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6 12/8 24-27页
  • 路易斯·巴斯德——他的工作造福世人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路易斯·巴斯德——他的工作造福世人
  • 警醒!199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早期研究
  • 巴氏消毒法
  • 生命来自生命
  • 对抗传染病
  • 深具价值的工作
  • 生命的来源与维持者
    人生的确有目的
  • 读者之声
    警醒!1997年
  • 现代医学——神通广大?
    警醒!2001年
  • 科学:证明圣经错了吗?
    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2/8 24-27页

路易斯·巴斯德——他的工作造福世人

《儆醒!》杂志驻法国通讯员报道

生命能够自然发生吗?19世纪有些科学家相信能够。他们觉得生命可以自行从无生命物质产生出来,用不着创造者参与其事。

1864年4月的一个春天晚上,巴黎索邦大学会议厅内的一群听众却听到截然不同的看法。路易斯·巴斯德在一群科学家面前,提出无可争辩的确据,逐点反驳自然发生说的理论。

《世界书籍百科全书》指出,巴斯德在这次讲座和后期的发现使他成为“世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为什么这个人在当代是那么鹤立鸡群呢?他怎么一跃成为举世知名呢?我们可以怎样从他的若干发现得益呢?

早期研究

1822年,路易斯·巴斯德在法国东部的多勒小镇出生。他父亲是个制皮革工人,有望子成龙的心愿。虽然路易斯酷爱美术,兼有艺术天赋,但他却选读了科学。25岁时,他取得了科学博士学位。

他早期着手研究酒石酸——一种从酒桶内残余渣滓中找到的化合物。几年后,这个研究结果被其他研究家采用,并且为现代有机化学奠下了基础。巴斯德随后进而研究发酵物质。

巴斯德还没有展开研究之前,发酵物质例如酵母已经广为人知。但酵母一般被认为是发酵后的结果。巴斯德却证实发酵物质不是发酵结果,而是发酵的成因。他指出每一种发酵物质都会造成不同类型的发酵。1857年,巴斯德就这个发现出版的报告,今日被视为“微生物学的出生证书”。

从此,他的工作和发现一日千里。由于他声名远播,奥尔良的醋制造商请他协助,解决他们所面对的不少技术上问题。巴斯德证实把酒转变成醋的物质,就是今天称为微生物的东西,这些微生物在液体的表面活动。研究完毕后,他就向镇上的醋制造商和社会要人,发表他那著名的“酒醋一课”演讲。

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从研究发酵中,看出饮食业碰到的大部分感染问题,其实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弥漫在空气中或没有清洗妥当的器皿上。巴斯德建议改善卫生,食物就不致受细菌感染;此外,只要让液体在摄氏50至60度下加热几分钟,也可避免变质。这个方法首先应用在制酒方面,以预防反常的发酵。当主要的微生物被消灭后,酒的味道和香气也没有太大改变。

这个处理方法称为巴氏消毒法,由巴斯德取得专利权。消毒法为饮食业带来革命性影响。今天的酒已不再采用这个处理方法,不过不少产品例如牛奶或果汁依然沿用这种消毒法。可是,其他方法,例如高温消毒,也是可供采用的消毒法。

酿酒业是另一门从巴斯德的研究获益的大企业。当时,法国酿酒商面对很多生产上的难题,又得应付强劲的德国对手。巴斯德埋头研究,并且向酿酒商提供不少意见。他提议他们着重酿酒用的麦芽汁纯度,也要确保四周有一定清新的空气。这个建议立时见效,为巴斯德后来取得更多专利权。

生命来自生命

自古以来,有关昆虫、蠕虫或其他生物是怎样出现这个问题,引起了最多假设的见解。例如,一位17世纪的比利时化学家就夸称,曾在一个塞了肮脏女装衬衫和小麦的瓶子里,造出老鼠来!

在巴斯德的日子,科学界唇枪舌剑地争持不休,要抗衡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实在谈何容易。但巴斯德从研究发酵所得的结果,使他胸有成竹。于是他打算进行实验,以求一劳永逸地了结自然发生说的理论。

鹅颈瓶实验是他其中一个最著名的实验。当营养饮料留在没有封盖的瓶子内时,液体在空气中暴露了没多久,就受细菌感染了。但他把同样的营养饮料储存在鹅颈形瓶子里,液体却完好无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巴斯德提出简单的解释:空气中的细菌穿过鹅颈形樽口时,会附在玻璃表面;结果当空气接触液体时,已没有微生物作祟了。在没有封盖瓶子内发现的细菌,不是从营养饮料里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空气输送来的。

为了证实空气输送微生物,巴斯德径直往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冰海冰川。他在海拔6000英尺的高度,揭开密封的瓶子,任由瓶子在空气中暴露。20个瓶子中,只有一个受感染。接着他来到侏罗山脉山脚,重复同样的实验。在这海拔较低的地方,却有八个瓶子受感染。由此,他证实海拔较高的空气因为比较纯净,所以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也降低。

通过这些实验,巴斯德提出毋庸置疑的确据,表明生命只能来自业已存在的生命。生命无法自然发生,换句话说,不是无中生有的。

对抗传染病

既然发酵是要靠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就推断触染病的成因也跟微生物有关。当日蚕病为法国南部的丝绸制造商带来沉重经济损失,于是他着手研究蚕病,结果证实他的推断是正确的。短短几年内,他发现了两种蚕病成因,并且推荐挑选壮蚕的严谨方法,以预防流行病发生。

当巴斯德研究鸡霍乱时,他留意到那些只有几个月大的培养细菌,不单没有引致小鸡患病,反而保护小鸡免受同类疾病侵害。事实上,他发现替小鸡注射一种减毒(或减弱)的细菌,能使小鸡产生免疫力。

巴斯德不是最先采用防疫注射的人,英国人爱德华·詹纳早在他之前已经使用了。不过巴斯德却首创使用经减毒的致病微生物,而不是与疾病有关连的微生物。他也成功地使用注射疫苗对抗炭疽——一种在温血动物例如牛羊身上常见的传染病。

接着,他发动自己最后一役——他最著名的狂犬病疫苗。巴斯德本人并没有察觉,当他对付狂犬病的时候,他其实正在处理一个跟细菌迥然不同的范畴。事实上他正和病毒交手,一个他无法在显微镜下窥见的世界。

1885年7月6日,一个母亲携同9岁大儿子来到巴斯德的实验室。孩子刚被狂犬咬伤。即使那位母亲苦苦哀求,巴斯德还是不愿意帮助男孩。他根本不是医生,惟恐惹上非法使用药物的官司,而最主要原因是他的方法还没有在人身上试验过。不过,他还是请合伙人格拉查医生替男孩注射疫苗,效果良好。不足一年内,350名接受注射的人中,除了一人因耽误时间死去外,其余的人都康复过来。

这时,巴斯德关注到医院的卫生情况。在巴黎的产科医院,每年都有大量妇女死于产褥热。巴斯德提议采用消毒技术和严格的卫生措施,特别要注重双手卫生。后期由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利斯特和其他医生所做的研究,一致证实巴斯德的结论是准确无误的。

深具价值的工作

巴斯德在1895年逝世,但他深具价值的工作,今天依然在多方面使我们得益不浅。这解释了他被誉为“人类恩主”的原因。他的名字跟某些以他命名的疫苗和医疗程序息息相关,由此证实他是这方面的发明家。

巴斯德生前研究狂犬病时,巴斯德研究所就在巴黎成立。今天研究所成了研究传染病的知名中心,特别以研究疫苗和药物闻名遐迩。1983年,由卢·蒙塔尼亚教授领导的一组科学家,率先把爱滋病毒确认出来。自那时以来,研究所更声名大噪。

生命是否自然发生的争议绝不是无关痛痒的科学辩论,事实上巴斯德曾牵涉在争论中,并且大获全胜。这个争议当然也不仅是一些科学家或知识分子闲聊的有趣话题,争议含有重大意义——牵涉到上帝存在的证据。

法国哲学家弗兰西斯·达戈内(他在科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留意到巴斯德的“对手,不论是唯物论者或无神论者,都相信自己能证实单细胞有机体来自分解分子,这个论调使他们觉得大有理由否定上帝创造万物。不过,每当考虑到巴斯德的研究时,他们的见解也就无法死灰复燃了”。

今天,来自实验、历史、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的一切证据,都继续作证巴斯德当日的实验——即生命只可能来自业已存在的生命,绝不可能来自无生命物质——是确凿可据的。证据也清楚显示,生命只会“各从其类”地繁殖,跟圣经创世记的记载不谋而合。后代总是跟父母同属一“类”,或同属一个种类。——创世记1:11,12,20-25。

总的来说,不论路易斯·巴斯德自己知不知道,他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明证和确据,足以推翻进化论的学说,并且确立地球上的生命惟独来自创造者。他的工作反映了谦卑的诗篇执笔者所承认的事实:“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上帝!我们是他造的,也是属他的。”——诗篇100:3。

[第25页的图片]

上图是酒的消毒仪器,把不合用的微生物消灭;下图是消毒过程的全貌

[第26页的图片]

巴斯德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第24页的图片鸣谢]

All photos pages 24-6: © Institut Pasteur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