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87 7/15 4-6页
  • 社工传道——对人有什么影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社工传道——对人有什么影响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社工传道的强大吸引力
  • 有什么成果?
  • 圣灵的标记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1年
  • 那一样更重要——你的教会抑或上帝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0年
  • 盈千累万的人已脱离教会——你应该同样行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5年
  • 他们怎样论及自己的教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守》87 7/15 4-6页

社工传道——对人有什么影响

事情发生于大约公元32年逾越节的时候(三、四月)。当时,耶稣施行神迹,仅以五块麦饼和两条小鱼喂饱了超过5,000名男女和孩童。(马太福音14:14-21;约翰福音6:1-13)百姓意识到耶稣所拥有的惊人潜力,便希望立他为王。很可能百姓以为耶稣会拯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当时耶稣有什么反应?

耶稣并没有徇众所请。反之,他“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约翰福音6:15)可是,群众并不就此罢休。次日,他们又再来到耶稣那里。耶稣察觉百姓别有用心,就对他们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然后,耶稣补充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翰福音6:25-27。

我们可以从这项记载学到什么教训?除了其他的事之外,这项记载清楚表明用物质利益吸引人是相当容易的事。可是,对属灵的事——具有恒久价值的事物——养成真正的体会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今日,人们从纯粹物质主义的角度去看事物的倾向比以前更甚。

社工传道的强大吸引力

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看来,先进的西方国家代表人所渴求的一切机会和物质利益——这些机会是他们在自己国内无法获得的。他们羡慕西方的繁荣,力图赶上西方的生活方式。差不多每个学生均受到鼓励把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视作导往晋升和成功之路的通行证。鉴于这样的背景,我们不难明白何以在这些国家里,外国教会所主办的社会计划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可是,这一切有些什么成果呢?

例如在东方,由于人差不多甘愿做教会要求他们做的任何事以求有资格获得赠品或救济品,以致产生了“吃教的基督徒”这个受人鄙视的称号。当然,最可悲的是,这种救济或援助一旦停止,人们对福音的兴趣亦随之消失。许多吃教的基督徒遂消失踪影。因此,在广东人当中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上帝爱世人,但世人爱奶粉。”

虽然大部分教会团体已不再执行救济计划(也许除了在灾难期间之外),但过去发生的事却留下了痕迹。对许多东方人来说,教会就是慈善团体。他们上教堂的唯一理由是要获得而非施与。他们看不出有为教会作出任何个人牺牲的必要。这种态度从例如他们不愿意为圣经书刊付出捐款一事足以见之。在他们的脑海里,教会所提供的东西应当是免费的。

人们往往利用教会以求达到目的,这种情形在教育方面最为显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人们把接受西式教育视为名成利就、出人头地的必经途径。据一项资料来源指出,在印度脱离英国独立时,印度的国会议员有百分之85曾在“基督教学校”就读。在远东,根据儒家的思想,受到良好教育乃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因此,许多人自然把采用西方教育方法和标准的教会学校视为平步青云的途径。许多东方的父母——通常是信奉传统宗教的——希望儿女能够进入教会主办的学校里就读,也许日后能够出国留学。因此他们很乐意上教堂,并且敦促儿女也同样行。

有什么成果?

与本国的教堂比较,在海外教堂里参加礼拜的人通常相当多。许多人从而获悉教会的主张及对基督教略有所知。但这种接触有帮助这些人明白圣经和圣经的信息吗?这种接触有真正使他们成为基督徒而切实跟从耶稣基督吗?

且以我们在较早时候提及的年轻人国栋为例。国栋上教堂已有一段日子。但有人问他现在是否已相信有上帝存在,他回答说:“不。教会从没有讨论上帝存在的证据。”事实上,国栋承认他并不肯定他的朋友当中有任何人相信上帝是一位个体,即使他们向来跟他一起参加礼拜。国栋说,他们上教堂仅是为了有机会学习英语而已。

另一位年轻男子从美国大学回家度假。有一个耶和华见证人上门探访他。他问见证人的聚会是否以英语举行。为什么他这样问?这个年轻人说,“我希望保持自己的英语水准。”见证人告诉他聚会是以当地语言举行的,目的是要在灵性上造益所有与会的人。但那个年轻人却说,他宁可参加每周举行两次的英语聚会。

甚至那些已受洗成为教友的人也在观点上没有什么改变。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仍然墨守以前的信仰或习俗,时常若非受到教会的认可便是得到教会的默许。例如在中国,教会容许天主教徒继续崇拜祖先,虽然在其他地方教会却禁止人这样行。在“基督徒”住宅的门口附近时常可以看见祈求门神赐福的匾额。在冲绳岛,教徒把当地诸神的兽像安放在屋顶的四角以求保护家人。

曾从教会的各项计划得益的人又如何呢?置身在新近获得的经济和物质安全中,这些人说解决今日难题的方法全在乎自己的努力。他们作出这样的声称绝非罕见。结果,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已完全与教会无关,或充其量只是与教会保持相当的距离。

各教会的传教士本有许多大好机会教导人认识圣经的教训。但他们并没有教导人听从耶稣的劝告,“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其他的]东西都要加给你们,”反而大力强调这些‘其他的东西’。(马太福音6:33)借着各种社会计划,他们在身体、医疗及教育方面向人提供许多帮助。可是,基本上说来,这些裨益都不过是属于暂时性质的。由于这些计划没有向人提供属灵的观点,它们时常反而促使人努力争取更多短暂的属世利益。

各教会本以宣扬福音为出发点,但结果在许多事例上反而提倡了西方物质至上的生活方式。不错,他们获得许多归信者。可是,正如我们在以上所见,这些归信的人当中有许多人变成比以前更加属世和更崇尚物质。耶稣论及他当日的宗教领袖说:“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矶汉拿]之子,比你们还加倍。”(马太福音23:15)在这种意义上说来,基督教国所作的努力——借着社会工作宣扬福音——产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耶稣基督所下的伟大命令是:“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在执行这个命令方面,基督教国的成就实在微乎其微。——马太福音28:19,20。

“不是每一个对我说‘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入天国,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到那天,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难道我们没有奉你的名讲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过许多神迹么?’但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1-23,《新译》。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