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慢性毒药”
“我们常常听见人家说:‘不要过度紧张,免得弄坏身子。’他们大概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有生理学根据的。”——戴维·费尔滕医学博士。
芝兰是单身家长,跟十多岁的儿子同住。她的银行存款直线下降,手头拮据。她和双亲又闹翻了。这一切早就把芝兰压得透不过气来。不料,她的手臂突然出皮疹,患处不但发痒,还有辣乎乎的感觉。她服用抗生素和抗组织胺药,又给患处涂上可的松药膏,但通通无效。皮疹很快就蔓延全身,连脸部也生满疹子。她过度紧张,以致全身都发出红疹。
医生嘱咐芝兰转往皮肤科诊所就医。驻诊的皮肤病学家会探明病人的情绪。托马斯·格拉格医生是诊所的共同创办人。他说:“我们试图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他常常发觉,得了皮肤顽疾的病人,单靠药物治疗不够,还要学习怎样缓解压力。格拉格医生说:“我们不能三言两语,笼统地说人的思想、态度会引起皮肤病。不过,我们却可以说,情绪起伏对皮肤病操有很大的影响。一味给病人开类固醇药膏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帮助患者应付生活压力。”
芝兰发觉,学会松弛神经对治疗皮肤病有奇效。她说:“我仍然不时出皮疹,但病况比以前好多了。”这是罕有的病例?绝不是。许多皮肤科医生都认为,压力是其中一个致病因素,能诱发多种皮肤病,包括荨麻疹、牛皮癣、粉刺和湿疹在内。除了损害皮肤,压力还会破坏身体的其他功能。
压力与免疫系统
最近的研究表明,压力能抑制人体的免疫力,减低了应有的免疫作用,甚至给传染病大开方便之门。病毒学家罗纳德·格拉泽说:“压力不会令人生病,倒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为免疫系统给压力削弱了。”如山的确证使人不得不相信,伤风、流行性感冒、疱疹都可以由压力引起。虽然我们经常接触病毒,但身体通常有足够的抵抗力,把入侵的病毒击退。有些专家却认为,人要是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身体的防御系统就可能失灵。
医学界还不完全清楚,生理节律受压力的影响有多大。但一些专家就有以下的说法:人一情绪紧张,身体就会分泌激素,作好准备应付前头的压力。激素一旦大量涌进血流里,就可能阻碍免疫系统的防卫工作。但一般说来,这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因为激素只是应一时之急才发挥作用。不过,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人要是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就会大大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害得自己很容易患病。
这也许可以说明,加拿大的医生为什么作出以下的估计。依他们看,找医生看病的,有百分之50到百分之70是同压力有关的。病人不是说头痛、失眠、疲劳,就是抱怨肠胃不适。美国的医生估计,上医务所看病的,有百分之75到百分之90是同压力有关的。琼·金博士说:“持续的压力犹如慢性毒药。”她觉得自己说得一点也不过分。
压力是个因素,但不能一概而论
尽管以上种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科学家还是不能确定以下的论据:单凭压力一个因素,就足以削弱免疫系统,使健康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既是这样,就没有人能武断地说,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下,人人都抵挡不住疾病的侵袭。人即使长期承受重压,也不一定会患上重病。反过来也一样,消除压力并不能保证身心一定康泰。有些人误以为有病不用看医生,只要态度乐观、思想积极,同时运用意志力,就能不药而愈。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告诫说:“说意志能治百病,是言过其实,结果误导了大众。他们弄不清楚心境对疾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更糟的是,有些人竟然因生病而内疚,误以为患病就是道德堕落、精神颓废的表现。”
可见,大众必须明白,疾病很少是单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致病的因素不一而足。不过,压力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却清楚表明,学会缓解这种“慢性毒药”的作用是明智的,而且尽可能要这样做。
讨论怎样缓和压力以前,让我们深入认识压力究竟是什么,看看在一些事例上,压力怎样也可能是有益的。
[第5页的附栏]
压力跟以下的病痛有关
• 过敏症
• 关节炎
• 哮喘
• 背痛、颈痛和肩痛
• 伤风
• 抑郁
• 腹泻
• 流行性感冒
• 肠胃不适
• 头痛
• 心脏病
• 失眠
• 偏头痛
• 消化性溃疡
• 性机能障碍
• 皮肤病
[第6页的图片]
找医生看病的,有很大部分是同压力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