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11/8 16-19页
  • 古腾堡——令世界增添异采!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古腾堡——令世界增添异采!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黄金之城美因茨
  • 古腾堡天才横溢,富斯特财力丰厚
  • 理论实践
  • 印刷杰作
  • 经济困境
  • 古腾堡遗赠人间
  • 硕果仅存的《古腾堡圣经》
  • 独一无二的书
    警醒!2007年
  • 世上销流最广的书
    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 世闻点滴
    警醒!1998年
  • 以多种语文向人传讲好消息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1/8 16-19页

古腾堡——令世界增添异采!

《儆醒!》驻德国通讯员报道

在过去1000年,什么发明对你的生活影响至为深远呢?是电话、电视还是汽车呢?都不是。据许多专家指出,最举足轻重的发明要算是印刷机械化了。被公认为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约翰内斯·古腾堡(或译谷登堡)。古腾堡出身贵族,因此无须当见习学徒,一跃就成专才。

古腾堡的伟大发明被誉为是“德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他的印刷杰作《古腾堡四十二行圣经》的任何存世版本都是价值连城的珍藏。

黄金之城美因茨

古腾堡大概在1397年于美因茨市出生。美因茨人口约有六千,地处莱茵河畔。由于是当时各大市镇联盟的据点,故有黄金之城的美誉。市内的红衣主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美因茨尤以金工精巧著称。年轻的约翰内斯早已学会冶金手艺,包括雕制金属凸字。后来,因为政局动荡,他在施特拉斯堡过了几年的流放生涯,在那里教授和从事切削宝石的工艺。然而,他其实正在暗地里埋头研究一项新发明。古腾堡一心要把机械印刷这门学问推向更高境界。

古腾堡天才横溢,富斯特财力丰厚

古腾堡返回美因茨市后,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后来,他取得富斯特的经济支持,获贷款1600个德国金币;以熟练工匠年薪只得30个金币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富斯特是个精明的商人,看出古腾堡的大业有利可图。那末,古腾堡究竟有什么鸿图大计呢?

凭着敏锐的观察,古腾堡注意到不少东西都是大量生产和复制的。钱币与子弹都可以铸造复制就是一例。既然这样,把一页一页的文字复制,然后按次序排印成书又有何不可呢?那末,应从哪本书着手呢?古腾堡想到圣经,因为当时圣经十分昂贵,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拥有。古腾堡的宏愿是大量印制圣经,既要令成本比手抄本低廉,又要确保外观精美。他怎样着手呢?

一直以来,书本都得经人手传抄。抄写工作十分费时费力。事实上,早已有人懂得利用人手雕刻的木板作单页印刷。中国人毕升甚至发明以陶瓷制造术造字作印刷之用。古代的朝鲜人也懂得用铜字印刷官方的文件。然而,活字印刷需要一字一印,字印可随意再用作重新组合,而且活字数量庞大,当时还没有人想出复制活字的方法。一切看来只在等待古腾堡的来临。

由于古腾堡熟稔金工,他看出活字材料应用金属,不用木材或陶瓷。铸活字应用铸字盒,不用人手雕刻,不用放炉里烧。因此,他需要设计一个铸字盒,要能铸造26个字母的大小楷、连字、标点、符号及数字。算起来,要铸造的活字与符号约共290个,且各要有数十枚的复制品。

理论实践

首先,古腾堡选定用哥特式字体的拉丁语字母,也就是修士用来抄写圣经的花体字。凭着对金工的认识,他把每个字母、符号的反体形态逐一凸刻在小钢块上(图1),再把凸版压印在较软的金属,例如铜或黄铜的表面上,结果在冲压字模上就有了一个字母或符号的正面形态。

接着是古腾堡独具匠心的发明登场的时候了——一个作浇铸用的铸字盒。铸字盒大小若拳头,空心,上下敞开。先把某个字母的冲压字模放在铸字盒底部,再把合金溶液浇下(图2),以锡、铅、锑和铋为材料的合金迅速冷却而凝固。

这时,从铸字盒取出的合金即成了字母的反体凸版,也就是活字版。把上述工序重复,活字版即可大量复制。接着只要更换另一个字母的冲压字模,周而复始,任何数量的活字都可迅速复制。这个方法造出来的活字大小相同,正是古腾堡所要的印刷字模。

一切就绪,是印刷的时候了。古腾堡先选定圣经中的某个段落,用排字手托把活字版拼成词语及字句(图3),每行活字版左右对齐,再借助铅字托盘,把一页内文分成左右两栏(图4)。

最后,整页活字版被固定在印版台上,施墨后即可准备付印(图5)。类似酒榨的印刷机把油墨从活字版印到纸上,一份印刷品就这样诞生了。只要添加油墨,即可不断复印,直至所需数量完成为止。由于活字版可随意分拆及组合,排印新一页时可再用。

印刷杰作

1455年,古腾堡工场内15至20名工人终于完成了第一部印制出来的圣经。他们大概印制了180本圣经,每本圣经共1282页,每页分42行,排作两栏。至于装订以及标题与首字母的手绘装饰工序,则后来交由其他工匠完成。

你知道这部圣经共用了多少块活字版吗?按每页平均约二千六百个字母及符号来计算,假设古腾堡有六台排字机,每次处理三页排版,则共计需要约四万六千个活字版。由此可见,古腾堡发明的铸字盒可说是活字印刷术的大功臣。

对于这部印刷巨作,人们无不啧啧称奇:最不寻常的是每个字都在相同的位置上,这是手抄本绝不可能做到的。京特·韦格纳评论这部《四十二行圣经》时,盛赞这部杰作“不但行列整齐,字字匀称,而且精美绝伦,令历代同行无不拜服得五体投地”。

经济困境

然而,富斯特投资是为赚钱,那管它什么杰作不杰作。眼看回报似乎遥遥无期,两人的伙伴关系濒于破裂。1455年,圣经印本刚问世,富斯特终于决定中止贷款。古腾堡无力清还债项,且在法庭上败诉,被迫把部分印刷设备及印制圣经用的活字版交出来。富斯特随即聘用古腾堡的手下精英彼得·舍弗,开设了自己的印刷厂。这家名为“富斯特与舍弗”的公司就这样坐享了古腾堡辛苦建立的名声,后来成了世界第一家有名的商业印刷厂。

另一边厢,古腾堡也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印刷厂。一些学者认为15世纪某些书籍可能也是古腾堡的作品。无论如何,跟这部独具王者风范的《四十二行圣经》相比,其他书实在相形见绌。1462年,古腾堡再次倒运。天主教教廷权力斗争导致美因茨市被人纵火及大肆抢掠;古腾堡再次丧失了他的工厂。六年后,即1468年,古腾堡与世长辞了。

古腾堡遗赠人间

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迅速流传开来。到了1500年,德国60个市镇以及12个欧洲国家都开设了印刷厂。《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印刷术的发展俨如一场资讯革命。”“在随后500年,印刷技术虽然不断改良,可是基本工序却跟当初大同小异。”

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不再只是权贵的专利,因而令欧洲人的生活面貌完全改观。现在,平民百姓既能接收到新消息、新资讯,就不再对世事不闻不问。印刷术也令各国看出需要划一语言文字的标准,制订一套人人能看懂的书写系统。这样,英语、法语和德语经标准化后被保存至今。人们对书本的渴求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在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之前,全欧洲只有几千部手抄本可供阅读;可是古腾堡死后50年,欧洲印刷的书本已达数以百万计。

如果没有活字印刷术,欧洲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大概也只会胎死腹中。当时,圣经被翻译成捷克语、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及俄语,印刷机的发明使圣经得以被印制成数以万部。马丁·路德正是利用印刷品来传播他的宗教理念的。古腾堡时代前的种种宗教革命最后功败垂成,而马丁·路德却一举成功,正是因为他懂得尽用时利。无怪他把印刷机誉为上帝“将纯真宗教传扬于世”的方法。

硕果仅存的《古腾堡圣经》

现在存留于世的《古腾堡圣经》有多少部呢?至目前为止,据报约有48部仍然存留于欧洲及北美洲,部分已残缺不全。其中一部相当完好,极其精美的珍本收藏于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里。1996年,一个举世瞩目的发现是;在德国的伦茨堡一个教堂档案室内,有人发现部分《古腾堡圣经》的古本。——请参看1998年1月22日的《儆醒!》,29页。

今天,我们花费无几就可以拥有圣经,我们委实应该心存感恩!当然,这不是说《古腾堡四十二行圣经》唾手可得。它的市值是多少?1978年,美因茨市的古腾堡博物馆用了370万德国马克(现今约值200万美元)买下一部珍本。现在这部圣经的价值更是倍增。

那末,《古腾堡圣经》何以是印刷史上无出其右的珍品呢?古腾堡博物馆前馆长赫尔穆特·普雷瑟博士提出三大理由。首先,《古腾堡圣经》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第一部产品。其次,它是第一部印制出来的圣经。第三,这本书精美无比,令人叹为观止。普雷瑟博士认为《古腾堡圣经》把“哥特式字体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最登峰造极的杰作”。

毫无疑问,古腾堡的天才成就惠及所有种族文化的人。他把铸字盒、合金、油墨和印刷机结合起来,建立了这样的丰功伟绩。不错,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委实令世界增添异采。

[第16,17页 的图片]

1.用钢印模把字样压印在铜字模上

2.合金溶液浇在铸字盒中。经凝固后,即成活字版。

3.用排字手托把活字串成词语和句子

4.用铅字托盘把句子文字排成栏

5.整页字版被放在印版台上

6.古腾堡的铜像雕刻,制于1584年

7.现存的《古腾堡圣经》市值为数百万美元

[鸣谢]

Pictures 1-4, 6, and 7: Gutenberg-Museum Mainz; picture 5: Courtesy American Bible Society

[第16页的图片鸣谢]

Background: By Permission of the British Library/Gutenberg Bible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