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9 3/15 24-25页
  • 以异教崇拜为基础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以异教崇拜为基础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9年
  • 相似资料
  • 基督教国日历上的异教节日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6年
  • “上帝的殿宇”可以跟希腊的偶像协调一致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7年
  • 天主教与巫毒教混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警醒!1984年
  • 天主教会在非洲大陆的今昔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9年
《守》99 3/15 24-25页

以异教崇拜为基础

在意大利众多古迹当中,罗马万神庙是最令游人印象难忘的历史名胜之一。这座神庙是古罗马建筑学上的杰作,也是世上少数仍能保持原貌的古代建筑物。万神庙在公元前27年由阿格里帕动工兴建,公元120年左右由哈德良皇帝重建。它的特色在于顶部高起成圆拱形,直径足足有43米阔,是古代最大的穹窿顶。“万神庙”这个名字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众神之殿”;它原本是一座异教神庙,现在却成了天主教堂。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转变?

公元609年,教宗卜尼法斯四世把这座荒废多时的庙宇改为“基督教”教堂,起初叫它做圣玛利亚圆厅教堂。据意大利耶稣会《天主教文明》杂志在1900年刊登的一篇文章透露,卜尼法斯计划把神庙用来“供奉基督教的所有殉道者和圣徒,尤其是童贞圣母玛利亚”。今天,天主教会把万神庙称为圣玛利亚殉道者教堂(又称圣玛利亚圆厅教堂)。教堂的名字充分表明,教堂的用途并不符合圣经。——参阅使徒行传14:8-15。

文章指出,“教会无需作多大的改动”,就可以把万神庙改为天主教堂了。“卜尼法斯遵从前任教宗格列高利一世所作的简单规定。格列高利擅长把异教神庙改为教堂,可说是一代宗师和典范。”那么,格列高利作了什么规定呢?

公元601年,格列高利写信给一名准备前往英国的传教士(当时英国仍然信奉异教),在信中提出以下的指示:“不必拆毁该国供奉偶像的神庙,只需毁掉庙内的偶像便可。……要是庙宇仍然结构良好,要把它由崇拜鬼魔之处转变为崇拜上帝之殿。”格列高利认为,要是异教徒看见自己以往的庙宇保持原貌,就会较愿意经常进去从事崇拜。格列高利说异教徒以往“宰杀大量牛只献给鬼神”,他希望“他们不再献祭给魔鬼,而是把牲畜留给自己享用,使赞美归于上主”。

此外,天主教会也在异教庙宇附近兴建供奉“基督教”主保圣人的教堂,以求“削弱”异教崇拜的影响力。教会又采纳了一些古代异教节日,改为“基督教”节日而加以庆祝。《天主教文明》评论说:“现今所有学者都深知,早期教会有些习俗和宗教仪式跟某些异教习俗颇类似。这些习俗在古代世界深入民心、历史悠久,对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都影响深远。由于这个缘故,教会宽大为怀、灵活变通,不但没有废除这些异教习俗,反而改为以基督教形式继续遵守。这样做既提升异教习俗的地位,也叫人耳目一新。教会以温和但有效的方式求同存异,赢得平民大众和有识之士的认可,也不致伤害他们的宗教感情。”

庆祝圣诞节是教会采纳异教节日的一个明显例子。12月25日其实是古代罗马人庆祝“无敌太阳生辰”的日子。

教会为了赢得异教徒的欢心,不惜背弃真理,采纳“深入民心”的异教信仰和习俗,容许自己的宗教跟异教融合为一。结果,教会变成了一个混合宗教,完全偏离了基督教的纯正教训。既然教会没有紧守信仰,一度用来崇拜罗马“众神”的万神庙摇身一变,成为供奉马利亚(玛利亚)和各“圣徒”的天主教堂,其实也不足为怪。

很明显,单凭改换庙宇的供奉对象或名字,并不足以把“崇拜鬼魔之处转变为崇拜上帝之殿”。使徒保罗问道:“上帝的殿宇跟偶像哪里可以一致呢?……耶和华说,‘所以,你们要从他们当中出来,同他们分离,不要再摸不洁的东西’;‘我就收纳你们’。‘我会做你们的父亲,你们会做我的儿女,这是全能者耶和华说的。’”——哥林多后书6:16-18。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