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问……
我怎样才能与兄弟姊妹和睦共处?
兄弟姊妹们全都喜欢争吵打斗!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尽管据报美国每年有超过十万儿童用刀或枪对付兄弟或姊妹,一位研究家庭暴力的专家却叹息说:“大多数人仍把兄弟姊妹间的暴力事件看作等闲。”
因此,你也许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与兄弟或姊妹修好,虽然你们大家经常闹意见。可是,小小的冲突即使不会酿成暴力,却仍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例如,年轻的卡米尔谈及她和姊妹争吵时,父母有什么反应:“父母憎恶这样的行为。他们对此深恶痛绝——打架使他们气恼。”更重要的是,经常争执会惹起恶念和不良的情绪,圣经说:“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各书3:16。
前期的一篇文章曾列出多项原因,解释年轻的家庭成员何以时常发生摩擦。a原因包括:缺乏愿意分享的精神,缺乏私生活,后继家庭的紧张和嫉妒等。据箴言14:6说,具有了解力可以使你得益,因为“聪明人易得知识。”换言之,你若了解到彼此不和的原因,就较易想出与兄弟或姊妹和睦相处的方法。以下有几项肯确的建议。
以沟通防止争吵
箴言26:20说:“火缺了柴,就必熄灭。”这项原则时常应用在防止林火蔓延之上,方法是掘出防火线——一些清除了一切树木的土地。火势若已经开始,从理论上说来就只能蔓延到这些地区,然后就熄灭了。你可以应用同一原则来防止——或至少减缓——兄弟姊妹之间的意见冲突。方法如何?在争执变成光火之前彼此沟通及力求和解。
例如,难题的症结是缺乏私生活吗?若然,那么在争执未曾恶化之前,可以大家坐下来规划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我可以在什么时候独用房间,你又可以在什么时候独用。”)然后遵从“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这项训示,大家切实尊重协议。(马太福音5:37)若有事情发生需要作出调整,要先让对方知道而非未经通知就突然作出改变。
你们为物品的拥有权发生争执吗?一位少女诉苦说:“我的继妹时常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就用我的东西。她甚至使用我的化妆品,还要厚着脸皮说我没有买到适当的一种!”你可以请父母作最后的调停人。但较好的作法是,在大家平心静气的时候一起坐下来商谈。试图在借物方面达成一些大家同意的规则,其中之一是,在使用之前要征求物主同意。当然,正如处理其他许多事情的方式一样,其实马太福音7:12的金规便是要诀:“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因此要彼此沟通!要努力和解。立下一些明确具体的规则。这样就能够在火势燎原之前加以“熄灭”!
“不公道!”
一位少女抱怨说:“我妹妹想要的所有东西都如愿以偿,但我想要的,父母却完全不予考虑。”这话听起来很熟悉吗?可是,请留意“所有东西”和“完全”这两个极端的字眼。情形真的那么可怕吗?我们气恼时往往有把情况的严重性加以夸大的倾向。圣经鼓励我们说:“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合理。”(腓立比书4:5,《新世》)合理一词的实际意思是“让步”和“不斤斤计较法律条文”。期望从不完美的父母受到完美的待遇是合理之举吗?期望别人以绝对平等的待遇给予两个不同的人是合理的要求吗?当然不是!
太快抱怨父母不公道是危险的,这从圣经的一个例证可以见之,那便是约瑟的故事。约瑟的诸兄由于他受父亲宠爱而憎恨他。可是,当约瑟的诸兄在远处放牧羊群时,雅各显然对其他儿子也深感关怀,于是差遣约瑟去看看他们是否平安。同样,你若认为一位兄弟或姊妹受到父母“特别宠爱”,你也许会发现这种愤愤不平是没有根据的。——创世记37:1-4,13。
你若有后继兄弟或姊妹,谨记这点尤其重要。《青少年》杂志有一篇文章说:“在平等和公道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人各有自己个别的性格和个别的需要……与其希望获得相同的待遇,不如看看后继父母是否努力供应你们各人的需要。你若觉得自己的需要未受到适当照顾,然后才和后继父母谈论这件事。”
有兄弟姊妹是福分?
这句话有时似乎很难令人相信——特别是在激恼的时候。可是,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的一项时常受人忽视的良助便是想及有兄弟姊妹的益处!儿童精神科医生库默(James Comer)提醒我们说:“兄弟姊妹间的冲突是童年如此显著的特色,以致我们有时忘记了自己的同胞也是同伴和朋友。”有七个兄弟姊妹的黛安表示同感说:“有兄弟姊妹是一件乐事,这样就不愁没有谈伴和分享乐趣的人了。”
她的兄弟丹尼斯补充说:“我们时常有人可以交换意见。”安玛莉和她的兄弟安德烈同样感到彼此作伴的益处,说:“你虽然能和朋友出外游玩,兄弟姊妹却随时可以和你作伴。你若想游戏、运动或逛公园,就随时有人陪你。”唐妮看出另一个切合实际的好处,说:“你会有人和你分担家务。”有些人把兄弟姊妹描述为“特别顾问和听者”,因为“他们了解我的处境。”
此外,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未来的裨益。年龄稍长,你便会在与别人相处方面经历到如今与兄弟姊妹相处的同样难题。嫉妒、财产权、不平待遇、缺乏私生活、自私、性格不同——这些难题乃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你可以把和兄弟姊妹相处看作一种训练,帮助你学会处理各种引人入胜,也时常令人困惑的人际关系。
仰望上帝
可是,谋求家庭和睦的最大动机是你深知这样行可以改善你与上帝的关系。17岁的安德烈回应圣经在约翰一书4:20所说的话,他说:“你若不能与看得见的人和睦共处,又怎能与看不见的耶和华和睦共处呢?”
大家都承认,记着这话并非易事。安玛莉自认:“在与人彼此冲突时,有时你并不想到这样行会影响到你与耶和华的关系。你只想到怎样使对方屈服或自己出一口气。”可是,若要继续蒙上帝嘉许,你就必须“在你所行的道路上,要步步仰望主。”——箴言3:6,《当代圣经》。
这并非意味到你永不会和兄弟姊妹意见相左。但是你可以学会在有不同意见时避免“苦毒、恼恨、愤怒、嚷闹。”(以弗所书4:31)例如,一位15岁的女孩以前惯于找机会向兄弟姊妹惹是生非。但在研究圣经并将圣经原则应用于生活上之后,她说:“我不再惹是生非了,反而极力加以避免。”你何不试试同样行呢?若然,你也许会发现,有个兄弟或姊妹毕竟不是那么糟。
[脚注]
a 参看1988年3月15日《守望台》杂志的“青年人问……和兄弟姊妹相处何以这么困难?”一文。
[第22页的精选语句]
“在平等和公道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人各有自己个别的性格和个别的需要”
[第21页的图片]
兄弟或姊妹若偶然比你获得较多的关注,不要贸然认为这是不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