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接受额外教育吗?
人要接受多少教育才能谋生呢?答案因国家而异。看来在许多国家里,如果要维持生计,现今所需的教育水平要比几年前为高。在一些事例上,人若仅是完成法律所规定的最低程度教育,就不能自给自足了。
无疑,这就是有越来越多毕业生离开职位,重返校园进修的原因。事实上,这样做的报酬看来相当吸引。《纽约时报》引证经济政策研究所一份报告,指出“从1979年至1987年,在就业的男子当中,中学毕业生的工资下降了百分之7.4,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却上升了百分之7”。
大学所授予的学位能够为毕业生打开就业机会之门。赫德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B·约翰斯顿说:“大学学位,甚或曾经攻读部分大学课程,已成为本国最主要的就业保证。”
另一方面,大家必须承认的是,许多大学毕业生正竭力寻找工作,他们绝非无后顾之忧。“在同届毕业的朋友当中,大部分都找不到工作,”22岁的卡尔说。55岁的吉姆曾在一间素负盛名的大学攻读,并且获得荣誉学位,他在1992年2月也失业了。他的大学文凭并不能使他保存职位,也不能帮助他找着固定的工作。他说:“我的事业根基原来是建筑在沙土上的。”
像吉姆一样,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发觉自己身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所称为的“白领炼狱”中——退休既言之过早,受聘其他公司又略嫌超龄。
因此,大学教育虽然会带来若干裨益,却显然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万应灵药,也不是惟一可行的选择。赫伯特·科尔在《问题在于攻读大学与否》一书写道:“许多成功人士都没有读过大学,无需有大学学位的合适职位也有很多。”例如,有些职位虽然通常是由大学生担任的,一间公司却大胆起用未上过大学的人负责这些职位。与其要求有大学学位,这间公司宁可挑选一些证明自己能够胜任的人才。一位发言人说,“一旦找着适合的人选,我们认为公司能够给他所需的技能训练。”
不错,许多人即使从未上过大学,也可以充裕地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在这群人当中,有些曾在职业训练学校、工业学校或社区学院攻读一些时间短、花费少的进修课程。a其他人纵然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也能发展一门生意或从事服务行业。由于以可靠为人所知,他们都能找着固定的工作。
平衡的观点
当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包括大学或其他进修课程——能够保证事业必定一帆风顺。再者,圣经准确地指出,“现有的这个世界快要过去了。”(哥林多前书7:31,《现译》)今日所需求的,明天可能变得一无用处。
因此,考虑攻读进修课程的人最好还是权衡利弊。‘我能够付出所需的代价吗?我要面对怎样的环境,与怎样的人接触呢?我所攻读的课程能够提供实用训练,使我能够自立吗?假如我成家立室,我有没有能力养妻活儿呢?’支持儿女的父母可以提出宝贵的劝告;这样做与圣经授予他们的责任是一致的。(申命记4:10;6:4-9;11:18-21;箴言4:1,2)假如你正在衡量额外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好处,耶稣的话就对你十分适用了:“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路加福音14:28。
的确,决定接受额外教育与否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督徒应该时刻谨记耶稣在马太福音6:33所说的话:“你们要先求[王]国和[你们天父]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在真正的基督徒团体当中,仅有一般学识的成员绝不会遭人白眼或给人歧视,饱学之士也不会遭人排斥或被人视为高傲。使徒保罗写道:“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罗马书14:4。
在待人接物方面,耶稣将这种平衡的观点反映出来。他从不鄙视那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平常人”,也没有迟延不拣选学识渊博的保罗去执行强有力的传福音工作。(使徒行传4:13,《现译》;9:10-16)正如下一篇文章表明,在上述两种情况当中,任何一方都应该留意把教育置于适当的地位。
[脚注]
a 进修课程随地区需要而变化。关于你地区所提供的进修课程,你可以从区内的学校、图书馆以及政府属下的就业服务中心获得有用的资料。
[第5页的附栏]
额外教育
关于耶和华见证人以及全时服事职务,《守望台》1992年11月1日刊留意到:“在许多国家里,一般的趋势是,若要获得适当的薪酬,所需的教育水平在现今比几年前为高。……人若仅是完成法律所规定的最低程度的学校教育,……就很难找着薪酬适当的工作。
“‘薪酬适当’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收入若容许他们在生活上不愁温饱,同时有充分时间和精力去执行基督徒的服事职务,他们的薪酬就可算是‘足够’和‘令人满意’了。”
因此,《守望台》评论说:“对于是否要接受额外的教育,我们不应当定出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