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2 4/8 8-10页
  • 达荷美湖上居民访问记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达荷美湖上居民访问记
  • 警醒!1972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欢迎进入临时居停
  • 居民的职业
  • 对王国讯息深感兴趣
  • 竹——亚洲的巨“草”
    警醒!1974
  • 盖在支柱上的住宅
    警醒!1996年
  • 竹乐队为你演奏
    警醒!1979
  • 竹树开花
    警醒!198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4/8 8-10页

达荷美湖上居民访问记

《儆醒!》杂志驻达荷美通讯员报导

你曾听闻过“非洲的威尼斯”吗?这便是达荷美根威市的写照,因为此地终年都浸在水下,屋子都建在竹竿或棚架上。到此地旅游有如置身于威尼斯,不同的仅是居民使用更简朴的独木舟,而非平底船而已。

也许你不想前往著名的根威市游览,但却喜欢看看法语居民称之为‘湖村’的一条村落中居民的生活。此名的意思是“栖于湖上的村。”我们刚到那里观光过,所以很高兴将情形相告。

首先要一提的是,外子受守望台社委派为区务监督,要去参加在克田村举行的耶和华见证人大会;这是达荷美的棚架村落之一。于是我们将一切设备堆在小型货车上——大会的小型发电机、音响器材、书籍、个人衣物、床铺、蚊帐、粮食、饮料水、炊具、火炉等——从科多诺的守望台分社总部首途进发。

既然克田只可乘船进入,汽车仅能驶至半途。我们已安排在邓堡村的水泽边沿接驳,从那里将行李转至巨型独木舟上。水程差不多达两小时,我们沿途每分钟都在欣赏景色。色彩斑烂的热带雀鸟和蝴蝶翩翩飞舞。沿途友善的居民和我们互相招呼。此地没有汽船破坏宁静的环境。我们的朋友在通过狭窄水路时要用十二或十五尺长的竹竿尽力推撑独木舟前进。我们留意到较小的扁舟是用匙羹式的桨推动的。

不久我们来到一条较阔的河,奥美河,它最后流入大西洋去。我们要去的村落就在河岸。途中我们看见农夫正在田里工作。他们要趁着旱季种植农作物,因为雨季一到田地便会浸在水下了。

欢迎进入临时居停

我们直接前往探访期内的居停。它也像别的房屋般建在棚架上吗?不错,的确是。它离地约五尺,我们要从竹梯爬上去,竹梯用纤维绳绑扎。屋子没有门。户内只悬一块草席作为掩蔽和遮挡猛烈的阳光。我们怀疑留下所有物件在无门无锁的屋里而出外是否安全,但朋友向我们保证克田没有窃贼。在这条拥有6,000居民的村落里果然如此。

我们的房屋也和其他的一般用竹搭成。外铺坚韧的芦苇,用铁线扎好,留下数孔作为窗口和门户。大多数房屋都是茅草屋顶,但我们的屋顶却铺上波状的金属片。茅草在如火的骄阳下有清凉之效。普通房屋仅有一个共用的房间或者搭一层阁楼作寝室。阁楼有时十分需要,因为下层在雨季可能会被水浸。

屋内家私很简单。也许有几张矮木凳。人们睡在草席上,日间将其卷起。地板涂上牛粪,可是看上去或闻起来都不似想象中的难受。地板中央尚留余烬,家庭主妇在那里预备膳食。

屋子没有淋浴、浴缸或厕所设备。村民都在河里沐浴。男人和孩子赤身露体,女人穿一条短“柏尼”或从腰至膝的围裙。我们的屋主人十分体贴,在屋后建一道围墙,用大石瓶装满水给我们沐浴。看来我们不用到洞里沐浴已引起足够的注意了。

居民的职业

我们前往察看大会场地时曾有机会看看当地居民怎样生活和工作。这块大平原在雨季完全浸在水下,但年中像现在时候却是草木青葱。数以千计的牛群在遍地吃草。牛群在旱季是全部放牧的,雨季则各由牛主关在棚上牛栏里以免淹毙。

在竹棚或废弃的独木舟上甚至设有园子。农人在土地未干时将种子撒在这些高床上,然后移植到田里。每年仅有一个种植季节,因此大部分居民都有两种职业——耕作和打鱼。在雨季甚至可以坐在门前垂钓。

村中没有汽车行走,我们只见过一辆脚踏车。独木舟是旱季的普通交通工具。妇人往街市,男子们下田,儿童上学,都用独木舟。当然,你也可以步行,但必须克服许多障碍,如混浊的溪流等。

有一天我们在从事逐户传道工作时要越过四条这样的小溪上的桥,四条桥的型式各有不同。第一条相当旧式,我们爬上竹梯,从缚牢的竹竿行过去。这条桥约有六尺阔和二十五尺长。在竹竿之间下望觉得行过时好像摇摇欲坠,我们看见一只猪在下面的泥泞里打滚。我们要细看才见得到,因为它只露出眼和鼻在泥外。

我们继续行过一条用两枝竹竿缚在一起的桥,一只仅余一半的废弃独木舟和一度仅约四寸阔的铁梁。这些桥都是跨过浅溪的,可是一望下面的泥潭,便需有相当勇气才敢行过。当地居民说敏捷又稳定,能赤着脚迅速行过,头上还顶着物品或者背上负着小孩。

湖上居民虽然辛勤工作,但也拨出时间来娱乐。有时深夜还听见载歌载舞的鼓声。儿童以自制的乐器自娱,用椭圆形沙丁鱼小罐凿几个孔,穿上不同长度的五条铁线便制成小小的“结他”。我们也看见竹笛,以及用两个小葫芦用五寸长的线系在一起的响板。一个葫芦放在手掌里,线挂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于是熟练地将手腕轻摇,使葫芦相撞而发出音响。葫芦内藏着谷粒或沙粒,可以弹出轻快的韵律。

对王国讯息深感兴趣

当地居民喜欢谈论圣经,很多人有自己的根文圣经。入学的儿童也能读能写法文。甚少人保存崇拜祖先偶像的古老习俗。基督教国有几个教派在居民当中传教。可是,耶和华见证人很少遇见忙到不听圣经演讲的人。

结果,耶和华见证人在这个地区里有一个人数相当多的小组。我们在黄昏时候乘独木舟遍访其他村落,放映圣经影片。村民齐来观看。当地举行的环务大会获得极大成功。我们特别高兴看见有七名新人在彻底明白圣经对献身一事的观点之后以浸礼象征他们的献身。

离此他往的时候已到,我们对克田的许多朋友实在依依不舍。当我们载满行李的独木舟缓缓启行之际,属灵的兄弟姐妹挥手相送,叫着“奥达波”(再见)和“法尔波华”(再来)。我们一有机会便会这样行,耶和华若定意——我们必定会再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