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挖掘为生的动物
挖掘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任何试过用铲或铁锹掘地的人都可以证明它多么吃力。因此,试想象一下以挖掘为生,那便是说,由于生活所赖而必须挖掘是多么艰苦。不但如此,请想想一生的时间都消磨于地穴之中,你也许会以为这是一种相当黯淡的生涯。但这乃是因为你惯于在地面居住而没有地下生活的自然倾向之故。
关于在地底下建立家庭,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这种居住方式实际到怎样程度呢?要花多少时间去挖掘?住在地底下必须有那种经验?在地底下生儿育女、吃喝睡觉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对于这个问题以及其他有关的问题,有些专家根据本身在地下生活的实际经验向你提出答案。你甚至会有几个专家在你家附近走来走去。他们叫什么名字呢?这里可以枚举几个:首先是鼹鼠先生,他恐怕是最伟大的活开山机了!然后是袋颊鼠、土拨鼠、貛、大鼠、囊颊鼠、狐狸和场拨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正式称为“Oryctolagus Cuniculus”的专家,即人所共知的兔子先生。让我们看看这几种挖掘者的生活方式。
生成做这种工作
毫无疑问,鼹鼠先生是特别设计及生来过发掘者的生活的。他的样相很奇特。他有一个长而突出的嘴管,细细的眼睛,小小的耳朵和可以拨去任何方向的皮毛,这一切装备使他成为最佳活动的挖掘机之一。在通常肩膀所在之处,鼹鼠却有一对宽阔像熊的前掌,其上生有非常大力的爪。这便是他的挖掘机。
各种鼹鼠的挖掘速率都达到每小时十二至十五尺的程度,虽然这些小小的矿工们体重不会超过一套杯碟,大概只有三安士重。它们在地面上被捉住时并不会逃走。反之,它们会向下掘去,差不多立刻便无影无踪了。一架中型柴油挖泥机若要以继续使自己隐没在地下的速度挖掘,就要一晚掘半哩的速度才比得上这架特别的活动挖掘机。
可是鼹鼠先生怎么挖掘呢?他运用同样的奇怪方法去掘两种类型的隧道——一条与地面平行而在地面之下数寸直径约六寸,另外一条则是他居住的地方,约在地底下两尺之处。他显然利用嘴管寻找宜于挖掘的地方,然后用大力的前爪拨去泥土。借着扭动身体及用前爪向上推,他将两旁和头顶的泥土压实而形成通道的墙壁。
鼹鼠虽然一小时复一小时地盲目挖掘,却有本领避免弄破地面,因为它有一个内藏的“酒精计准器”借着充满内耳的液体而发生作用。人类也有同样的“内耳”系统,借着这系统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例如一个人若在童年学会怎样保持身体微妙的平衡,即使他许多年没有骑脚踏车,他仍然能够应付裕如,甚至不须用手扶若把柄;他之能够如此行便是借着这种作用。
在整个北美洲这种鼹鼠隧道均颇常见,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它们看来好像一个会走动的小山峰一般。事实上,当鼹鼠在地底觅食而扭动身体前进时,你可以实际看见这条犁沟向前移动。不错,为了糊口——为了找寻虫,蛆等——鼹鼠拼命工作,他的确以挖掘为生。
既然工作得这样辛苦,它的胃口当然相当大。他每日要吃等于体重三份一或三份二的东西。以180磅的人而论,就必须每天吃60磅至120磅的食物才能与鼹鼠相等!甚至在临死之际鼹鼠先生的胃口仍然不减。据说重伤垂死的鼹鼠对于放在附近的蚯蚓仍不能放过,而且狼吞虎咽好像饥饿的人吃意大利粉一般。这个比喻颇为适当,因为当鼹鼠开始吃蚯蚓的一端时,他同时用前爪弄直蚯蚓的扭曲及擦去附着的泥土。
当鼹鼠先生在地下向前挖掘时,他将松土拨去后面,并不时在地面开一个洞将松土推出,然后将洞封闭再继续前进。以全长仅七、八寸的鼹鼠而论,它的确是个辛勤的工人。至于它那挖隧道的技能,虽然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胃口,对人却有颇大用处。地下隧道的纵横交错可以排去低地多余的积水,在干地则可以运通土地所需的湿气。再者,鼹鼠的食欲可以消灭大量与人争食农作物的害虫。
土墩建造者
另一种轻盈的挖掘者袋颊鼠。这个名字颇为适当,因为它看起来的确像小型的袋鼠。可是,请不要弄错,它既不是袋鼠也不是老鼠,而且没有袋鼠的小袋。它其实与“小型老鼠”较为接近。
袋颊鼠怎么解快居住的难题呢?从地面看来,它的地下之家好像一个直极十五尺和四寸高的土墩,周围有三至十二个拳头大的孔。这些便是他那地下之家的入口和出口,这项建筑工程可能是经过几代的时间才造成的。这种小动物的寿命仅有短短的两年,因此它的挖掘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子孙计。
如果你把自己幻想成这些侏儒挖掘者那么大小——两至三寸高——试想象一下入到它家里参加一个派对。你一踏进去便完全被黑暗吞没了。用小灯照一照,你会留意到走廊比你习惯的长得多。这个阴凉的地方可能充满了许多死巷。沿着走廊前进,你会看见各处有些阔一点的地方形成房间。有一种像入墙食橱一般开在墙上的房子,大小与一个顶钉相若,那便是储藏食品之处了。
继续向着中央前行,你无疑会见到几个球形的房子,直径约有十寸。可是你期望在任何像样的房子里找到的一个房间你却不会在这里找得着。这间屋里并没有厕所。这种小东西惯于在通屋各处撒粪便,甚至在食橱和走廊里亦然。可是袋颊鼠却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得十分清洁。
看来袋颊鼠这种不分皂白随处撒粪的倾向造成了它的最大难题之一——不速之客。不时可能有一只蟾蜍钻入屋内,甚至大蛇、响尾蛇、蜈蚣、地鼠蛇、蝎子、毒蜘蛛、蟋蟀、蟑螂或蚂蚁均不请自来——都被粪便吸引而来。不善理家所付的代价何等巨大!
在你周游参观之际,也许会遇见一个或多个侵入者。可是现在,在隧道的尽头,你看到屋主的寝室,全房均铺满席子。它纯然是为了睡眠而设计的。席子是用草、幼根和荚壳造成,袋颊鼠先生不像你一样睡在席子上。反之它小心地爬入去,蜷伏在它那仅有四寸直径的温暖被窝里。
请记着,它是在夜间工作的,因此从日出至日落便是这间屋子周围的宵禁时间。日落时这个像神话中地藏王的小东西活跃起来了!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如果你见过袋颊鼠追逐另一个跳跃能手——蚱蜢,你便会更加了解。当蚱蜢兔起鹘落地跳跃奔逃之际,小袋颊鼠急起直追,利用长尾作舵奋身而起扑向猎物,它扑到半空时蚱蜢又向前跃进一步,终于袋颊鼠捉到猎物,就地吞下蚱蜢的头,其余的则留在颊袋里,稍后带回家里储藏起来。整个晚上它都在致力于储粮大事。可是它的快动作和夜阑更深使旁观者困倦起来,因此我们遂向袋颊鼠先生告辞了。
喜欢地面生活的挖掘者
现在让我们看看土拨鼠先生。它是一个有许多别号的家伙:山拨鼠、土猪、北美的印第安人则称它为“蒙勒斯”,意即“挖掘者”。它掘洞的理由和鼹鼠先生不同。对它来说,洞穴是个安全的地方,可以供它作冬眠、每晚睡觉、躲避敌人和生养后代之用。可是在另一方面,土拨鼠先生也喜爱户外生活;它喜欢逍遥自在地在田野中细嚼青草,在树荫下闲荡或在阳光下取暖。
然而,土拨鼠却是个挖掘专家。它所掘的洞有一个睡房及另外几个房间。它喜欢为自己的洞穴至少开三个孔:正门,通常以一堆掘出的泥土作为标志;一度难以察觉的后门,供侦察之用;第三个孔则通往几尺之下的逃走甬道。当它的堡垒受到袭击时,如果情势不利,它便会从第三个孔逃去,使追踪者在许多通道中迷失其所在。
在长长的冬眠之后,土拨鼠先生首先醒来;不论天气如何,它都出门找寻这一年的配偶。土拨鼠先生行近每个每个洞穴时都踌躇不前,可是旁观却很容易看出那个洞穴有位女士在内,因为土拨鼠先生会喜气洋洋、摇头摆尾地向前直入,可是它却时常会败兴而回!土拨鼠小姐的眼界颇高,对不合意的男士绝不假以颜色。可是,土拨鼠先生还是硬着头皮到其他女士的香闺碰运气。一旦赢得佳人青眼,它们就会同居一年;翌年又开始另寻配偶。
小鼠在早春的时候出生。爸爸在育儿方面既不受欢迎也不准参加。土拨鼠太太自己已胜任有余,她在黑暗中抚养幼儿,直至它们可以在外面的光明世界露面为止。你可以想象幼小的土拨鼠活泼地从黑暗的地底初次爬出来徜徉于苹果树荫下或春花怒放的草地上时,它们多么兴高采烈吗?
孩子们自然不想停吸温暖的乳汁,即使它们的尖牙开始刺痛了母亲。通常她不客气地打或推开它们。可是,像全世界的母亲一样,有些母亲具有训练的天才。有人看见一位母亲以简单的方法解决断乳的难题。她是走到洞外二十或二十尺的地方吃草,孩子们既不能走得这么远,于是就不得不吃附近的青草了。
可是,土拨鼠其实很少远离洞穴,通常他们只在150方码或甚至近些的范围内活动。洞穴意味到安全,因此它留在附近。与袋颊鼠不同,土拨鼠在洞里设有便所,并且不时打扫干净。它挖掘的速度非常惊人。它可以在一分钟内钻进地里;简单的洞穴只要一天就可以完成了。
幼儿的长大为土拨鼠太太带来一个难题——房间不够住。它们在育儿室里诞生,长大起来地方就不够了。这时母亲要在洞内掘多点地方——事实上,为每个幼儿掘一个“房间”。母亲一天巡视各个儿女的房间几次。她不仅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掘土,逐要为全家工作。
因此这些地下的居民,鼹鼠、袋颊鼠和土拨鼠,各凭自己的独特方式以挖掘保存自己的种族。借着创造主所赋的身体装备和奇妙本能,它们的确证明是以挖掘为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