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宝贵的资源抑或是全球的下水道?
向前滚动吧,你深邃蔚蓝的海洋——滚动吧!万艘船只在你上面横扫也归于徒然;人在地上留下损毁的痕迹——他的控制力只到海岸为止。
——《哈罗德公子的朝圣》——拜伦着。
以前有个时期,以上一段话不仅是诗句而已;他们是真实无讹的。但现在已不然了。诗句表示海洋浩瀚无涯,渺小的人类无法加以损毁;在今日听起来,这段话是不尽不实的空谈,正与认为人永不会飞行无异。人的控制力量不再止于海岸了。人已在海洋留下痕迹,而且这种痕迹非常丑恶。
你曾到过海滩吗?若然,无疑你会有些愉快的记忆:阳光照着海水闪闪生辉;海浪轻柔而有韵律地冲向岸边;游泳之后的精神奋发;嬉水滑浪的乐趣,想起来也会使你渴望下次再玩,对吗?可是,未必会有下次了。但这也许只是我们种种忧虑中最小的一环而已,因为海洋的作用绝不仅限于怡情悦性。
例如,请作一下深呼吸。据《新大英百科全书》说,你所呼吸的空气大部分归功于海洋。怎会如此呢?该书指出,这颗行星上的水,特别是水中的海藻,供应我们所吸的氧气达百分之90左右。其他的估计则认为,海洋的微型浮游生物本身供应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氧气。海洋同时调和全球的气温,维持种类繁多到不可思议的芸芸众生,在全球气候和雨水循环方面担任重要角色。简言之,海洋乃是这颗行星上维持生命的要素。
全球的下水道
但在人看来,海洋还有更多用途。它们也是垃圾倾卸场。下水道污物、工厂的化学废料、农田里充满杀虫剂的流走之物,统统由平底船、河流和管道注入海里。长久以来,人一直把海洋当作巨大的下水道。但现今,下水道已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近年来,环球各地许多备受欢迎的海滩已纷纷封闭,因为冲上海滩的垃圾已多到令人讨厌!
不久之前,大量吸毒用具和药物废料,例如污染的绷带、皮下注射的针筒、盛过血的瓶子——有些甚至含有爱滋病毒——在美国东岸各海滩出现而成为头条新闻。大批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物、作过实验的死鼠、人的胃膜,甚至更惹厌的东西纷纷呈现,见之令人毛骨悚然。有些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
这项危机也侵袭其他许多海滩,例如北欧的北海和波罗的海,南欧的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甚至俄国的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海滩均受到影响。不少海滩已被封闭,因为在这样的地方游泳可能使人患上多种疾病。世界著名的海洋探测家库斯杜(Jacques Cousteau)在不久之前撰文声称,地中海若干海滩的游泳者要冒染上30种疾病的危险,从疔疮至坏疽不等。他预言终有一天,没有人敢把足趾在海水里蘸湿。
但人类抛弃的废物不只弄到海滩被封闭和泳客不便而已。它的损害已蔓延到较深的海洋。
在美国纽约离岸123哩之处,几年前纽约开始将淤泥倾卸在该处。不久之前,渔民发现他们从80哩外的海底峡谷捕获的鱼类有些鱼鳍残缺或腐烂,蟹和龙虾则有“局部灼伤病”——贝壳有孔,看来好像被焊灯所烧穿一般。政府官员否认垃圾倾卸场与病鱼有任何关系,但渔民的看法可不同。码头负责人告诉《时代》杂志说,纽约居民“在所吃的鱼身上收回自己所倒的垃圾”。
专家们认为海洋污染快将变成全球的流行病而非仅限于工业国家。低度发展国家也大受影响,原因有二。首先,世界的所有海洋其实是一个大洋,水流绝不理会国界。其次,各工业国利用较贫穷国家作为垃圾倾卸场。只在以往两年内,美国和欧洲就以船运送了300万吨的危险废物到东欧和非洲诸国。此外,有些外国承建商在亚洲和非洲兴建工厂时并没有将所需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在内。
塑胶灾祸
在塑胶方面,人正面临另一项作茧自缚的难题。有一个时期,看来科技没有塑胶就不能存在。塑胶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也差不多是无法消除的。人将塑胶制品用完之后很难把它消除。将六罐啤酒捆在一起的塑胶圈可能保持450至1000年之久而不坏。
正如你也许想到,处理塑胶废物的一个流行方法是把它丢在海里。事实上,据近期一项估计,每年约有2万6000吨包裹套和15万吨钓鱼用具失落或抛落在海洋中。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载,“商船和军舰每天抛弃船外的容器达69万只之多。”一位专家计算,甚至在太平洋中部,每方哩水面大约有13万件塑胶物体。
海洋吸收不了这种塑胶灾祸。塑胶物体通常原封不动地飘浮海中,直至海洋把它吐在海滩上,在那里继续破坏地球的景色。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它还造成较此更严重的后果。
太高的代价
塑胶和其他污染物的难题之一是它们所索取的生命代价。巨型海龟误以为飘浮的垃圾袋是半透明、起伏不定的水母——心爱的美食。海龟若非被垃圾袋窒息便是把它整个吞下去。不论以哪一种方式,它们都被塑胶所杀。
各种各色的海中生物,从鲸鱼至海豚和海豹不等,都被丢弃的鱼丝和鱼网所缠死。海豹好玩地把口和鼻伸进被人丢弃的塑胶环里,但却无法再把它弄出来,甚至不能张开口,以致慢慢饿死。海鸟被鱼丝缠着,企图脱身而发狂地翻腾至死。这些都不是罕见的事件。垃圾每年使100万只海鸟和10万头海中哺乳动物窒息而死。
化学染污物也使死亡数字上升。前年夏季,海狗尸骸开始冲上北海沿岸。只在几个月内,北海的1万8000头海狗中就有1万2000头丧生。什么东西杀害它们?病毒。但这并不是惟一原因。经常倾倒在北海和波罗的海里的废物也担任部分角色;废物削弱了海狗的免疫系统,以致有助于疾病蔓延。
污染虽然特别集中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但今日的动物已很难找到没有污染的安身之所。即使远至北冰洋和南冰洋,企鹅、角鲸、北极熊、鱼类和海狗都在它们的身体组织里面带着人类的化学物质和杀虫剂的痕迹。在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湾,白鲸的尸体被认为是危险的废物,因为尸体里满是毒素。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只在一年稍多的时候,当地就有百分之40的海豚死去,冲到岸上的尸体长着脓疱,脱落的皮肤伤痕斑驳。
精致的机械作用遭受打击
海洋污染还有另一项不利后果。它给复杂的生态系统以致命的打击。例如,海洋是设计成可以排除污秽而自保的。河口的海湾和泽地乃是有效的滤水器,在河水注入大海之前把水中的有害物质滤出。海洋本身也有自我更新和消除杂质的能力。但人正填平许多泽地,让海湾负担过重,同时把巨量废物抛入海洋达到超过海洋所能吸收的程度。
由于下水道污水滔滔不绝地流入海里,过度滋养海藻,以致海藻生长过盛,造成红潮和褐潮,使水中的氧气枯竭而杀死了许多哩以内的海中生物。这类潮流在普世各地均告增加。
人甚至以前所未闻的方式造成污染。例如有所谓热污染。温热废水的流入使当地的水温即使稍微升高,也会促成微生物迅速生长而破坏了生态系统。
此外还有噪音污染。据《纽约时报》所载,人以从事地震研究、钻油和巨型轮船的来往破坏了海底世界的寂静。噪音可以损坏鱼类、鲸鱼和海豹的敏感听觉器官——甚至破坏它们彼此沟通的能力。萨根(Carl Sagan)所著的《宇宙》一书声称,鲸鱼也许一度能够听见从数千哩以外的海洋彼此所发的低频率声音,甚至在阿拉斯加和南冰洋之间的遥远距离也可以互相沟通。萨根估计,由于人类噪音的干扰,它们的沟通距离已削减至数百哩。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已使鲸鱼彼此分隔了。”
海洋同时足以说明,污染危机已变成互相影响得多么厉害。例如,由于人对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所造成的损害,现时有更多的紫外线射到海上,杀死许多接近水面的浮游生物。既然浮游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杀死浮游生物就促成所谓温室效应的全球温暖趋势。甚至酸性雨也参加作祟,因为它把氮气倾入世界的水源里,可能刺激那致死的海藻生长过盛。人造成了一道多么复杂、危险的交织网!
但前景是否完全无望?我们的海洋将会变成怎样?它们已注定沦为没有生物存在的化学污水池和垃圾池吗?
[第5页的附栏]
蔓延全球的灾祸
◼ 1987年,美国有百分之33的贝壳类养殖场由于污染而被迫关闭。
◼ 西德在北海的旅游胜地叙尔特岛,海滩一向以清洁驰名,但前年夏季却受到生长过盛的海藻和污染物袭击。各海滩均盖上三尺厚的腥臭泡沫层。
◼ 博物学家前往探察莱桑岛——在夏威夷1000哩外的太平洋荒岛。他们发现岛上的各海滩满布塑胶物体和垃圾。
◼ 普世的人每年把600万吨油污倾在海洋里——大部分是故意的。
◼ 据以“绿色和平”为名的环境保护团体声称,爱尔兰海所含的放射性废物多过所有海洋所含的总和。海水的污染也许与沿岸居民白血球过多症增加了百分之50一事有关。
◼ 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海滩均被油轮所丢弃的柏油碎料所破坏。
◼ 渔业所流失或抛弃的渔网每年缠死和杀死3万头北方海狗。据估计,只是亚洲船只每晚失落的网就长达10哩。
◼ 虽然意大利政府声称他们的海滩有百分之86是清洁的,环境保护家却把数字减至百分之34。地中海沿岸约有百分之70的城市把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物直接注入海中。
◼ 东南亚有2万海岛受近海的锡矿开采、爆石、陆地和船只抛弃的废物所污染而大受破坏。代价是:濒危的生物品种剧增、损坏珊瑚礁和海滩布满油污和柏油碎块。
◼ 巴西的《阅读》周刊登载一篇题名为“大声求救”的文章,详述巴西海岸线和近岸海水的污染。罪魁是:下水道污物处理不当和缺乏预先防范措施的工业化。
[第7页的图片]
油污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
[鸣谢]
H. Armstrong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