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付精疲力竭症候群?
日常生活的忧虑和烦恼使人的精神负担日益加重,盈千累万的人试图借酒消愁。酒精是目前最普遍被人滥用的麻醉剂。许多人遁入醉乡,借此逃避残酷的现实。其他人倚赖医生惯开的镇静剂去消除焦虑。另一些人则吸食致幻的麻醉剂,例如大麻、脱氧麻黄硷和可卡因等。事实表明,为了逃避现实,甚至小孩也服用麻醉剂。据说在中学毕业之前,有百分之95的美国青年已服用一种或以上的违禁药物。
此外,有些人以为天天跟朋友狂欢作乐,就可以逃避压力;他们装出满脸喜气洋洋的样子,以求掩饰内心的抑郁感受。也许怀着不当的动机,他们追求异性的爱慕和温柔对待。不过,以逃避现实作为应付压力的对策只会徒增挫折感。人一旦借酒消愁,或服用致幻的麻醉剂去减轻压力,而非抖擞精神、鼓足干劲,精疲力竭的症状就会加快呈现。假如你觉得自己正渐渐失去冲劲,你可以怎样做呢?
复原方法
《儆醒!》杂志不会向读者推荐特定的疗法或药物。不过,本刊会根据圣经原则提出若干有用的建议,使你能够重新振作精神,奋发图强。关于怎样应付精疲力竭症候群,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的大野裕博士提出三项建议,就是“控制、沟通和认识”。
为了克服茫然无助之感,你需要自信有能力抑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假如你让每天所遭遇的挫折影响你的情绪,甚至把你压倒,使你无法解决难题,你就很容易误以为情况已不受控制了。切勿坐视不理,也不可让烦乱的思绪困扰自己。你可以尝试逐步解决难题。(可参阅第8页的附框。)不要耽搁拖延。你只要肯积极进取,就必然觉得情况有所好转,并非不受控制。
要尽量减少接触一些惹人恼火的事情,以免令自己精神颓丧。举例说,有些人往往因为区区小事而大动肝火。他们坚持要按照某种方式办事,别人一旦没有遵嘱而行,他们就大发脾气。或许由于个人目标实现不了,他们便感到灰心气馁。一位睿智的古人曾说:“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传道书7:16)如果你硬要持守过高的标准,但又常常达不到的话,你就必定会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
圣经还提供进一步的有益劝告,就是要“存谦[逊]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8)谦逊的定义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或“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评估”。这可能意味着你要拒绝接受上司的不合理要求。
有自知之明的人会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一位女经理曾尝透精疲力竭的滋味,她说避免筋疲力尽的要诀在于请求别人予以一臂之助。可是,正如她所说的一样,仍然“有许多人不愿请求别人帮忙,因为他们害怕给人力有不逮的感觉”。不论是家务、学校作业还是世俗工作,假如你发觉工作负担过重,自己有精疲力竭之虞,你就要尽可能把部分工作委托别人去做。你可能感到出奇,即使你没有凡事亲力亲为,工作竟可以如期完成。——可参阅出埃及记18:13-27。
你可能需要休息一下。如果你有精疲力竭之虞,放假休息可能会产生奇妙的效益。研究人员安·麦吉-库珀声称,即使环境并不容许你休假,“你只要懂得怎样保持心情舒畅愉快,情况就会显得迥然不同了。”稍作休息,改变一下生活步调不但可以促进生产力,还可以启发你的创作灵感。所罗门王许久之前所提出的劝告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一掌盛满安宁,胜过两手抓满劳碌捕风。”——传道书4:6,《新译》。
互相支持、彼此沟通
大野裕博士所提出的第二项建议与沟通有关。饶有趣味的是,消防员很少会患上精疲力竭症候群。除了被人看作英雄之外,还可能是由于他们团结一致,彼此之间有亲密的同志情谊。要是有支援的团体作为倚靠,人就可以随时请求他们帮助。现今你可以从哪里寻得予人安慰的支持呢?论到医生应付精疲力竭的方法时,《精疲力竭症候群》一书声称:“对医生来说,在感情上最有效、最切合实际的支持乃来自他们的家人,尤其是配偶。”其实人人都需要密友,彼此交谈知心话。关于沟通,圣经向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劝告。圣经不但鼓励夫妇保持亲密关系,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同时也鼓励所有人寻找益友良朋,你需要帮忙时,他们都乐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箴言5:18,19;11:14。
《今日美国》杂志说:“我们须要各自建立一个由家人密友组成的支援团体。”该杂志补充说:“此外,我们还须要开诚布公向宗教团体,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寻求帮助。”关于怎样善用宗教团体所提供的援助,耶稣的同母异父弟弟雅各写道:“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雅各书5:14)基督徒遭遇困难时,只要他们愿意跟耶和华见证人各会众的监督倾谈,就可以寻得舒解。虽然长老并非医治精疲力竭症候群的专家,他们所提供的属灵支持却是非常宝贵的。
尽管亲友的支持能使我们重新得力,面对新一天的挑战,但这种支持有时也有不足之处。马丁·E·P·塞利格曼在《徒唤奈何》一书的序言指出,个人主义在西方国家横行无阻,以致目前的抑郁症日益增多。他认为寻找人生目的是必需的。他接着说明,“要寻找人生目的,一个必需条件就是紧紧依附一个比你强大得多的人物。”虽然今日有许多人并不重视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但创造者无疑“比你强大得多”,与他沟通确能助你克服无奈之感。
大卫王面对过不少危急关头,他鼓励属下臣民说:“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在他面前倾心吐意;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诗篇62:8)上帝乐意垂听我们的祷告,甚至“说不出来的叹息”也能听见。(罗马书8:26)向上帝作热切恳求能使你得享内心安宁,这种平安会‘保卫你的心和你的精神力量’,使你免受精疲力竭之苦。——腓立比书4:6,7,《新世》。
改变个人观点
最后,你也许需要改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关于应付精疲力竭的方法,大野博士所提出的最后一项建议就是认识,意即理解。在极大压力之下,我们很容易对任何事都怀有消极看法,并且深受悲观思绪所困扰。但我们始终要面对现实。你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理由要继续意志消沉,不求进取。事情的结果会真的像你所惧怕的那么坏吗?要尝试从别的角度去看事情。
《父母》杂志说:“首先,你可以假定,心力交瘁其实是由于你‘表现出色’,而非‘一无是处’。”别忘记:易于精疲力竭的人往往办事能力高,而且也处处为他人着想。人感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最有效的帮助莫过于几句来自别人由衷的称赞。就以母亲为例,如果丈夫和儿女对她在持家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深表体会,她的感受就会大为不同了。要是中级管理人员因工作过劳而累垮,赞赏和鼓励能令他精神一振,对前景抱有乐观的看法。
圣经表明,才德的妇人怎样配受称赞:“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箴言31:10,28,29)的确,“和悦的甘言如同流蜜之处,使人的心觉得甜蜜,使筋骨恢复强健。”——箴言16:24,《吕译》。
头一篇文章所提及的基督徒长老进三曾尝透精疲力竭的滋味,如今至很大程度已康复过来。他虽然接受了专家的帮助,但最有效的帮助莫过于向耶和华祷告。他向上帝作了恳切的祈求之后,不久就遇上起初帮助他学习上帝话语的长老。该长老,连同其他长老同工,给他所需的支持,并且细心聆听他表白自己的焦虑。他的妻子把本刊以往一期登载有关克服消极情绪的资料念给他听。(1993年4月8日刊)他渐渐意识到,问题出于自己试图凡事亲力亲为。他开始改变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虽然他起初觉得不能自拔,好像落入绝望的万丈深渊一样,但希望的曙光乍露,越照越明亮,他渐渐康复过来,终于摆脱绝望之感。
像进三一样,你也能够应付精疲力竭症候群,并且重新正视人生。
[第8页的附栏]
预防精疲力竭十二法
下列的方法乃取自一位有临床经验的精神健康护理专家的建议。
1.控制你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祷告是良助。
2.忧虑初起,就要刻意改变自己的思想,把注意集中在有益的事上,也要果敢决断。
3.焦躁不安的时候,要深呼吸,然后自觉地放松自己。
4.尝试从别人的角度去观看事情,借此了解压力的成因。
5.集中注意别人的优点,并且予以实至名归的称赞,而非阿谀奉承的言词。
6.辨明消极、有害的思想,尽力将其排出脑外。
7.你如果自觉体力不足,又腾不出时间的话,就要拒绝接受额外工作。
8.天天做运动——轻快的步行能促进身心健康。
9.对别人表现尊重,并且设法帮助他们把自己最优良的品质显露出来。
10.培养幽默感,保持心情舒畅愉快。
11.下班之后,别再忧虑工作上的难题。
12.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要耽搁拖延。
(改编自《美国护理杂志》1992年1月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应付情绪起伏,克服精疲力竭”,露思·戴利·格兰杰撰写。)
[第8,9页的图片]
不停工作、策励自己向上的人往往尝透精疲力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