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尋得樂趣——關鍵是甚麽?
在古代的世界,極端的不道德和偶像崇拜非常普及。由於這緣故,使徒保羅覺得有必要在基督徒的品行一事上提出強烈的訓示。在給以弗所會衆的書信中,保羅這樣寫道:‘所以我説,且在主裏確實地説,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絶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以弗所書4:17,18。
保羅所説的話對今日的情況,包括音樂方面,豈不同樣適用嗎?事實上,許多現代音樂都反映出一種‘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絶’的精神。很多時歌詞都表露一顆缺乏仁慈、憐恤的‘剛硬的心’。
但是保羅進一步指出:‘他們的是非之心變成遲鈍,便在情慾上放縱自己,急忙去走一條充滿各種污穢的路。’——以弗所書4:19,《耶路撒冷聖經》。
在大部分的現代音樂中,‘急忙去走一條充滿各種污穢的路’的精神十分顯著。無論是歌詞抑或音樂的意圖,都曲意逢迎一個浸淫於性,暴力,麻醉品和享樂至上的世代。基督徒對這些惡行有甚麽看法呢?請留意保羅的話:‘這絶不是你們從基督學到的道理,除非你們在學習耶穌的真理時並沒有留心聆聽。’——以弗所書4:20,21,《耶路撒冷聖經》。
‘屬靈的革命’是必需的
對於那些反映世界精神的音樂,我們可以怎樣把保羅的勸告應用出來呢?很簡單,如果我們具有‘基督的心志’,意即基督的内心思想和態度,就不會聆聽那些‘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音樂。——哥林多前書2:16;雅各書3:15。
但你可能問:‘我怎樣才能改變對音樂的口味呢?’保羅再次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他説:‘你們必須放棄以往的生活方式;要把從前被私慾迷惑和敗壞的你撇下。要藉着一次屬靈的革命把心志更新。’——以弗所書4:22,23,《耶路撒冷聖經》。
答案便是:以屬靈的革命把心志更新。事情所牽涉到的不僅限於我們對音樂的口味。這其實牽涉到重新接受教育,把標準和價值觀念加以提高。這也意味到我們需要在思想方面採納一套新的準則。除此之外,這也牽涉到我們以上帝和基督的觀點去看各事。正如保羅清楚指出:‘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麽,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31。
大多數的現代音樂都沒有榮耀上帝。剛相反,這些音樂摒棄了基督徒甘願在監獄或集中營裏冒死維護的品質。故此,即使我們要改變在音樂方面的選擇以避免‘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我們有甚麽理由要將這件事視作一種犧牲呢?——約翰一書2:15-17。
優良的音樂——關鍵是甚麽?
我們若因為尊重聖經原則而放棄腐化的音樂,那麽我們能够以甚麽取而代之呢?你嘗試過探討新的音樂領域嗎?這些音樂可能比我們以往所喜愛的更富趣味和造就性。舉例説:一位前搖擺樂手這樣論及他所作的改變:
‘我需要努力擺脱單調的搖擺樂,轉而聽一些可接納的流行音樂和較深的古典音樂。然而,我發覺這些音樂較有内涵,而且不含有大多數現代音樂的不良精神,因此便覺得它們較容易接受和更使我滿足。一時之間,我的身心均得到益處。我也開始明白我以往對這些音樂懷有偏見,實在是我的損失。’
有許多古典音樂,民謠以及若干現代音樂都是旋律優美,歌詞正當的,它們並沒有表達一種與聖經原則有所抵觸的人生觀。關鍵便是去尋找和欣賞一些不會毒害我們思想的音樂,“公義的,清潔的,有美名的,有德行的,可稱讚的”音樂。——腓立比書4:8。
音樂在基督徒生活上的角色
對有些人來説,享受優良音樂的方式之一是歌唱或者學習彈奏一件樂器。無論是獨奏抑或與家人或朋友合奏都可為人帶來很大的樂趣。然而,像其他事物一樣,平衡是必需的。任何娛樂或消遣都永不應當使基督徒過分着迷。否則,甚至健康有益的音樂也會由於過度的緣故而産生壞的影響。這樣,基督徒便可能陷入‘愛宴樂不愛上帝’的危險中。——提摩太後書3:4。
音樂也是我們對耶和華的崇拜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古代的以色列,亞薩和他的弟兄歌頌説:‘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要向他唱詩、歌頌,談論他一切奇妙的作為。’的確,音樂可以用來讚美和取悦耶和華。——歷代志上16:8,9。
耶和華見證人在王國聚會所使用的王國詩歌都是基於聖經經文、詩篇、禱告、教訓而撰寫的。我們豈不也能够深深欣賞這些聖潔的音樂嗎?我們唱詩時有沒有注以熱心和感情去顯明我們的喜樂?甚至在基督徒聚會以外的場合,我們有運用這些旋律優美的王國詩歌去啟發我們的生活嗎?
擔任演奏這些管弦樂曲的樂手全都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有些是管弦交響樂隊的職業樂師。其他的成員,包括本文在較早時候談及的前搖擺樂手,都是一些有天分和喜愛正派音樂的青年人。他們並沒有因為放棄屬地和屬鬼魔的音樂而有所損失。他們立下的優良榜樣向我們顯示,只要我們讓聖經原則支配我們的選擇,我們便可以同樣在世俗和聖潔音樂中尋得很大樂趣。——以弗所書5:18-20。
[第12頁的附欄]
“搖擺樂只有一種魅力,一種訴諸性慾——不是愛,不是情慾,而是原始,粗野的性慾——的野蠻魅力。……青年人知道搖擺樂的拍子就是性交的拍子。”——《美國精神的封閉》,布盧姆(Allan Bloom)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