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3 8/8 20-23页
  • 纾缓死亡的重担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纾缓死亡的重担
  • 警醒!1993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要让人知道你的愿望
  • 办理身后事
  • 处理悲伤的心情
  • 你尊敬死者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0年
  • 基督徒的丧礼——既庄严朴实又蒙上帝悦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9年
  • 预先计划丧事——是明智之举吗?
    警醒!1977
  • 基督徒对丧礼习俗的看法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3年
《警》93 8/8 20-23页

纾缓死亡的重担

每个国家和文化都有与别不同的殡丧习俗和殓葬仪式。此外,政府也可能规定人必须跟从若干既定程序。然而在这些事上,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通常是死者的家庭和社区的宗教信仰。《新大英百科全书》指出,“对葬礼和有关习俗的研究清楚显示,宗教信仰与在死人面前奉行的流行习惯息息相关。”

请你考虑一下在印度举行的印度教丧礼。按照这个教派的仪式,人们先为死者的尸体作准备,然后把它火化。首先他们会将“圣水”,最好是来自恒河的,浇在地上,接着将一块白布铺在上面,再把尸首放在布的中央。他们会焚香,深信芬芳的气味能够吸引洁净的灵体前来。他们将檀香木膏和一种红色的粉末抹在死者的脸上,然后为尸首洗澡,再盖上一块白布,并且将鲜花散置其上。最后他们会用竹造的担架,以头前脚后的方向把尸体抬到火葬场。在那里,他们会将担架倒转过来,以尸首的脚向着火葬场,象征死者已经作妥准备,迎接新生。死者的长子会带头燃点火葬的柴堆,因为他们相信这是让死者的“灵魂”寻得安息的惟一方法。之后,他们会收聚死者的骨灰,把它撒在印度其中一条“圣”河里。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习俗要求亲属与死者的尸体有密切的接触,亲吻它,拥尸痛哭,对它作出各种承诺,以及为以往曾冒犯死者而寻求宽恕。整家人会深深致哀,低声哼唱哀歌,更增添不少愁云惨雾的气氛。习俗也要求家属在死者去世后摆设至少两次奢华的筵席来尊荣死者的“鬼魂”,以及化解它会带来的任何报应。

在非洲,殡殓的习俗和传统跟灵魂不死的信仰有重大关系。他们觉得有需要安抚死者,否则后者便会向他的亲属横施毒手。他们会耗用大量钱财,献上众多的祭物,希望借此死者会向活人表现仁慈。许多人相信死者会投胎再生,或许成为一只受人崇拜的动物,又或者通过家中怀孕的妇人再次投生。一份来自尼日利亚的报道指出,“故此,他们会特别小心包扎尸首,确定各事都妥妥当当。例如他们相信如果死者的手在棺材里没有伸直,再生时便会成为一项天生的缺陷;没有适当衣着的死者转世时会成为一个疯汉。”对死者的恐惧和认为死者可以控制活人,这常常是影响非洲人举丧方式的主要因素。

在希腊,农村很多地方举行的丧礼也是很冗长和累赘的。“在接着的五年,死者的女性家属会准备和主持许多纪念仪式。”《科学》杂志观察说,“对于妻子、母亲和女儿,举哀变成了一项责任。每晚她们都会到坟前点着蜡烛,清洁墓碑,向死者说话,唱哀歌和哭泣。她们相信把这些仪式做得完美无瑕可以帮助所爱的人的灵魂早日升上天堂。”至终她们会掘起死者的骸骨,迁到乡村的公墓里。

绝大多数日本丧礼都采用佛教仪式。人们为尸首洗澡和穿上衣服后,便盖上一块白布,并且将一把小刀放在尸首的胸前去驱赶邪灵。一面燃点香烛,法师一面在死者床边背诵佛经,并且为死者追谥一个佛教名字。名字愈长则收费就愈昂贵。然后死者会被放进一个未经上漆的木棺材里。亲属在整个或部分守夜期间会不断向死者致哀,祈求灵魂安息。在法师诵经之际,吊丧的人便轮流上香。翌日出殡时,他们会把棺木、死者的遗照和其他佛教仪式用具放在一个坛上,然后重复类似的仪式。接着,他们会按当地法律要求举行火葬。一段时间后,亲友会按时上香,法师念经祝诵,直至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已经不再影响人类的事务,溶入宇宙里祖先魂界的安息之所中。

要让人知道你的愿望

上述一类的殓葬习俗不单无法帮助人纾缓痛失亲者的压力,反会加重人的担子。负担之一是费用。体面的丧礼绝不便宜。法师通常期望获得大笔捐款或酬金。奢华的饮宴和仪式也十分昂贵。有些压力甚至可能迫使遗属采纳若干过于死者愿望,甚或与死者的信仰背道而驰的仪式。家人和朋友可能大声疾呼,埋怨死者没有得到一个按当地标准说来妥善和体面的葬礼。因此,你若期望将来会有一个合自己心意的葬礼,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在见证人面前把自己的意愿写下来。

一位日本家庭主妇于85岁高龄的父亲去世时,学到以下的教训。死者仅要求家属出席一项简单的纪念仪式。可是,这项要求却招来了那些喜欢传统丧礼的人的猛烈批评。后来,死者的女儿写信给东京的《朝日新闻》说:“一个人若喜欢举行与别不同的丧礼,无论他自己认为这是多么合理,最好在平时便与家人谈及这件事,并且取得他们的同意。此外,同等重要的是,他必须把自己的意愿写下来,好让伤心欲绝的家人能够适当地面对批评的压力。”

尤其是你的信仰若与当地习俗有强烈的冲突,这样行更形重要。举例说,一位日本基督徒可能害怕自己死后,非基督徒的家人会在丧礼中向他的棺木或遗照膜拜,正如他们烧香拜佛一样。那末,他可以事先将指示写下来,在亲人瞻仰遗体后,把尸首火化,然后举行一个没有骨灰盒或遗照在场的简单悼念仪式。为了避免难题发生,可以事先将上述的程序通知亲友。

办理身后事

直至百多年前,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里、在亲友围观下去世的。儿童也出席这些场合;借着置身病榻旁,他们晓得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在先进的工业国家,情形已改变了。许多垂死的人被匆匆送进医院,力求挽救他们的生命。“与其将死亡看作一件自然的事,现代的医生把它视为治疗努力的失败,有时甚至是个人的失败。”《新大英百科全书》评论说,“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医治疾病,却经常忽略了病人的想法,有时甚至完全没有想及是否有个‘人’牵涉在事情里。”

在美国,一次普通的丧礼平均要花费3000美元,这个价钱并不包括坟地在内。跟表现同情心的殡仪馆东主打交道,令人差不多忘记他是在从事一门赚钱的生意。《时代变更》杂志写道,“在殡仪业,赚钱的意向是十分明显的,情况与其他行业没有什么分别,买家冒着被不道德的卖家欺骗、愚弄、抬高价格或故意找少了钱的危险。事实上,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头一次光顾,在痛失亲者和匆忙的情况下,他们所冒的风险变得更大。”

然而,我们仍有其他选择。其一是为自己的丧礼预先储蓄。方法是开一个特别的银行储蓄户口,找一位亲者作为信托人。按照美国的银行法例,受益人只要出示身分证明文件及死者的死亡证据便可以把死者户口的钱提出来。在此之前,整个基金仍然是在你的控制之下。另一项选择是向一间稳固、信誉可靠的公司购买人寿保险。你若已婚,要肯定让配偶知道,特别是与财务有关的事项。立遗嘱也是大有好处的。夫妇二人同时逝世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在大多数的事例上,妻子比丈夫长寿。很多时妻子发觉自己对这些事一无所知,平白加添了很多烦恼和痛苦。鉴于死亡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因此千万不要怠慢,尽早与家人讨论这些事项。

处理悲伤的心情

一个痛失亲者的人受到很大创伤。他会经常哭泣和哀伤,直至心里接受了亲者的死亡为止。哀伤过程的长短视乎个人而定。有些人可能很快便适应过来,其他人也许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少数人的忧伤永不止息。在这件事上,人可以怎样学会去适应呢?

要紧的是,千万不要孤立自己、离群独居。要尽快恢复以往生活的节奏,并且以电话或探访与亲友保持联络;这乃是尽快从悲哀中复原过来的秘诀。虽然有时你想单独静处,但不要习以为常。要主动与人接触,这样别人便能够跟你交往,予以支持。

一位男子在三年内失去了五位近亲,包括他的母亲和跟癌症搏斗多年的41岁妻子。他有以下的忠告:“显然我很悲伤。有时我不禁会哭起来。可是,一个人需要面对现实,你必须接受现实生活,而非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与其永无休止地哀伤下去,不如尽快作出调整,接受亲者去世这件事实。”

支持和鼓励悲伤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不幸的是,我们大多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安慰人,又或者不知如何着手。我们甚至会害怕真情流露而感到尴尬。因此,一般人倾向于避免与哀伤的人接触,这其实正好是他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为了避免与痛失亲者的人交谈,有些人甚至矫枉过正地横过马路跑到另一边的人行道上去!一位寡妇说:“他们让我独自承担悲伤。我拼命想找人倾诉,却没有人愿意聆听。”

其他人则在死者逝世时匆匆赶来帮忙,然后就如昙花一现地匆匆离去。心理学教授帕特丽夏·明纳斯说:“死者逝世后,有时遗属需要几周或几个月才能克服起先的震惊。可是,在他们冀望别人支持的重要时刻,却得不着什么安慰。”此外,由于目睹当事人没有抱头痛哭,便横加指责他是铁石心肠、缺乏爱心,或不愿接受亲者去世的事实,又或者断言当事人已经复原过来了,以上这些结论都是错误的。有些人也许有较大的内在力量,以致他们较易承担悲痛,可是他们也需要来自别人的安慰和支持。

因此,挚友若主动加以援手,协助痛失亲者的人打点一切,取得所需的证件,这是多么仁慈之举!在办理丧事期间,得到亲友鼎力支持,冷静的协助,这的确令人放下心头大石!有人愿意主动帮忙照顾孩子和招呼前来探望的亲友,你会多么感激他们!朋友和邻舍若日复一日给你带来食物,自愿为你打点家务,或者陪伴哀恸的人前往想去的地方,这是多大的体贴啊!有人乐意让哀伤的人尽情倾诉心事,这是多么好啊!听见友伴用良言相慰,表现温厚的感情,这叫人多么舒畅啊!甚至在几个月后,仍有人向遗属细加关怀,并且说一些仁慈的安慰话,这种关怀多么美善啊!

可是,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希望吗?

[第21页的精选语句]

“你必须接受现实生活,而非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第22页的附栏或图片]

怎样将噩耗告诉孩子?

要按他们的理解能力将事实告诉他们。要率直谈及死亡和指出以目前来说,人是难免一死的,要避免使用含糊的字词。你若说“祖父离开了”或者“我们失去了祖父”,孩子也许会期待祖父回来或被“寻见”。要帮助孩子明白死亡的真相,并且按照圣经回答他的问题。借着自然界的遭遇,让儿女明白死亡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解释动物、雀鸟或昆虫的死亡。要有耐性,调整孩子从电影或电视吸收得来的错误思想。如果孩子对死亡一无所知,这也许会导致他对一切不懂的事都充满愤怒或恐惧。

小孩子可能以为自己要对噩耗负责,尤其是他曾对死者怀有愤怒的感觉。要帮助孩子了解他并没有做错什么,无须内疚。

由于失去了父母一方,孩子会真正感受到给人遗弃了的恐惧。要尽可能使他们平伏下来,让他们深信你会爱护和照顾他们。孩子或许会感到愤怒。别人若告诉他上帝取去了他的父母,他可能会憎恨上帝。让他知道圣经的真理能够在这些事上帮助他。要向孩子再三保证,并且尽力爱护和支持他。

[第23页的图片]

要对哀伤的人予以支持和鼓励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