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秩序”——自始就注定失败
《儆醒!》杂志驻德国通讯员报道
1991年晨钟敲响的时候,人们对前景一片乐观。冷战已经过去了。诚然,在前一年的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个问题仍然还未解决。可是,联合国早已展示实力,下令伊拉克得在1月15日前撤军。联合国的28国联军就为这项要求增加声势。这支匆匆组成的联军已经作好准备,要迫使伊拉克屈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强硬立场,令世人抱有很高的希望,认为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美国当时的总统乔治·布殊提及“我们和后世的人,可能正稳步走向世界新秩序。在这个世界里,国际间的行为会受法治,而不是弱肉强食的原则所主宰”。
伊拉克对1月15日这个限期充耳不闻,结果伊拉克的军事目标遭受大举的空中和导弹袭击。事实表明,国际社会对最后通牒是说到做到的。不出三个月后,在4月11日,联合国宣布波斯湾战争已经告一段落。一个天下太平、经济稳定、政治安稳的世界新秩序,似乎越来越像一个信而有征的应许了。
战事惨痛地持续
在1991年年中,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这两个共和国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触发了一场内战,最终令南斯拉夫瓦解的内战。不及一年后,法国的政治分析家皮埃尔·哈斯纳说:“乔治·布殊的世界新秩序同1914年以前的欧洲一样,都在萨拉热窝一命呜呼了。”不过,1995年11月各国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召开了一个会议,同年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签署和平协定,和平又再现曙光。随着1995年结束,人们对世界新秩序重新抱有希望,觉得它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逐渐地分崩离析。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率先在1991年宣布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也连忙仿效。结果在同年的12月,在某些前苏联的成员国拒绝加入的情况下,这些共和国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叫做独立国家联合体。接着,戈尔巴乔夫在12月25日辞去苏联总统一职。
可是,甚至个别的共和国也闹内部分裂。例如,位于俄罗斯高加索北部地区的车臣就力求独立。车臣是个细小的穆斯林聚居地。1994年年尾,它尝试脱离俄罗斯联邦,于是引发俄军的袭击。俄军的做法在当时引起议论纷纷。虽然车臣危机从90年代初期开始以来,已经有差不多3万人在战争中死去,可是战火延续到今年仍未平息。
单在1995年的10月,全球各地就有介乎27宗到46宗(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冲突爆发。
破产边缘
90年代的初期,世界新秩序不单在政治上摇摇欲坠,连在经济上也岌岌可危。
尼加拉瓜在1991年贬值自己的货币,虽然是这样,2500万科多巴也只值1美元。与此同时,扎伊尔的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850,国民不得不忍受着世上最低劣的生活水平。俄罗斯的经济也是苦不堪言。在199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2200(1992年),金钱形同废物。纵使情况后来有所改善,到1995年经济难题显然说不上是过去了。
在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因诈骗和犯罪活动而倒闭,这件事成为本世纪最重大的金融丑闻。遍及62个地区的存户因而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一蹶不振的,不只是经济能力薄弱的国家;强大的德国也为统一付出了代价,就是拖垮了自己的经济。一方面,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工人要求有更长的假期、更好的医疗福利。旷工率严重,连同滥用福利制度日盛,令德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在美国,一连串严重的天灾打击下,多家保险公司也陷入困境,光是支付保险赔偿也已透不过气来了。一本在1993年出版的书《破产的1995年:美国将临的经济崩溃与制止方法》就曾经警告过,猛涨的国债和联邦预算赤字都是相当危险的。英国保险公司劳埃德保险社素来是稳如泰山的,可是现在它是不是仍旧那么稳健也不禁受人怀疑。保险社在连番的亏蚀打击下,不由得想到一件从来没有想过的事——保险社有可能会破产。
宗教——一股稳定的力量?
德语日报《法兰克福汇报》在1991年评论说:“世界新秩序这个概念,源于长久以来传统上美国人对世界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都是以宗教为依归,以基督教的词汇表达出来的。”
世界新秩序有了这样的宗教背景,如一些人所想,理应会更为稳定才是。不过,事实反而是,宗教上的不容异己和争端令很多地方动荡不安。不少政府跟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势成水火,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就是其中两个国家。一阵阵由宗教引发的恐怖活动浪潮侵袭两国。印度在1993年爆发了宗教暴乱,在孟买持续九天的教派暴力事件中,总共有超过550人死亡。
圣公会在1994年委任了32个女性做牧师,造成宗教上的分歧,因而拖慢了基督教大一统的步伐。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这件事“对所有渴望天主教会同圣公会团结合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障碍”。
1993年4月19日,美国政府跟大卫教派发生冲突。在此之前,双方在得克萨斯州的韦科镇,该激进教派的庄园已经对峙了一段时间;事件中,四名联邦执法人员死亡,另外教派就至少有75名成员丧生。两年后,俄克拉何马市的联邦政府大楼受恐怖分子炸弹袭击,死了168人。事件是不是有人为了报复韦科镇的冲突,目前仍然在调查中。
1995年年初,日本东京地铁遭恐怖分子用毒气袭击,令举世震惊。事件共造成十人死亡,数以千计的人感到不适。教世人更为震惊的是,要对事件负责的竟然是一个宣扬世界末日的教派,叫做奥姆真理教(或叫奥姆至尊真理教)。
不记念也罢的重大周年纪念
1492年,哥伦布无意中踏足西半球。在1992年,记念这件事500周年的庆祝活动引来议论纷纷。为数约4000万的美国印第安人后裔觉得,一个欧洲人“发现了”他们祖先向来居住,甚至早在这人出生前就已经发展的地方,这个说法令他们感到愤懑不平。有人把当年那个探险者称呼做“剥削与掠夺的始作俑者”。这也是不无道理的,哥伦布抵达西半球后,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来说,祸多于福。以基督徒自居的入侵者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主权,令他们尊严尽失、生灵涂炭。
以色列在1995年9月庆祝大卫王攻陷耶路撒冷3000周年,纪念活动会持续16个月。可是,庆祝活动却以一宗惨剧作为序幕:11月4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参加一个和平集会,发表完演说后数分钟,一个刺客开枪把他杀死。中东和平进程就这样给蒙上阴影;事件也表明,不单犹太人同巴勒斯坦人之间存有宗教分歧,连犹太人本身也没有一致的见解。
从1991年到1995年期间,有很多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50周年纪念举行:令美国卷入大战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同盟国进侵欧洲、解放纳粹集中营、同盟国在欧洲取得胜利,以及向日本投掷首枚原子弹。既然这些事件染满无数人的鲜血和泪水,有些人不禁质疑,记念这些事是不是真的值得。
这令人想到另一项重大的周年纪念:记念联合国在1945年10月成立。当时,人们就像终于找到一把带来世界和平的钥匙一样,对联合国寄予厚望。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最近为联合国辩护时说,这个机构已经取得很多成就。可是,联合国并没有实现它宪章所提出的目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的军队时常奉派出去维持和平,但那些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和平可以维持。直至1995年,联合国仍然没有为波折重重的世界新秩序带来一丝希望。
世界新秩序荆棘载途,真正神权统治却欣欣向荣!
有些人因为政治、经济、宗教都动荡不安,令他们看不出世界新秩序有什么前景,于是开始谈起世界新秩序大乱来。世事这方面的发展让耶和华见证人看到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惟独由上帝建造的新世界才能够在人类社会稳定立足。
在一些国家,冷战结束意味着耶和华见证人可以更加自由,可以在布达佩斯、基辅、莫斯科、布拉格、圣彼得堡、华沙,以及其他地方举行引人注目的国际大会。这些大会对耶和华见证人普世会众的安排起强化作用,也帮助他们加紧进行传道工作。由于这个缘故,难怪在东欧的一个地区,活跃见证人的数目由1991年的4万9171人升到1995年的15万3361人。同一时期,普世耶和华见证人的数目由427万8820人增至519万9895人。真正的神权统治从未如此兴旺过!
不错,数以百万计的人现正把将来寄望于耶和华上帝的应许,就是一个“新天新地,有正义住在其中”。(彼得后书3:10,13)这样做比仰望由世人带来的世界新秩序,真是明智得多。这个从一起步就已经东歪西倒的理想,快要跌得稀烂粉碎,不复存在!——但以理书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