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综合征——虚谈抑或事实?
她的举动变化莫测,喜怒无常;时或易于相处,时或不可理喻。她长嗟短叹,即使你予以慰藉,她却毫不领情,还大发雷霆。她总是小事化大,继而怒火中烧。数天或一周左右后,这“另一个”女子突然消失了,以暂时而言……她回复正常的旧我。
诚然,并非所有妇女在情绪方面都出现这么戏剧性的转变。可是,有些妇女在月经来潮之前发觉自己判若两人,情形仿佛斯蒂文森小说里的“杰基尔医生与海德先生”一样。究竟这种情绪上的转变是由什么促成的呢?月经周期所起的生理变化真的会影响人的行为吗?
何谓经前综合征?
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指出,妇女若“出现周期性的症状,其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生活的若干方面”,而这些症状若总是在行经之前出现的话,那么,她也许正经历经前综合征。没有任何实验室的化验能够把经前综合征诊断出来,但有这些症状的妇女在每个月经周期里总会有一两周是处于无症状期的。根据这项定义,医生估计只有百分之10的妇女经历经前综合征。
另一些临床医师对于经前综合征却持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有更高比率的妇女患上这种症状,比率约为百分之40至90之间。他们为经前综合征所下的定义包括许多不适的现象:体重增加、疲劳、关节疼痛、腹绞痛、偏头痛、易怒、乳房疼痛、一阵欲哭的感觉、嗜吃,以及情绪波动。事实上,与经前综合征有关的症状超过150种之多。妇女——包括那些已绝经的妇女在内——也许会经历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不过,以一般而言,30至40岁的妇女才会经历这些症状。对于大多数妇女来说,经前综合征的症状的确令人苦恼,但这些症状是可以加以应付的。这篇文章的焦点将会集中在那些经历较轻微症状的妇女之上。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南希·里姆报道,在美国,经前综合征被视为“一种普通的健康难题”,但在其他国家里,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却有许多迥异的地方。她说,“有些国家的报告着重于身体方面的症状,另一些国家的报告则较着重于情绪方面的症状。”里姆曾在中国进行研究,她以中国人的情况作为例子。她表示,“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情绪上的症状是不为社会所接受的。”由于这缘故,中国妇女当被问及有关月经的难题时,她们都会集中于绞痛一事之上。
经前综合征的肇始
纽约的罗伯特·T·弗兰克医生是最先论及经前综合征的人,他在1931年所发表的“激素引致的月经前紧张”一文中提及这些症状。他留意到有些妇女在行经前都会疲倦不堪、无法集中精神,以及精神紧张。
22年之后,英国两位医生——卡塔琳娜·多尔顿和雷蒙德·格林——在医学杂志中刊登了一篇论文,在文章里始创了“经前综合征”这个名称。多尔顿医生把经前综合征形容为“世上最常见、且也许最古老的疾病”。她就经前综合征对妇女产生的影响作了一些研究,研究结果在1980年公布。多尔顿以及其他医生应邀诊断两位被控犯上谋杀罪的英国妇人。他们推断,妇女在月经周期内的激素变化可以影响她们的行为。根据他们对经前综合征所作的诊断,两项谋杀罪结果获得轻判。在一项裁决里,被告由于“减轻责任”而得以减轻罪名,改判误杀罪。
妇女所犯的破坏性行为——正如上述一类的——看来仅属罕见例子。关于大多数妇女在经期前的负面行为以及轻微的苦恼症状,其成因在医学及非医学的杂志中仍然未有定论。
这类行为真的是由妇女体内的周期激素变化所促成的吗?还是激素的作祟以及妇女那不由自主的行为仅属虚谈?关于激素变化对妇女的行为可以产生什么影响——倘若有的话——研究人员的意见也莫衷一是。不少研究人员和医生均同意,若能加深了解妇女在行经期间,脑部和卵巢的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乃是明白何以有些妇女会经历经前综合征的要诀。
月经周期
大约每隔四周,女性的身体便会进入一个高度复杂的激素变化周期。“月经”——许多人将其称为“咒诅”——一词源自拉丁文的梅西斯,意思是“月”。
周期开始时,下丘脑向垂体发出信息。垂体接获信息后,便会分泌促卵泡成熟激素。促卵泡成熟激素顺着血液到达卵巢,刺激卵巢产生雌激素。雌激素水平一旦升高,垂体便会产生黄体化激素,这种激素能够减低促卵泡成熟激素的分泌。一枚卵细胞成熟后,便会移进子宫内。卵巢排出卵子后,便会分泌出孕酮激素来。卵细胞若没有受精,孕酮和雌激素的水平便会迅速下降。
由于没有激素的维持,子宫内膜便会脱落,从阴道排出血液、黏液,以及一些坏死组织。子宫需要三至七天才能把内膜完全排出,那时一个月经周期遂告结束。当周期结束后,脑部又再次产生激素,开始另一个周期。
激素战?
有些人认为由于雌激素和孕酮的分泌不平衡,这导致妇女出现经前综合征。他们声称,在正常的情况下,激素应当可以相互产生一种完美的平衡状况。倘若其中一种激素的分泌高于另一种,一场激素战便展开了,战争的残局于是便从身体反映出来。
有些妇女也许会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变得急躁易怒。其他妇女则可能由于有较高的孕酮水平,以致令她们感到抑郁疲倦。
有些研究人员并不同意激素分泌不平衡会引致经前综合征这种见解。他们认为有些妇女之所以经历经前综合征,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担任主要的角色。《病人护理》在报道有关经前综合征的成因时指出,“有严重症状的妇女以及没有症状的妇女的性腺激素彼此在模式、比例、含量以及时间配合上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差别。”
紧张也许会加速、延迟或加强经前综合征的程度。《经前综合征与你:下个月将会大为不同》一书评论:“紧张可以抑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分泌不足所造成的激素不平衡现象能够恶化经前综合征的症状。”结果,行经前的任何健康、经济或家庭难题也许会使当事人觉得更为严重和难于应付。
担心受贬抑
有些研究人员声称,妇女若出现一些与行经有关的症状,她也许会被视为一位较逊色的雇员和作决定者。心理学家巴巴拉·萨默指出,“这正是社会把妇女置于一个较次等地位的方式。你若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变得较为软弱的话,这便意味到你不应当负起那些严肃、重大、具影响力的工作了。”
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辩称,妇女是乐于接受经前综合征的,因为这容许她们以此作为借口,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对女性的错误衡量》的作者卡罗尔·塔夫里斯博士在《红书》杂志中的一项访问里指出,经前综合征“容许妇女说,‘我的健康有些什么不妥?’而非,‘我的生活有些什么不妥,以致使我感到这么沮丧?’”
1985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妇女委员会的妇科精神病学家反对把经前综合征列入该协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里。虽然近年(1987年)出版的手册在附录里把该病症描述为“后黄体期焦躁紊乱症”,但美国精神病协会的一个特别工作小组却建议把“经前焦躁紊乱症”列入新版手册的正文里。这个病症一旦被收录在手册里,便会使之成为一种正式的精神紊乱症。
保拉·卡普兰医生是上述特别工作小组的前任顾问,她说,“这种病症不应在该手册里出现,因为这种病症根本就不是一种精神病。”她补充,“下一次当有妇女被提名为首席检察官时,别人必会问她:‘你有经前焦躁紊乱症吗?’”
寻求舒解
关于经前综合征的问题,医学界仍然有不少争论。医学家曾提出许多理论去解释经前综合征的真正成因和疗法。有些医生认为经前综合征也许有18种之多,每一种均产生不同的症状。最近一项研究报道,在引发这种病症的症状方面,锌可能也担任一个角色。另一项研究则表示,缺乏维生素B6也许是难题的根由,以致使有些妇女经历轻微的抑郁症。
有些妇女经常出现经前综合征的症状,为了寻求舒解,她们曾尝试各种疗法,例如光疗法、睡眠控制法、彻底松弛技巧、抗抑郁药,以及孕酮栓剂。但至目前为止,医学家还未发现到一种屡试不爽的疗法。
妇女若在行经前经历到难以应付的症状,她便应当请教医生。每宗病例都是独特的,而每个妇女都应当获得健全的医疗劝告和适当的护理。鉴于经前综合征的症状跟其他严重病症——例如甲状腺机能失调、子宫内膜异位、抑郁症——的症状颇为相似,因此接受身体检验相当重要。
专家建议,女士们在首次接受医生诊治之前,最好预先保存一份详细的记录,以记下自己在月经来潮之前身体和情绪上所出现的症状。她若看出自己在哪些日子也许会闹情绪、易怒和抑郁,这会有助于她调整自己的生活步调。这些资料也有助她看出自己是否患有经前综合征。
医生也许会建议病人尽量减少那些会为她造成紧张的因素。富于营养的饮食以及经常做运动也可以对抗经前综合征。此外,据某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某些在经期前感到抑郁的妇女来说,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及蛋白质含量低的饮食能够改善她们的情绪。在日间经常做点运动或轻快地步行,也有助于消除疲劳和忧郁。
当然,家人——尤其是丈夫——能够提出帮助。当妇女的月经周期为她造成困扰时,家人尤其需要表现仁慈、体贴和了解。
争论仍未休止
有些人认为,妇女在月经周期内所经历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是正常的,将这些正常变化称为“症状”并不正确。另一些人反对采纳经前综合征这个名词,认为这贬低了女性。
然而,对于许多妇女来说,经前综合征是实在的。她们每月都要忍受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使她们在照料家庭和应付工作方面都大感吃力。若要在这方面寻得舒解和了解也许只是白费心机而已,因为医学界和非医学界的人士对于经前综合征的真实性仍然争论不休。
[第15页的图片]
家人尤其需要表现仁慈体贴,这会对她们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