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2 9/8 11-12页
  • 便拿达与其用途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便拿达与其用途
  • 警醒!1972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宗教的关系
  • 现代的倾向
  • 目录
    警醒!2003年
  • 圣诞习俗跟基督的教训一致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0年
  • 所有庆祝活动上帝都认可吗?
    怎样留在上帝的爱里
  • 宗教多元化所造成的冲击
    耶和华见证人与教育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9/8 11-12页

便拿达与其用途

《儆醒!》杂志驻墨西哥通讯员报导

“打,打,打!打右边!低一点!高一些!”

什么事呢?何以小孩子和大人都高声喊叫?为什么他们这样兴奋?

我们行近人丛时看见两名男子在邻近的两间屋顶拿着一条线,线上悬着一个像三角星的东西。“那是什么?”我们问人。

“便拿达,”孩子们喊叫。

几个蒙着眼的孩子轮流用棍子企图打破便拿达。可是两个男子拉着线将便拿达左右移动不让他们打着。终于,有一个蒙着眼的男孩大力打个正着。它被打破了,里面的东西散落在地上,包括几种果子、几块甘蔗、橙、花生、提竹葛特(像野梅的果子)等。

孩子们争着看看每人拾得多少。几分钟后地上除了碎陶片和绉纸片之外便一物无存了。使便拿达看起来像三角星的圆锥也被孩子们拿去当做战利品。

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想对便拿达知道多一点。它的起源是什么呢?何以在墨西哥和拉丁美洲诸国这么流行?打破它含有任何意义吗?

宗教的关系

便拿达的正确起源已不可考。可是有人相信它是由著名的旅行家威尼斯人马哥孛罗从东方带回他本国意大利的。后来它在西班牙成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随着西班牙征服西半球,它们遂传入墨西哥。用来制造便拿达的材料是一个陶器罐、绉纸、少许胶水和纸皮。

以前天主教的教师利用便拿达对印第安土著灌输宗教训示。例如,在从圣灰星期三守到复活节星期日奉行的封斋期间便用得着。甚至今日在某些地方仍有人运用。复活节前夕人们打破一个代表加略人犹大的便拿达,然后孩子们争着拾取散落地上的糖果。

便拿达也被用在圣诞节方面。一位现代作家指出:“印第安人非常喜欢在仪式进行中有戏剧的演出。修士遂在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仪式上演出有关的戏剧。”打破便拿达是戏剧演出的最后部分。

在公元1587年左右,有一位名叫杜利西的阿根廷修士从教皇受命在圣诞节的九天主持弥撒。教士们告诉土著在耶稣出生之前,约瑟和马利亚花了九天的时间寻找住处。可是,圣经并没有这样记载。这仅是人为的传统而已。

普沙达便是用来灌输这项传统的仪式。它演出马利亚和约瑟花了九天找寻住处。一位青年男子和一位青年女子被选来代表约瑟与马利亚。习惯上有一群人唱歌祈祷,行来行去装作找寻住处。人们都聚集在教堂观看戏剧的演出。

后来,这项仪式也在人们家中举行,人们组织自己的普沙达。随着时间过去,黏土、石膏粉和约瑟及马利亚的木像代替了人的演出。按照习惯,由两名孩子带领扛着约瑟和马利亚的木像的游行队伍。

墨西哥许多家庭在圣诞前的九个晚上都期望看到普沙达。引导行列的孩子们逐间房子找寻,但被拒诸门外直至找到设有耶稣出生的马房小模型的房间。他们进去将约瑟和马利亚的像放在马房中。直至普沙达的最后晚上才将一个代表婴儿耶稣的像放入其中。

仪式以打破便拿达为结束。便拿达也许有多种不同的样式——船、小丑、恶魔、三角星、兔子、小红萝卜、西瓜等。现在的屋主人也许会邀请各人进入中庭,由蒙着眼的人轮流打击在阳台屋顶或树枝上用线悬着的便拿达。

天主教教师声称在宗教仪式上运用便拿达含有很深的意义。他们教人说便拿达代表恶魔或邪灵。打破便拿达的人要蒙眼的事实代表人若具有盲目的信仰便可以克服恶魔。放在便拿达里面的东西代表人在一生中所受的试探。打破便拿达的意思便是他已经获得永生。

现代的倾向

近年来在墨西哥举行的普沙达巴变成充满骚乱、醉酒及犯罪行为的场合。仪式已被人用来作为放荡和不道德行为的借口。很多时有人被杀、被劫和受伤。仪式举行时警察特别忙碌。

普沙达使人想起十二月中旬的罗马农神节。事实上《百科全书》说这个异教节日乃是寻欢作乐的圣诞节的先模。普沙达和使用便拿达均与这个节日有密切关系。

可是,今日许多人已不再想到普沙达和打破便拿达的宗教含意。商人只知出售便拿达有利可图。他们每个便拿达索价高至十六美元,在普沙达庆祝时索价更高。今日的便拿达已广泛地用在社交娱乐方面,例如儿童集会及庆祝生日等。

尽管便拿达的运用在有些地方十分流行,有些人却对与之有关的伪宗教行为深感厌恶。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