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3/8 13-18页
  • 阿帕切族——足迹何处寻?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阿帕切族——足迹何处寻?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人中虎”
  • 早期历史
  • 剥取头皮由谁始创?
  • 居留地是解决办法吗?
  • 何去何从?
  • 阿帕切族的经济前景
  • 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 “我们的语言里没有污言秽语”
    警醒!2005年
  • 读者之声
    警醒!1998年
  • 印第安人痛失家园
    警醒!1996年
  • 他们的前景如何?
    警醒!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3/8 13-18页

阿帕切族——足迹何处寻?

“心狠手辣、举世无双”?却又英勇无敌、果敢顽强?他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向美军投降的最后一位阿帕切族领袖。1909年,他于俄克拉何马州辞世,终年80,死时据称已归信荷兰改革派。这位阿帕切族末代酋长原名戈亚弗拉,却以杰罗尼莫知名于世。

据称,墨西哥军队有一次被戈亚弗拉突袭,士兵惊惶失措,向“圣”哲罗姆呼救,杰罗尼莫就是由此得名的。约于1850年,在哈诺斯近郊处扎营的25名阿帕切族妇孺全遭墨西哥军队杀害。死者中包括杰罗尼莫的母亲、少妻以及三个儿女。据说,“杰罗尼莫终其余生对墨西哥人恨之入骨。”在报仇心切的鞭策下,他成了阿帕切族中最勇悍的战士酋长之一。

然而,对于在好莱坞电影剧情中总被描绘成反派的阿帕切族印第安人,我们所知多少呢?他们尚存人间吗?若然,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将来何去何从?

“人中虎”

阿帕切族战士(这个名字看来取自祖尼语的“阿帕殊”,意思是“敌人”)素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闻名。19世纪曾与印第安人屡次交锋的名将乔治·克鲁克称他们为“人中虎”。据一些权威透露,“其实打从公元1500年以来,阿帕切诸部族加起来,也从没有超过6,000人。”可是,寥寥数十名印第安战士却能以游击战术令整支敌军阵脚大乱、进退两难!

另一方面,据阿帕切族消息来源指出:“虽然阿帕切族被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和美国人描绘为嗜血的野蛮民族,事实却绝非这样。我们(阿帕切人)只在粮荒时才抢点东西吃,战争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报复行动,我们绝不会无事生非。”阿帕切族也委实受尽许多不公不正的对待哩!

在亚利桑那州的佩里多特有所圣卡洛斯市阿帕切族文化馆。其中的展品足以从印第安人的角度,对历史作不同的诠释:“外来移民一踏足我们的土地,就掀起不少敌意和改变。他们完全无视我们跟大地的深厚渊源。为了保护自身的文化传统,我们的先祖不得不赶退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和美国人。无奈我们终不能以寡敌众,更敌不过对方的先进武器,才被迫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条款。就这样,我们放弃了自由自在,浪迹天涯的生活,被迫住在居留地。”好一句“被迫住在居留地”,不知唤起多少印第安人的强烈乡情。在超过200万印第安人中(共计在美国有554个部落,加拿大则有633个家族群),约有50万人住在居留地。阿帕切族人口约为5万。a

早期历史

研究印第安人历史的大部分专家均一致认为,这些原始部落是从亚洲而来,经白令海峡,慢慢往东南方迁移的。语言学家更发现阿帕切语跟居住在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人的土语遥相联系。托马斯·马伊斯写道:“据现时估计,他们大概是于公元1000年至1500年间抵达美国西南部的。至于详细路线以及迁移步伐,人类学家们的意见则仍然莫衷一是。”——《阿帕切族》。

早期的阿帕切人为挣扎求存,不得不到邻近的西班牙裔墨西哥人那里进行劫掠。托马斯·马伊斯评论说:“公元1690年至1870年约二百年间,邻近地区长期遭阿帕切人大肆抢掠。然而,这也不足为奇——墨西哥地大物博,种种资源应有尽有,是个名副其实的丰饶角。”

剥取头皮由谁始创?

墨西哥人跟阿帕切族冲突连连,墨西哥的索诺拉州政府决定沿用古老的西班牙习俗,以赏金换取阿帕切人的带发头皮。然而,这种习俗其实早被英国人和法国人所采纳,并非由西班牙人所始创。

墨西哥人剥取头皮是为赏金,至于对象是阿帕切人不是已无关宏旨。1835年,墨西哥政府通过法例,规定把男性的带发头皮赏金定为100披索。两年后,法例再加进女性头皮的赏金为50披索,小孩的则为25披索。丹·特拉普在《对阿帕切族的征战》一书中写道:“这些法例简直与种族灭绝政策无异,可见灭族概念源远流长,绝非现代某国的构思。”他补充说:“阿帕切人本来没有剥取敌人头皮作战利品的习惯。”虽然奇里卡瓦人也偶一为之,却碍于“对鬼魂与死亡的迷信与恐惧”而有所顾忌。他说:“因此,剥取头皮的做法是墨西哥人采用在先,阿帕切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在后。”

特拉普说,矿工们“成群结队,兴致勃勃的追捕印第安人去。他们先把印第安人重重包围,然后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连妇孺也无一幸免。印第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就不足为怪了”。

到了后来,跟阿帕切族的斗争竟变成亚利桑那州的主要财源。据查尔斯·拉米斯指出:“为了维持跟阿帕切族的战争,(美国政府)作战部每年给亚利桑那州拨款200万美元。因此,为了强而有力、但却罔顾道德原则的理由,当局极不愿意看见和解局面,因为这么一来,滚滚财源就会付诸东流了。”

居留地是解决办法吗?

以侵略者姿态出现的白种移民跟土生土长的阿帕切族人冲突无止无休,联邦政府决定对印第安人实施居留地政策。这些居留地本是大片不毛之地,但当局却一厢情愿认为印第安人自有求存之道。这样,阿帕切人的居留地遂于1871-1872年正式设立。

1872-1876年间,奇里卡瓦族的阿帕切人被安置在独立的居留地。这些一向自由自在的游牧民族顿觉成了笼中鸟。虽然他们人数只得400至600,占地达273万6,000英亩之多,可是在这大片赤地上,他们根本无法狩猎,也无从采集野生植物来维持生计。政府每15天配给粮食一次,令粮荒稍得缓和。

尽管这样,白种移民仍然认为让奇里卡瓦族有独立的居留地徒然浪费了土地,阿帕切人大可全部安置在同一地区之内。1874年,德高望重的酋长科奇斯辞世以后,白人对族人仇视日深,密谋伺机要把奇里卡瓦族的阿帕切人赶走。后来事态发展怎样呢?“1876年,机会终于来到。两个贩卖私酒的人因不肯多卖点酒,被两名奇里卡瓦族人杀死。圣卡洛斯居留地的管理当局没有拘捕疑犯,反而派出大队武装人员,二话不说的就把奇里卡瓦族押送出居留地。这个居留地也自此关闭。”

然而,当局政策仍然容许印第安人自由进出居留地,令白种移民很不满意。正如《天涯路——印第安人习性与信仰》指出:“政府当局为顺应白种移民的要求,决定把阿帕切人各支流部落,包括圣卡洛斯族、怀特芒廷族、西贝奎族、通托族以及奇里卡瓦的无数族群,都一并归入圣卡洛斯市印第安人事务处的管理范围之下。”

于是,在同一个居留地内,最高峰期曾有成千上万的雅瓦派人、奇里卡瓦人和西阿帕切人隔邻而处。由于有些部落之间积怨甚深,居留地内弥漫着紧张与猜疑的气氛。对于居留地的种种囿限,族人有何感受呢?他们说:“要我们放弃昔日的自由生活,等于断绝我们在身心精神上的食粮。不自由,毋宁死。”

1885年,在知名战将杰罗尼莫率领下,一队奇里卡瓦人暗自离开居留地,逃往墨西哥去。纳尔逊·迈尔斯将军带同5,000士兵、400名阿帕切侦察队员,对当时只有16名男丁、12名妇女、以及6名儿童进行围捕。

1886年9月4日,杰罗尼莫终于不敌,被迫投降。他表示愿意重返圣卡洛斯居留地,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愿。原来居留地内的阿帕切人已全被当作囚犯,被解往佛罗里达州去;杰罗尼莫则要面对同一命运。他用土语慨叹说:“如风的自由日子恐怕已一去不复返!”诡计多端、一身傲骨的铁汉子无奈已变成阶下囚。

后来,当局容许他迁去西面地区,最远可达俄克拉何马州的斯尔堡。1909年,他就在那里与世长辞了。跟其他印第安人酋长一样,阿帕切族这位一代枭雄被迫在牢狱苦熬余生,含恨而终。

何去何从?

目前,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仍然设有几个阿帕切人的居留地。《儆醒!》通讯员曾到访圣卡洛斯居留地,并访问过几位阿帕切族领袖。以下是他们采访的经过。

5月一个炎热干燥的日子,我们实地采访印第安人居留地。哈里森·塔尔高和他的妻子对我们热情款待。哈里森身高6英尺,蓄着浓密的八字胡须,健谈,是圣卡洛斯民族议会成员。我们问他说:“阿帕切人目前需要应付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已经一落千丈。电视为害我族同胞,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其一是,他们已无心学习我们本土的语言。此外,失业也是个严重的难题,有些地区的失业人数占人口百分之60。我们区内开设了一些赌场,可是就业机会根本不多。况且,赌场也制造另一些问题,就是我族人民都在赌桌上花光他们本应用来付房租、买食物的福利金。”

至于族人的健康状况,哈里森毫不讳言说:“糖尿病是最大的健康难题。我们当中超过百分之20的人患糖尿病。一些地区的比率更高达百分之50以上。”他坦言,另一个祸端是由白人早于100年前已经种下的,就是滥用酒精。此外,“吸毒也为害不少”。至于吸毒问题严重,从区内路旁告示牌的标语则可见一斑。告示牌的内容包括:“自爱自重、切勿吸毒”,及“爱护大地。珍惜健康。切勿自毁前程”。

我们接着问到爱滋病的问题。他一脸愤慨地说:“同性恋是个潜伏的危机,且在居留地内正日渐流行。电视以及白人的种种不良嗜好正逐步腐蚀我们年轻的一代。”

至于居留地近年经历的变化,哈里森表示:“早于50年代,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按先后次序排列:一是宗教,二是家庭,三是教育,四是同辈压力,最后才是电视。今天,次序则刚好相反,电视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其次就是同辈压力——要他们放弃阿帕切族的生活,转而跟随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模式。教育仍然位列第三——不少阿帕切族人正争取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在大学,以及在居留地内数目日增的中学接受教育。”

“那么,家庭操有的影响力又怎样?”我们不禁问道。

“可悲的是,家庭的地位降至第四。宗教更名列榜末——不论是我族传统的宗教抑或白人的宗教亦然。”

“你本人对于基督教国看法怎样?”

“我们不满教会企图令我族同胞放弃传统信仰b,归信他们的宗教。路德会和天主教传教士在这里传教已经超过100年。五旬节会各支流的传教方式则较为感性。

“我们希望借助家庭观念,重新唤醒我族同胞的文化意识,令阿帕切语再见天日。以目前而言,这些文化已形同失传了。”

阿帕切族的经济前景

此外,另一位阿帕切族的权威人士则表示对圣卡洛斯居留地的经济前景抱很大信心。可是,他看出要吸引投资者注资本地的工程计划则谈何容易。一线初露的曙光是,当局已跟一家颇具规模的电讯公司合作成立圣卡洛斯市阿帕切电讯公司。这家公司将由乡村经济协会负责资助,不但可为阿帕切族提供不少就业机会,更能扩展及改善现时居留地内素质低劣的电讯服务。

此外,当谈到即将在居留地医院内设立的肾脏透析中心时,这位官员不禁露出自豪的神色。是项设施将令病人受到更妥善、更周全的医疗服务。他还向我们展示即将动工的圣卡洛斯商业中心重建蓝图。对于未来,他是抱乐观态度的,并认为良好的教育是成功的关键。“教育水平高,薪酬也高,生活水准也就自然提升。”

阿帕切族妇女素以编织草篮的手艺著称。据一本旅游指南所说,当地的主要行业是“狩猎、捕鱼、经营牧场、伐木、采矿、户外娱乐事业以及旅游业等”。

尽管阿帕切族人前路障碍重重、任重道远,他们正竭尽全力要与外面世界并驾齐驱。跟所有人一样,他们渴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受人尊重、过些惬意的生活。

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耶和华见证人探访阿帕切人,向他们宣讲耶和华上帝应许的新世界。关于这个地上乐园,圣经以赛亚书有以下一段美妙的描述:“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他们必不徒然劳碌。”——以赛亚书65:17,21,23;彼得后书3:13;启示录21:1-4。

耶和华定意要把人间种种自私腐败,以及败坏地球的人类消灭净尽,这个时刻已近在眼前了。(请参阅马太福音24章;马可福音13章;路加福音21章。)各国各族,包括印第安人,只要通过基督耶稣归向真神耶和华,就能为自己带来福乐。(创世记22:17,18)凡是渴望生活在洁净的地球,并甘愿顺服上帝的谦卑人,耶和华见证人均乐意向他提供免费的圣经教育。——诗篇37:11,19。

[脚注]

a 阿帕切族可分为各小族群,如西阿帕切人,其中包括北方及南方通托人、明布雷诺人和科约特罗人。东阿帕切人则包括奇里卡瓦人、梅斯卡莱罗人、吉卡里拉人、利潘人和基奥瓦人。其他旁支计有怀特芒廷的阿帕切人和圣卡洛斯的阿帕切人等。这些部落现在主要散居于亚利桑那州东南部以及新墨西哥州。——详情请参阅15页的地图。

b 《儆醒!》日后将出版探讨印第安人的宗教与信仰的文章。

[第15页的地图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北美洲

右面是放大了的地图

阿帕切人居留地

亚利桑那州

新墨西哥州

吉卡里拉人

阿帕切堡(怀特芒廷)

圣卡洛斯

梅斯卡莱罗人

[鸣谢]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3页的图片]

杰罗尼莫

[鸣谢]

Courtesy of the Arizona Historical Society/Tucson, AHS#78167

[第16页的图片]

民族议会成员哈里森·塔尔高

[第17页的图片]

科奇斯酋长被葬于奇里卡瓦族城堡内

卫星天线令居留地的居民得以收看电视节目

[第18页的图片]

在阿帕切族人葬礼上,死者亲属把石头放在坟墓四周。风中飘扬的丝带标志着罗盘的四个方向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