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问……
宗教适合我吗?
“你若想在真实的世界里有前途和进步,就要把信仰抛诸脑后。你若想守旧落伍,便留在教堂内好了!事情影响到你一生的成功。”
有许多人对青年人发出这样的警告。许多人觉得把宗教原则与今日这个花花世界里的种种诱人事物比较,前者看来陈腐落伍,死气沉沉。你也许纳罕究竟宗教是否切合现实。可是,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年轻人当中,宗教的重要性会日见低落呢?很多人厌弃宗教是由于
宗教的伪善
英文‘伪善’一词(hypocrisy)源于希腊文希普克利西斯(hypokrisis)——意思是“在舞台上扮演的举动。”一名17岁的少年写道:“我应当上教堂吗?教堂里人人都装模作样,好像演戏一般。”他不愿批评所有上教堂的人,但他继续说:“我相信当中有些人是诚恳的;但是其余的人的恶劣态度却令我大起反感。我憎恨这种伪善。”一位18岁的青年对此颇有同感说:“我见到周遭的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我试图找出一些真正的基督徒,希望在他们身上见到真正的爱心和他们的信仰应该给予他们的信念。”可是她所发现的却“只是自高自大、心胸狭窄和虚伪的爱心。”
然而,令人惊讶地,不久之前对一群美国青少年所作的调查显示,有百分之95接受访问的人承认有上帝或“宇宙的灵体”存在!腓立·莱斯(F. Philip Rice)所著的《青少年》一书断言,“虽然现代人是反教会的,但这并非表示他们对此漠不关心或是……毫无宗教倾向。”
虽然有些青年人开始对圣经恢复兴趣,有许多人却完全舍弃了“传统的”宗教。他们也许转向东方的宗教或加入一些怪异的教派。
这些教派的魅力何在?
《奇异的新教派》一书解释说:“青年人开始对他们长辈的伪善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他们目睹父母在宗教方面的伪善……他们在处处均见到人们言行不一。”各种新教派却看来不同。它们看来对宗教作出有意义的参与——对其中的教训作出真正的承担。
有些青年人谈及此等教派说:“它们表现一种在主流教派中罕见的热诚和友谊。”类似地,一位精神病专家谈及他自己在文鲜明教派内的亲身经历:“大约有一年之久,我在该处备受爱护……。他们给予每个人所渴望获得的一切关注、爱护和认可。”
虽然在这个世界里贪婪和物质主义大行其道,新兴教派所提倡的简朴生活却看来颇有很大的吸引力。《奇异的新教派》说:“青年人对今日这个但求成功,野心勃勃的文化深感不满,他们意识到金钱和物质并没有为他们的父母带来满足。”然而,这些教派虽然看来解决了一些难题,但它们却产生了其他同样严重的难题。他们以群体的认同取代了个人。钟斯镇的惨剧证实了这种危险。虽然如此,人们对这些教派所生的兴趣和着迷却清楚表明青年人的确关心宗教而渴望满足。
属灵的需要
在《人、上帝和魔术》一书中,艾华·李斯拿博士(Dr. Ivar Lissner)指出“人与兽的基本分别”在于“人不会仅满足于睡眠、进食和取暖。”反之人有一种“奇特和与生俱来的渴望,”可以称之为灵性。故此,《世界各大宗教》一书指出:“人类学家发现任何文化均不能缺少宗教的因素。”
因此,上帝的儿子可以宣称:“认识自己灵性需要的人快乐了。”(马太福音5:3,《新世》)青年人只是由于希望弥补各教会所造成的属灵空虚才加入这些教派。可是,正如宗教研究学教授弗列得·格雷姆(Fred Graham)指出,“差不多任何东西都可填补宗教上的空虚,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邪恶的。”
你可能同意自己也有灵性上的需要。但有些人认为宗教已经过时的见解又如何呢?人若努力实践宗教的教训,真的可以带来裨益吗?圣经说:“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书6:6)“敬虔”的意思就是向上帝作出恭敬的崇拜和服务。这样做可以为人带来“大利”吗?
追求敬虔所带来的裨益
有些青年人现在正跟从一条虔信宗教的途径,他们说这的确已帮助他们成功地克制敌视的感觉和暴烈的脾气。十九岁的泰朗承认说:“我脾气急躁。我妹妹若说了一句冲撞我的话,我便会揍她一顿。我对同学的态度亦如出一辙;我随时准备与人打架。”在决定事奉耶和华之后,他说,“我学到要控制自己,即使别人得罪了我。”
这样行有好处吗?有些人不以为然。‘保持冷静是懦夫所为,你要尽情泄愤才对!’他们说。这是明智之举吗?不!暴怒可以使你做出一些日后抱憾的事来。(创世记4:5,8)圣经的教训却明智得多:“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诗篇37:8。
另一些青年人表示他们的宗教曾帮助他们抗拒犯罪的引诱。21岁的维多回顾他读书的日子说:“在午餐休息时,一大群同学闯入商店内分散店员的注意,其余的人则偷窃食品、糖果、连环图书和其他东西。”他为何没有同流合污呢?他最关心的是否害怕被人捉住或父母对他的看法或所会采取的行动?“不错,”他答道。“我想到父母的反应和事情的后果,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件事对我与上帝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对维多大有帮助的圣经劝告是:“年轻人哪,如果坏人来勾引你,不要随从他们。如果他们说:‘……一起来干吧,让大家分享夺来的赃物!’”(箴言1:10-15,《现代中文译本》)听从这项劝告也会对你造益不浅。
颇有趣地,1979年的一项调查透露,“属于‘虔信宗教’一类的人……较为快乐……,他们也获致较大的成就。”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徒保罗鼓励人以敬虔为一种生活方式,说:“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摩太前书4:8)可是,若要获得这些裨益,就必须实践敬虔才行。然而,仍有些人可能纳罕:‘为何要在年轻的时候便信奉宗教?’
为何要趁着年轻的时候
睿智的所罗门王劝勉说:“年轻人哪,快活地过你青春的时光吧!趁年轻时欢乐吧!……但是要记得……因为青春不能长驻……趁着你年轻时,要记住你的创造主。趁着衰败的年日未到,你还没有说:‘活着毫无意思。’”——传道书11:9,10;12:1,《现代中文译本》。
数以万计像泰朗和维多一样的青年人正‘记念造他们的主。’他们深深意识到年轻人的精力和活力是短暂而稍纵即逝的。然而,他们却深知对慷慨仁慈的上帝所作的事奉必然会为人带来恒久的裨益。这群年轻人并没有讨厌宗教,因为他们正与一群在普世以互相表现真爱和言行一致著称的人交往。身为耶和华见证人,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灵性需要已获得满足。何不亲自查考一下这件事?宗教也可以适合你。
[第28页的精选语句]
“我应当上教堂吗?教堂里人人都装模作样,好像演戏一般。”
[第28,29页 的图片]
在教堂里摆出一副虔诚的面孔……在家里却大异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