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洁里都号角奏出动人的旋律
《儆醒!》驻澳大利亚通讯员报道
请来跟我们到澳大利亚北部地方,出席当地原住民的歌舞会。地点距离澳北区首府达尔文不远,驾车只需几小时就可抵达。时至今日,许多歌舞会再不是部落战争的前奏,而是专为游客而安排的表演项目。我们所出席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歌舞会。
表演者的身体涂上了各种鲜艳的颜料,他们默不作声地站着,静候起舞的提示音乐。突然间,乐声响起,打破了内陆黄昏的寂静,节奏强劲,响彻四周。此外,有人用两根短木棒打着拍子,另一个人则随着拍子,用狄洁里都号角伴奏。
狄洁里都号角是澳大利亚原住民独有的乐器,可是,对于澳大利亚以外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乐器甚至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狄洁里都号角通常是用挖空了的桉树枝制成的,最理想的长度是1至1.5米。号角手就坐在主要表演区旁的地上。狄洁里都号角虽然外形简单,却能奏出动人的旋律来。
新颖奇特的乐声
狄洁里都号角能够持续地发出一个音调,因此,它可说是一种“持续音喇叭”;不过,这种乐器也能产生许多复杂的节奏和振音来。这个号角在吹奏时,时而似是独奏的乐器,时而嘹亮雄壮、气势磅礴,仿佛一队管弦乐团在合奏一样。
欧洲人大约在200年前抵达澳大利亚,但在此以前,惟有澳大利亚北部的原住民才知道什么叫狄洁里都号角。在歌舞会里,这些原住民以舞蹈的形式演出当地有关创造的神话故事,乐手用狄洁里都号角伴奏。当日,善于吹奏这种乐器的人备受敬重;甚至在现今,优秀的狄洁里都号角手会受同族赞赏,并被视为他们部族的显要成员。
多才多艺的号角手能够一边吹奏狄洁里都号角的基本音调,一边用嗓子模仿动物或雀鸟的叫声。他们模仿得惟妙惟肖,例如笑翠鸟的咯咯笑声;澳大利亚野犬的嗥叫声;还有其他各种动物的叫声,十分逼真。
论到这些狄洁里都号角手,《新编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指出:“这些乐手有不少本领,例如舌头灵活、发音准确、有效地控制呼吸、以恰到好处的方式用嘴唇把管道末端完全封住,还有能够把乐曲牢记等。……他虽然没有科技设备的辅助,也缺乏物资,对于吹口、簧舌、滑管或调音指孔等概念一窍不通,可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凭着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创意,加上灵活的手艺,得以把一件简单的工具,制成巧夺天工的乐器。”
用狄洁里都号角吹奏的音乐有一种不同凡响的特色,就是乐手能够运用它发出持续的音调,或称持续音。这样,乐手的肺容量仿佛是无限似的,因为他能够在十分钟内,持续地把乐曲吹奏出来,毫无间断。
狄洁里都号角的制造过程
当地的工匠训练有素,他们凭经验在丛林寻得一棵适当的硬木材树,最理想的就是桉树的木材。虽然软木材也可以制成狄洁里都号角,但用硬木材所制造的却能够产生较佳的音质。这棵树的位置也应当比较接近白蚁墩,因为白蚁是狄洁里都号角的“工程师”,它们把树枝的中心部分蛀空,工匠就用中空的树枝制成乐器。
工匠选定需用的树枝后,就会把树枝截至理想的长度,这个长度足以为最后完成的号角定调。工匠接着把树皮剥去,并且刨掉外层的边材,以防号角的音质受损。然后,工匠把树枝的内部挖空。如果树枝中心部分给白蚁蛀蚀的程度恰宜,那么,一枚大硬币应当可以在中空部分穿过。下一个工序就是粉饰,好使乐器看去更富美感。然而,这枝狄洁里都号角还未可以使用。
乐手口部的皮肤如果经常跟木制乐器摩擦,皮肤就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号角的吹口周围会涂上蜂蜡,好让吹口部分有一层平滑的罩面,以免乐手的口部皮肤受损。可是,现今许多狄洁里都号角都是在工厂生产的,质料往往是软木材。用天然硬木所制的狄洁里都号角音色特别清脆嘹亮,是工厂生产的号角无法媲美的。
随着热带的夜幕渐渐低垂,繁星显现天际,歌舞会也告结束,那时,我们再不认为狄洁里都号角只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乐器罢了。不错,用狄洁里都号角所奏的乐曲和谐悦耳、余音绕梁,它确是澳大利亚有音乐天分的原住民所作的杰出贡献。
[第24页的图片]
有些狄洁里都号角涂上了鲜艳的颜料
[第25页的图片]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一个歌舞会
[第25页的图片鸣谢]
Pages 24-5 Aborigines: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Northern Territory Tourist Com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