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真正意义
正如第4页的资料指出,“本刊帮助读者对创造者的应许怀具信心,使你有理由相信在目击1914年的事件发生的那个世代尚未过去之前便会有一个和平、安全的新世界来临。”
这项声明无疑会令许多读者感到惊奇。然而,早在1879年12月——1914年之前大约35年——《守望台》(当时称为《锡安的守望台与基督临在的先声》)已提出圣经的证据,表明1914年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在此之前——19世纪中期——其他圣经学者已经暗示,1914年可能是圣经预言所标明的日期。a
预言被形容为预先写下的历史。圣经的这项特色足以证明它是来自上帝的。圣经除了告诉我们未来的事态发展之外,有时也说明事情在多久之后才会发生。在圣经的明确预言当中,有些预言仅涉及数日,有些指向数年,其他则在多个世纪之后才实现。
但以理不但预言弥赛亚首次出现的时候,还透露弥赛亚会在一段称为“末后的时期”再度‘临在’。(但以理书8:17,19,《新译》;9:24-27)这个圣经预言涉及一段很长的时期,不仅是数百年而是二千多年——2520年!耶稣在路加福音21:24(《新世》)把这段时期称为“指定的列国时期”。b
1914年是苦难时期的开始
圣经预言的应验表明,自1914年以来,我们就一直生活在末期。耶稣把这段时期形容为“痛苦的开始”。(马太福音24:8,《新译》)我们在启示录12:12读到:“地与海有祸了!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就气忿忿地下到你们那里去了。”这节经文阐明,世界从1914年起一直经历更多动乱的原因。
可是,末期该是一段相对较短的时期——只涉及一个世代。(路加福音21:31,32)自1914年以来,80年已经过去了。这件事实表明,我们可以期望上帝的王国很快就会带来拯救。这意味着我们会看见“极卑微的人”——耶稣基督——在“人的国中”掌权,并且带来一个和平、公正的新世界。——但以理书4:17。
[脚注]
a 1844年,英国教士E.B.埃利奥特向人指出,1914年可能是但以理书第4章所说的“七期”的终止。1849年,伦敦的罗伯特·西利对事情提出类似的看法。在1870年左右,美国的约瑟夫·塞斯在自己所编纂的刊物中表明,关于圣经的年代计算,1914年是个意义重大的日期。1875年,纳尔逊·巴伯在《清晨先声》杂志指出,1914年是耶稣所称的“指定的列国时期”结束的时候。——路加福音21:24,《新世》。
b 关于但以理的预言,你若想获得详尽解释,可参阅《根据圣经而推理》一书,第95-7页,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11页的附栏]
关于1914年及其后的事件,人们议论纷纭
“表面看来,两场世界大战是无可避免的。大战之后,制造核子武器也许能够发挥警告作用,使我们得以避免第三场世界大战,并且引进一段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最长的和平时期。这段时期虽然充斥着恐怖活动,但和平毕竟仍然是普遍现象。……人类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十九世纪的承诺为什么会化为泡影?为什么二十世纪会变为恐怖时代,或正如有些人所说,邪恶时代?”——《现代世界历史——从1917年至1980年代》,保罗·约翰逊著。
“在欧洲体制所经历的骚乱当中,最显著的转变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和平协议,以往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制度从此经历剧变。……昔日的制度是自由操作的,并且富于生产,但战争的灾难却使这个旧制度那令人愉快的光辉荡然无存。相反,欧洲不但要应付经济衰退,也要面对世界经济的混乱状态。……大战使欧洲遭受严重破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始终未能从经济萧条的景况中复苏过来。”——《世界经历严峻考验——1914-1919年》,伯纳多特·施米特及哈罗德·维德勒合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消灭了。德国人民甘愿受希特勒辖制,并且在他的指挥下极尽邪恶之能事。罪行的规模和邪恶程度,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恶行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德国的集中营以有计划、有步骤的方式把六七百万男女孩童集体处决。成吉思汗的粗暴残杀,跟大屠杀的恐怖程度和规模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东欧的战线上,德国和俄罗斯曾处心积虑,并且采取行动存心把某些族群的人口全部歼灭。……我们终于可以摆脱物质毁坏、道德腐败的困境。在以往多个世纪里,人类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竟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山雨欲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第1卷),邱吉尔著。
“现今所有人,不分阶级、国籍和种族,都意识到要尊重人权;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深深卷入阶级斗争、国家主义及种族主义的冲突之中,严重程度也许是前所未闻的。这些不良的情绪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冷血暴行发泄出来;今日,这两种互不相容的心态和行为标准不但可以在同一个世界里共存,而且也可以在同一个国家里出现,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文明受审》,阿诺德·汤因比著。
“十九世纪仿佛一个幽灵,过了指定时刻仍迟迟不散。在1914年8月之前,十九世纪的基本秩序、自信以及对人类进步的信心一直停留不变,但在此之后,欧洲的主要强国却整体变得头脑糊涂,直接招致千百万优秀的年轻男子惨遭无谓的杀害。四年半之后,世人尝试收拾大战所造成的残局,不少(但并非所有)当代的观察家显然看出,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残余部分已遭铲除,人类进入了一个理性大减的新时代,对彼此的弱点也不甚宽容。人们期望和平会带来较好的世界,1919年却令他们大失所望。”——摘自《1919年——我们世代的开端》一书的序言,威廉·克林格曼著。
[第10页的图片]
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