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5 8/8 28-30页
  • “扶摇直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扶摇直上!”
  • 警醒!1985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一切安全,各位,一切安全!”
  • 电梯在世界各地蒸蒸日上
  • 高处落下,滴水不溅
  • 电梯弥补开支
  • 不要陷入火网中!
    警醒!1981年
  • 大厦何以要“摩天”
    警醒!1985年
  • 铁娘子俯瞰巴黎市
    警醒!1986年
  • 世闻点滴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5年
《警》85 8/8 28-30页

“扶摇直上!”

德文称它为华尔斯杜(Fahrstuhl),西班牙文称它为阿升素(ascensor),在英国人说来,它是升降机(lift),在美国人说来,它是电梯(elevator)。可是,不论你用的是什么名称,这种设备在高耸的建筑物中通常使你有下沉的感觉。

可是,倘若没有电梯,我们的情形会怎样?你曾想过这个世界若没有电梯会多么不同吗?没有电梯,摩天大厦就会不切实际了。世界各地住在高层建筑物里的千百万人又如何?他们怎样上落?

这使我们想起英国的一句谚语:“水井干了你才会想起水。”对于电梯亦然。除非电梯发生故障或停止操作,否则人便很少想到或赏识这件东西。电梯失灵时,住在十楼的家庭主妇发觉自己忘了购买若干重要物品,便叫苦连天了。她在爬上楼梯时才突然发现她那久已遗忘的腿部肌肉!

你曾纳罕第一部电梯是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发明和使用的吗?你认为在哪里?

“一切安全,各位,一切安全!”

在十九世纪,人们对升降货物和人的装置需求日殷。随着建筑物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开始不愿从陡峭的楼梯向上爬。百货商店开始流行,因而需要一种载人上升的工具,使顾客从一层到另一层时尽量省力。示范展览第一部载人的安全电梯的发明者是谁?他便是出身美国维蒙特州的奥狄斯(Elisha Graves Otis)。

看来很奇怪,奥狄斯的设计天才是在纽约州奥尔班尼一间床架制造厂作熟练技工时发现的!他因为发明了各种省力装置而被派到纽约州的杨克斯市,使他的才干可以有更大发展。他在那里发明和制造了第一部电梯,并且设有自动安全装置以防电缆中断。到1853年,他设立了自己经营的电梯制造厂。翌年,奥狄斯在纽约为他的发明品作示范展览。

题名为《电梯漫谈》的小册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安全电梯在展览堂中央装设妥当,奥狄斯不但在升降机台上放置箱子、大桶和其他货物,他本人也站在台上,使电梯升到众人可以看见的高度。然后他吩咐人把[吊着电梯的]缆割断。在这紧急关头,配合行动的安全机械自动发生作用,伸出棘齿棒使悬空的升降台固定不动。观众们惊骇之余,不禁拍掌欢呼。台上的奥狄斯手中拿着礼帽,自豪地鞠躬说,‘一切安全,各位,一切安全!’”现代的电梯遂就此诞生。

电梯在世界各地蒸蒸日上

人们很快便看出这种新奇的机械可以有很大发展。1857年第一部载客电梯装设在纽约市百老汇和布洛密街转角处的一间百货公司里。它以蒸气发动,在不及一分钟之内就可升至五楼。在当年,这算是很快的速度。可是,今日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芝加哥的西尔大厦,的电梯在不及一分钟之内就把你送到1,353英尺(412米)之高!

那时,电梯在欧洲是否也开始流行?也许由于不大着重高层建筑物,欧洲人在这方面步伐较慢。第一部现代型的电梯看来是在1867年才装设的。但此后欧洲人就迎头赶上了。怎样赶上?原来,第一部摩天大厦型建筑物用的电梯是在欧洲装设的。什么建筑物?它便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标志,在1889年完成的爱费尔铁塔。

这部电梯的升降系统是怎样设计的?吉尔第安(Sigfried Giedion)在他所著的《空间、时间与建筑学》一书中告诉我们:“四部双层电梯从地下直上第一台,高度和圣母院相等[223英尺;68米];再由两部电梯从那里直上第二台,高度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相等[435英尺;133米];其余的升降分为两个阶段,由一对水压电梯作较短的往返。合计上升一千英尺(300米左右)高的时间只需七分钟。”当时电梯已开始在世上加速发展了。

高处落下,滴水不溅

随着岁月过去,电梯的设计渐趋复杂;到1913年,气垫开始受人使用。气垫是一种安全装置,倘若电梯下坠,就会停在具有垫子效果的压缩空气室中。

气垫系统的发明者埃利索普(Ellithorpe)对这种新制度怀有极大信心。他把7,000磅(3,175公斤)的沙袋和一杯水放在电梯之内,使电梯从45楼失去控制地坠下600英尺(183米)。电梯坠在气垫上停下来时,一滴水也没有从杯里溅出!

电梯弥补开支

1931年,帝国大厦成为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厦。它同时成为世上最沉重的负担,因为那时正值经济大萧条,大厦内的商用单位只有百分之30租出。有什么方法弥补大厦的经费呢?方法是以多部电梯把川流不息的观光客运上瞭望台。第一日便有五千游客,每人付款一美元上大厦的顶层观景。当时的一美元是个颇可观的数目。在第一个月就有10万人以上乘电梯上86楼的瞭望台参观。

近数十年间,电梯一再改良和加速。例如,在纽约市的RCA大厦,电梯以每分钟1,400英尺(427米)的速度直上70层楼。芝加哥的约翰·汉考克中心的电梯甚至更快,它们的速度是每分钟1,800英尺(549米),相当于时速20英里(32千米)!

电梯速度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例如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的几座摩天大厦每日有25万以上的人前来购物、工作或观光。难怪纽约市世界贸易中心一对110层的大厦合计有250部电梯。试想想爬上那些大厦的顶层会是什么滋味!

因此,下次你若听到“上楼!”的呼声,请记得奥狄斯的名言:“一切安全,各位,一切安全!”有电梯可用的确是值得欣幸的事。

[第28页的图片]

奥狄斯展示世界第一部设有安全装置的电梯

[第29页的图片]

没有电梯会有摩天大厦吗?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