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叶——千百万人的日常食品
《儆醒!》杂志驻中非共和国通讯员报道
公元1600年左右,葡萄牙人首次把木薯从南美洲带到非洲去。一般认为,这种植物是巴西土产,因为“木薯”这个名称起源于巴西亚马逊河谷的图皮部落。
木薯的根茎深受非洲人重视,但深绿色的叶子又怎么样?有的非洲人用木薯叶涂敷伤口,有的用它来治疗水痘。在中非共和国和多个非洲国家,木薯叶是千百万人的日常食物,可制成美味的菜肴。事实上,守望台社的海外传道员到达中非后,最先学习的一个语词就是恩贡扎。这道可口的熬菜是用木薯叶烹调的,也是中非共和国的地道名菜,游客非品尝不可。
在非洲居住的欧洲人大都认为,木薯叶只适宜土生居民食用,外国人吃不来,所以永不会沾这样的食物。但实际情况又怎么样?在中非共和国、塞拉利昂和扎伊尔等国家,木薯叶是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饭,众多家庭都赖以为生。
当你乘飞机飞越中非共和国,或驾车过境,你会见到漫山遍野都是青翠宜人的景色——树影森森、草木芊芊,中间还夹着一块块木薯地,浓绿的叶子别具特色。各村庄都给木薯地围绕着。家家户户就在住所旁边栽种木薯;甚至在首都班吉,你会发觉,连豪华公馆旁边都有一小块木薯地,大街两旁的泥土也种满木薯。在世界这边,木薯的确是主要食粮。
尝尝恩贡扎 的美味
海外传道员到达中非不久,就受到邀请到朋友家里作客,品尝一下恩贡扎。这顿美食当然包括用木薯叶做的名菜。当地妇女烹调恩贡扎很拿手,而且美味可口。她们似乎各有自己的独特烹饪法。小女孩一开始学习烹饪,母亲就会教她们怎样准备恩贡扎。
当地妇女很乐意向别人讲解,怎样准备和烹调恩贡扎,也为此感到自豪。谈到这个地道菜,你如果显得兴致勃勃,这些妇女就会眉飞色舞。首先,她们会向你指出,木薯叶价钱低廉,而且大量供应;不论雨季旱季,你都可以采摘。即使经济出现困难,物价持续上涨,一家老少也可靠木薯叶糊口。别忘记,非洲人一般都子女众多,要喂饱这么多家人实在不容易。准备恩贡扎需要好几个小时。木薯叶要除去苦味才可供食用。为了去掉叶子的毒素,家庭主妇会遵循传统,先把叶子磨碎,然后用沸水好好煮一煮。
非洲妇女喜欢用棕榈油烹调恩贡扎,而本地制造的深红色棕榈油更是必不可少的。用棕榈油烹调的恩贡扎,再加少许花生酱、洋葱、大蒜就是一家老少的日常饭食了。款待宾客又怎么样?女主人会准备拿手的恩贡扎,好让客人回味无穷。她会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例如薰鱼、烟薰牛肉等,再加大量大蒜、洋葱和自制的新鲜花生酱,然后把上述材料一并放入大锅里,煮成美味的菜肴。
今天,女主人为我们准备了米饭拌恩贡扎。非洲人觉得,舀一两勺烧热的恩贡扎浇在饭上,简直大快朵颐;不少外国人也心有同感。再加少许辣椒,现在你可以品尝一下恩贡扎的味道了。进食期间,喝点红葡萄酒可把恩贡扎的美味充分发挥出来。
尝一尝恩古卡萨或坎达又怎样?
从中非东部往西走,你会发觉居民烹调恩贡扎的方法各有不同。恩古卡萨又是什么?恩古卡萨是用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煮成的清汤,也可以是熬菜。在阴凉的雨天,最适宜进食恩古卡萨。这道菜是用棕榈油、大蕉、花生、甘薯、玉米(玉蜀黍)一并烹调的,当然少不了木薯叶,但不用盐调味——连一粒盐都不加。这就是秘诀所在!恩古卡萨不但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你如果打算长途旅行,不妨带备一些坎达。坎达是用捣碎的木薯叶、薰鱼或薰肉烹调的。制作过程包括,先用木薯叶把捣碎的材料包裹住,再用火薰制多个小时,直至干硬为止。这种食物可保存多日,也可跟面包一起吃。对旅游人士来说,携带坎达最方便不过。
你如果有机会到非洲一游,何不品尝一下木薯呢?不妨试试,跟千百万的非洲人一同大快朵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