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譎蛇類
對大部分人來說,蛇,是一種令人生厭的東西。牠的神態顯得神祕莫測。牠那蜿蜒狡黠的行動、毒牙的殺人力量和足以勒死人的盤捲,均加深人對牠的這種印象。大騙子撒但借一條狡猾的蛇的形狀首次出現是多麼適切!牠以這種偽裝的身分暗示他可以使我們的第一對祖先得到上帝所隱藏的智慧,從而使他們變成像上帝一樣。(創世記3:4,5)由於聽從他的勸告,亞當夏娃淪為大蛇的第一對奴僕。
過了相當的時候,伊甸園中這個大騙局產生了許多統稱為奧淮教(Ophites)的派別,它來自Oph這個字,意思是「蛇。」這個字的其他形式包括:Ope,Oupis,Eph,Opis,Ops,Upis,Ob,Aub,Oub和Eva。博學的作家約瑟·布安特在他的《古代神話》中說:
「在波斯及東方的其他地方,人民為蛇類興建廟宇,為尊敬牠而慶祝節日,尊牠為諸神的至高者及全世界的監督。這種崇拜濫觴於迦勒底。當地的居民在底格里斯河岸建造奧彼斯(Opis,蛇)城,他們熱衷於占卜和拜蛇。這種崇拜從迦勒底傳到埃及,那裡的蛇神稱為康·奧夫、康·艾夫和卡尼夫。……據說埃及主要的神是茂爾根;正如我們從西賽羅獲悉,他亦稱為奧巴斯。他就是太陽神奧西利斯,所以他常被稱為奧柏·艾爾或派科·索爾。」
奧淮派有若干共同的特徵。它們均以蛇為象徵,聲稱牠代表最初啟蒙人類的隱形力量。正如《美國百科全書》1956年版在「奧淮教」的標題之下說:「他們相信在伊甸園中迷惑夏娃的蛇是將人類從他們所憎恨的耶和華手中解放出來的救主。」他們相信蛇的原始謊言:「[你們]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創世記3:5。
拜蛇教的傳播
洪水毀滅了整個跟從蛇的人類之後,在挪亞後代的一個家族中,偽宗教再度在人們的心中找到了立足之地。那一個家族呢?《古代神話》指出是古實的後代;他們最初在巴別及美索不達米亞的其他城市奠下了建國的基礎。這本書報導說:「這種對蛇的崇拜開始於他們[古實人]中間,所以他們被稱為伊科彼安人和阿科彼岸人,希臘人稱之為阿非普人,這樣的稱呼是從他們所崇拜的神阿夫·奧彼及阿夫·奧彼斯而來的。」阿夫(Ath)是一個神聖的頭銜。據羅馬作家派拉尼說,在伊索匹亞未從一個神祇伊索匹得名之前很久已有伊索匹亞人了。
這個教從埃及傳播到希臘群島。薩爾瓦多在他的著作《摩西律法》中說:「無疑由於希臘人模仿埃及人,蛇後來在他們當中稱為司健康的女神海基雅和醫術之神艾斯古雷彼阿斯的象徵。作這種選擇的動機大概與創世記所載的一樣,即以蛇為道德誘惑的代表。」
在腓尼基,用口銜著尾巴的蛇是世界的神兼天神塔鄂德的象徵,又是永恆的象徵。小亞細亞佛里幾亞國的奧腓根人聲稱他們是一個蛇英雄的後代,因此具有治蛇咬的力量。斯巴達人亦是奧淮教徒,他們崇拜以蛇為象徵的太陽,並在他們的盾上刻有蛇的圖樣。從上述一切,我們可以留意到魔鬼崇拜的確流傳到非常廣遠的程度。
這種教向東傳播,而遠達印度、暹羅、緬甸、中國和日本。在中印度桑茲的佛教記念塚上的雕刻描繪一族崇拜蛇的人在廟中崇拜多頭蛇神的情景。護持神常常被描繪成臥於阿南他之上,據說這同一條多頭蛇乃是代表永恆的一個象徵。濕婆有時戴著蛇耳環出現,他常常被描繪成被蛇盤繞著。據里斯的《真正的印度》一書中指出,「印度教徒向蛇王獻祭。這種崇拜,無論以什麼形式出現,在整個印度均流行到若干程度。」有一本雜誌在不久之前刊出一張圖片,顯示一個緬甸僧人在一個豐收儀式的最高潮吻一條巨型眼鏡蛇——牠的尖牙和毒囊尚未被除去。
除了在埃及之外,以色列人必定在其他地方也發現許多關於這種墮落崇拜的證據。在希伯崙之北十三哩的西發堡有一塊家用的石碑,其上刻著一個迦南人女神,有一條大蛇盤繞著她。因掃羅的無頭屍體被掛於其城牆上而聞名的伯珊據云是拜蛇教的一個中心。在那裡考古學家發現了雕著蛇的金屬板與及以蛇為裝飾的一部分神祠。伯珊(Beth-shan)和伯桑(Beth-Zan)是同一個地方,而桑(Zan)就是後來斯巴達人用來稱蛇神的名字。
據說倫巴底的異教居民崇拜一條金蝮蛇,直至後來基督教國的一個傳教士把這偶像改為舉行彌撒所用的器皿。在斯拉夫的神波特廉普斯的廟裡,信徒供奉飼養一條蛇。在德國北部及斯堪的納維亞,傳說聲稱「無論何人若夠幸運捉到一條頭帶冠冕的蛇或稱為王蛇,他便會稱為『千里眼』(意即能夠看見隱藏的事),懂動物的語言和可以讀通任何的書籍。」a古代的普魯士人奉獻食物給家蛇而表明他們也崇拜蛇。我們在各地都找到與這個在伊甸園裡藉著蛇發言的假神有關的事物。
拜蛇教甚至將其邪惡影響伸展到西半球。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來說,文明、學問和文化之神及空氣之神是魁索爾科特爾,而他的象徵就是一條有羽毛的蛇!在墨西哥城之北約六哩的天那育加被西班牙籍的征服者稱為「蛇之地。」「它的內外各處都雕滿響尾蛇。兩條巨大的石蛇盤在主要的祭壇上;在廟中講台周圍的一條狹小的走廊則有156個較小的雕像;蛇頭從牆上和梯間伸出來。在這個崇拜之地的內部及周圍至少有800個蛇像。」——《國家地理》雜誌,1948年一月刊。
墨西哥契成伊特薩的支柱和欄杆上也布滿以蛇為主題的圖案。在祕魯亦有證據表明那裡的印第安人在未接受印加宗教之前是拜蛇的。美國俄亥俄州樸次茅斯西北的大蛇塚築成一條一千三百呎長的蛇的模樣,顯然當地的印第安人以之作為宗教和禮拜之用。阿利桑那州摩基印第安人的蛇族聲稱是一個產蛇婦人的後代,並相信他們死後會變成蛇。
蛇的崇拜亦傳遍非洲,據《大英百科全書》第九版在「圖騰崇拜」的標題之下說:「蕭里,非洲的一個蛇族,有一種血統的試驗;他們將新生的嬰孩放在蛇面前,蛇若不傷害他而離去,或只咬他而沒有將其弄死,這孩子便是合法的;否則他便是私生子。……賽尼甘彼亞的蟒蛇族在嬰孩誕生之後八日內期待有一條蟒蛇前來探望小孩。……[這族人]聲稱他們有替人治蛇傷的能力。」
基督的日子以來的奧淮教
由此看來,崇拜撒但的人遍布各國各洲。在聲稱接受基督福音的奧淮教中;也許該隱派將聖經的記載歪曲得最厲害。除了聲言蛇是屬天智慧的賜予者和將人從無知解放出來的救主之外,他們更認為聖經歷史中所有不敬虔的惡人均受了毀謗,該隱及其他與耶和華作對的人其實都是精神上的英雄。他們甚至相信加略人猶大是唯一獲得足夠的啟迪的門徒,他之出賣耶穌乃是要使耶穌能夠勝利地完成他那自我犧牲的途徑。
奧淮教派與諾斯替教之間的密切關係具有極重大的意義。諾斯替(Gnostic)一詞無疑來自gnosis這個希臘字,它含有「洞察上帝的真理」的意思。這使我們再次想起撒但對夏娃所作的應許。奧淮教和諾斯替教均一致憎恨耶和華,他們將他形容為一個惡毒的創造者和低級的神,並且必須對現世的一切罪惡負責。但正如歷史家吉明指出,他們卻與今日許多採用「基督徒」之名的人具有雷同的見解,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
「諾斯替教徒將關於創造和人類墮落的摩西記載當作笑話而肆意譏嘲。他們不屑聽人談及上帝在六日工作後安息、亞當的肋骨、生命和知識的樹、會說話的蛇、禁果、他們的祖先的輕微過失為人類招致懲罰等。」——《羅馬帝國之衰亡》,二卷第85頁。
歷史表明奧淮和諾斯替的教派有許多信徒墮落演變為最下流的運動,寬容和放縱每一種肉慾,詐稱他們在現世所行的事對將來並沒有什麼影響。他們相信他們將來的希望有賴於耶和華在最後被擊敗。事實上,他們有些人認為他們否認和公然蔑視《希伯來文聖經》所訂的道德原則有助於達到這個目標。
諾斯替教有一個教派用一個非常奇特的方法守他們所謂的「聖餐。」在領食餅之前,他們讓一條蛇爬過台上的餅。唯有這樣他們才將餅視為聖潔。
今日的人對蛇的崇拜
據報直至十八世紀,在俄國的僻遠鄉村中蛇仍然受人崇拜。但是這種無知的原始崇拜與我們這時代中撒但崇拜的許多發展比較起來其實有如小巫見大巫一般。今日有些受過高深教育的男女亦聲稱崇拜魔鬼。美國有一個醫生公然承認他是一個撒但信徒,他稱他的宗教信仰為奧淮·諾斯替。俄克拉何馬城《時報》的1954年七月五日刊說:「今日撒但崇拜比黑暗時代……當時人們將巫師焚死於塔山上——更活躍。……當十二月的一個星期日碰巧是該月的第十三日,因此同時是聖誕節之前的第十三日時,有些男女在午夜於南肯星頓、柏丁頓,我相信亦包括布隆斯百利,的神祕廟宇裡聚集起來脫去衣服以非洲野人也會感覺羞恥的儀式及獻祭崇拜撒但。」
據警方透露這種儀式曾導至謀殺、自殺和神經錯亂。在這些儀式中人們對正當行為和道德的普通標準肆意譏嘲。黑魔術、祕密儀式、褻瀆教堂和墓塚等都是這些撒但教徒的「傑作。」獻身於這種宗教的人聲稱藉著與魔鬼結盟和崇拜他,他們可以保證獲得他的幫助,不但在今生的事務上,在陰間中亦然。他們甚至活躍地為他們的教派爭取信徒。他們留心經常聆聽關於降神術、魔術和類似問題的演講的人而狡猾地設法結識他們。這樣他們便可以很容易說服不小心的人加入他們的團體了。
在美國、英國和歐洲各地的大城市中,據報告均發現這種邪惡的崇拜。他們所想爭取的信徒是受過較高深教育而非普通教育的人,因為這些人較可能受到「隱藏的智慧」的應許所引誘。撒但信徒所運用的催眠術和降神術也對一般「好奇」的人構成進一步的危險。
除了上述一切之外,今日普世的人均相信人有不死的靈魂;這種信仰是以古代巴比倫的道理為根據的,而那裡的迦勒底人均崇拜蛇。我們同時留意到普世一般的人都嫌惡任何形式的道德約束,而這正是一個與拜蛇教有密切關係的特色。今日罪惡正日益猖獗,各處的人都將法律的管束棄如敝屣。
可是撒但崇拜者所嘲笑的上帝卻已因他們的不法行為、欺騙、戰爭和不道德而定了他們的罪。他曾宣判原始的蛇及其同類,包括一切妄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均會遭遇末日。現在耶和華與撒但之間的大爭論不久便會獲得永遠的解決了。使徒約翰向我們保證說:「我又看見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手裡拿著無底坑的鑰匙和一條大鍊子。他捉住那龍,就是那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綁一千年,扔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啟示錄20:1-3)對所有憎惡虛謊而熱愛真理的人來說,那將會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日子!
[腳注]
a * 北方神話,便雅憫,循普著,第2卷,第217頁。
[第150頁的圖片]
海基雅和艾斯古雷彼阿斯
[第150頁的圖片]
魁索爾科特爾的神廟
[第150頁的圖片]
腓尼基人的永恆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