患处不但发痒,还有辣乎乎的感觉。她服用抗生素和抗组织胺药,又给患处涂上可的松药膏,但通通无效。皮疹很快就蔓延全身,连脸部也生满疹子。她过度紧张,以致全身都发出红疹。

      医生嘱咐芝兰转往皮肤科诊所就医。驻诊的皮肤病学家会探明病人的情绪。托马斯·格拉格医生是诊所的共同创办人。他说:“我们试图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他常常发觉,得了皮肤顽疾的病人,单靠药物治疗不够,还要学习怎样缓解压力。格拉格医生说:“我们不能三言两语,笼统地说人的思想、态度会引起皮肤病。不过,我们却可以说,情绪起伏对皮肤病操有很大的影响。一味给病人开类固醇药膏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帮助患者应付生活压力。”

      芝兰发觉,学会松弛神经对治疗皮肤病有奇效。她说:“我仍然不时出皮疹,但病况比以前好多了。”这是罕有的病例?绝不是。许多皮肤科医生都认为,压力是其中一个致病因素,能诱发多种皮肤病,包括荨麻疹、牛皮癣、粉刺和湿疹在内。除了损害皮肤,压力还会破坏身体的其他功能。

      压力与免疫系统

      最近的研究表明,压力能抑制人体的免疫力,减低了应有的免疫作用,甚至给传染病大开方便之门。病毒学家罗纳德·格拉泽说:“压力不会令人生病,倒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为免疫系统给压力削弱了。”如山的确证使人不得不相信,伤风、流行性感冒、疱疹都可以由压力引起。虽然我们经常接触病毒,但身体通常有足够的抵抗力,把入侵的病毒击退。有些专家却认为,人要是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身体的防御系统就可能失灵。

      医学界还不完全清楚,生理节律受压力的影响有多大。但一些专家就有以下的说法:人一情绪紧张,身体就会分泌激素,作好准备应付前头的压力。激素一旦大量涌进血流里,就可能阻碍免疫系统的防卫工作。但一般说来,这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因为激素只是应一时之急才发挥作用。不过,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人要是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就会大大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害得自己很容易患病。

      这也许可以说明,加拿大的医生为什么作出以下的估计。依他们看,找医生看病的,有百分之50到百分之70是同压力有关的。病人不是说头痛、失眠、疲劳,就是抱怨肠胃不适。美国的医生估计,上医务所看病的,有百分之75到百分之90是同压力有关的。琼·金博士说:“持续的压力犹如慢性毒药。”她觉得自己说得一点也不过分。

      压力是个因素,但不能一概而论

      尽管以上种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科学家还是不能确定以下的论据:单凭压力一个因素,就足以削弱免疫系统,使健康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既是这样,就没有人能武断地说,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下,人人都抵挡不住疾病的侵袭。人即使长期承受重压,也不一定会患上重病。反过来也一样,消除压力并不能保证身心一定康泰。有些人误以为有病不用看医生,只要态度乐观、思想积极,同时运用意志力,就能不药而愈。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告诫说:“说意志能治百病,是言过其实,结果误导了大众。他们弄不清楚心境对疾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更糟的是,有些人竟然因生病而内疚,误以为患病就是道德堕落、精神颓废的表现。”

      可见,大众必须明白,疾病很少是单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致病的因素不一而足。不过,压力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却清楚表明,学会缓解这种“慢性毒药”的作用是明智的,而且尽可能要这样做。

      讨论怎样缓和压力以前,让我们深入认识压力究竟是什么,看看在一些事例上,压力怎样也可能是有益的。

  • 压力——“慢性毒药”
    警醒!1998年 | 3月22日
    • [第5页的附栏]

      压力跟以下的病痛有关

      • 过敏症

      • 关节炎

      • 哮喘

      • 背痛、颈痛和肩痛

      • 伤风

      • 抑郁

      • 腹泻

      • 流行性感冒

      • 肠胃不适

      • 头痛

      • 心脏病

      • 失眠

      • 偏头痛

      • 消化性溃疡

      • 性机能障碍

      • 皮肤病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