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3 1/8 6-9页
  • 它们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它们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吗?
  • 警醒!1983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资本主义的诞生
  • 共产主义是导致快乐的方法吗?
  • 社会主义是求好的方法吗?
  • 失败的原因何在?
  • 第7部分:追求政治上的乌托邦
    警醒!1991年
  • 仅是物质繁荣就够了吗?
    警醒!1983年
  • 物质繁荣——普世的目标
    警醒!1983年
  • 在上帝眼中的世界共产主义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3年
《警》83 1/8 6-9页

它们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吗?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借着物质繁荣寻求快乐并非崭新的主张。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均曾以此为生活方式。但后来在整个中古时代,这种思想却变成不受欢迎。原因何在?主要是为了宗教理由。

中古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都受宗教所管辖。在东方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教会看来,贫穷便是美德。贫穷是穷人所必须接受的“考验”。由于被认定是上帝的安排,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志愿的贫穷被誉为“圣洁”,“高利贷”则受教会法规所谴责。

可是,虽然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受到谴责,天主教会的教士团体却以高利放债。教皇职位本身成了“中古时代最大的金融机构。”这段时期出现了封建教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诞生

封建制度崩溃之后,市镇之间和都市之间的贸易乘时而兴。国际间的贸易亦然。尤其是在印刷术发明后,意见的传播更加自由。天主教会的影响力遂开始衰微。

中古时代的天主教对新的经济制度发展是最大的障碍。可是,在信奉天主教的基督教国领域之内,资本主义的商业、工业和银行业却在中古时代的末期不断滋长,尤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奥格斯堡和法兰德斯的安特卫普等天主教城市为然。

随后宗教革命在十六世纪爆发。认为宗教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温床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它所引发的许多主张的确给予资本主义不少助力。例如,喀尔文主义使合法商业利益不再被人视为“高利贷”。此外,有些基督新教的信条鼓励人勤恳工作,在生活上获致成功以证明自己能跻身于‘精英’之列。在商业方面的成功被认为是蒙上帝祝福的象征。成功所获得的财富成了可供投在自己或别人的商业上的“资本”。因此,基督新教鼓励人勤俭的道德观念有助于资本主义的扩张。

因此,在基督新教诸国里资本主义的经济进展比在天主教诸国里迅速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天主教会很快就迎头赶上。它容许资本主义在它操有强大势力的地区中发展,因而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成为一个极端富裕的资本主义组织。a

在为工人阶级带来较大自由方面,资本主义无疑比封建制度进步得多。但资本主义同时造成了许多不平。贫富阶级日趋悬殊。更糟的是,它带来了剥削和阶级斗争。它充其量只在若干地方产生一个物质丰富、消费力强的社会,但它却同时造成灵性贫乏而无法带来真正和恒久的快乐。

共产主义是导致快乐的方法吗?

基督新教革命本是为了反抗教皇滥用权威而发起的。但它同时引发了许多不同的主张而大大出乎起初革命者的意料之外,这些主张——或迟或早地——在宗教界以外也促成了许多革命。反抗罗马的宗教革命不但助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也促成了科学、技术和哲学方面的改革而开了无神信念的先河。

随着蒸汽机和机械的发明,资本主义从商业蔓延至工业方面。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和十九世纪,大工厂纷纷设立,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在农人、工匠、甚至小童当中大举招募工人。可是资本主义者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导致劳工运动和各种革命哲学,例如共产主义,的兴起。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一词的意思是“以共有财产或平均分配收入和财富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制度。”但在现今实行起来时,共产主义是由国家把持财产。在一党专政之下控制经济的政府制度。

在普世的亿万穷人看来,共产主义似乎提供一个较好生活的希望。它似乎是使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罪恶昭彰的不平等社会归于平等的最佳方法。不少人甚至不惜牺牲现有的自由希望,以期借着革命去获致较佳生活的远景。他们认为稍后即能重获自由。可是多年已过去了。共产主义的政制已有足够时间在多个国家中表明它的能力,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甚至在物质繁荣方面共产主义也令人失望,更不用说自由和快乐了。

许多年来,西方世界有许多青年——甚至有些并不很年轻的人——曾被共产主义的理念所吸引。可是从许多共产国家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以及难民的纷纷逃亡使不少人大失所望。

社会主义是求好的方法吗?

“社会主义”一词源出于拉丁文“苏兆斯”(Socius),意即“友伴”。十九世纪初叶,英国首先开始使用这词,随后是法国。把这词应用在社会理论上的是英国人罗拔·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法国人圣西蒙(Saint-Simon)(1760-1825)和查尔士·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

欧文以竞争和剥削工人为理由批评资本主义的工业组织。他推荐一种合作的制度,其中的男女住在“团结合作的村落里”,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均享受自己劳力的果实。若干欧文式的社区曾在苏格兰、爱尔兰和甚至美国建立起来。但后来它们都解体了。

在法国,傅立业提倡组织一种称为“共居团体”的模范社会,由一些从事自己喜好的工作的人所构成。与欧文不同的是,欧文在建立“村落”时接受国家的干预。傅立叶则认为他所创立的制度要完全基于各人的自愿才能发挥作用。此外,在他的社区中各人可以按工作能力获得薪酬,并且容许自置产业。傅立叶认为他已发现了一种社会团体,与渴求快乐的人类天性相和,若干傅立叶式社区在欧洲和美国实际建立起来。但它们也失败了。

法国人圣西蒙的主张较为接近现代的社会主义。他提倡集体拥有生产工具,由科学、技术、工业和金融界专家管理。圣西蒙认为科学与工业合作可能产生一个新社会,其中各人均有平等的机会根据自己能力和工作的质与量而致富。

虽然早期的社会主义理念没有一个成功,它们却为后来的各种运动铺路。它们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先声。按照社会主义的定义,在这种社会组织制度之下,拥有和控制主要生产工具的权柄及所有物的分配均属于大众。现代社会民主的基本目的虽与共产主义相似,但它与马克斯主义不同之处是,它提倡逐步的改革而非革命和一党专政。

社会主义虽较共产主义更尊重个人自由,但在带来国际和平与快乐方面却没有成功。为什么呢?

失败的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是,社会主义本身未能证明比国家主义更为有力。关于第二国际,在一八八九年成立的社会主义党派和贸易同盟组织,我们读到“它曾发出许多感人和发人深省的反战宣言,可是当战争[在一九一四年]爆发时。这个组织就变成瘫痪了。大多数成员国均偏袒自己的政府,把国际工人团结组织置之度外。”——《大英百科全书。》

自那时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继续四分五裂,意思变成因人而异。社会主义之名被普世各种政权所滥用,其中有些与进步的保守政府没有多大分别。有些则变成独裁政府,甚至极权政府。在许多当初以为社会主义会导致物质繁荣和一个无分阶级、四海一家的幸福世界的诚恳人士看来,“社会主义”已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

难怪法国贸易协会领导人艾蒙·梅利(Edmond Maire)在《世界报》写道:“有志建立社会主义的劳工运动在历史上的失败……[已]使许多斗士——工人和知识分子——甚至放弃了长期的希望。……社会主义希望的衰微看来对青年人的影响尤大。”

因此,不论借着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人类对于一个带来物质繁荣与真正快乐的制度所作的追求已失败了。美国社会学家但以理·贝尔(Daniel Bell)承认说:“在急进的知识分子看来,旧的意识已失去它们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很少认真的思想家会相信人可以规划出‘蓝图’和借着‘社会工程学’带来一个充满社会和谐的乌托邦。”——《意识的终止。》

追求物质繁荣和快乐乃是人的天性。既然如此,何以人类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未能使人如愿以偿呢?下一篇文章会解释这个问题。

[脚注]

a 可参阅《梵谛冈帝国》,天主教作家连奴·诺·巴路(Nino Lo Bello)着。

[第7页的精选语句]

许多人已对共产主义失望,难民纷纷逃亡便是明证

[第8页的附栏]

资本主义

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全部或大部分生产工具和所有物(土地、矿藏、工厂、铁路等)的分配都是私人拥有和营利的。拥有者(资本家)雇用没有资本的人(工人)为其服务。

共产主义

在这种社会组织制度由社会或国家把持一切财产,在一党专政之下作出计划和控制经济。

社会主义

这种社会组织制度中。拥有和控制主要生产工具之权及所有物的分配均属于大众;在西方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分别是社会主义提倡在民主社会的范围内进行逐渐的改革。

[第6页的图片]

1842年的英国煤矿童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