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维护自由?
在印尼的伦阿斯登克洛克小镇上,不同的族裔多年来一直和平共处。从表面上看,大家互谅互让,但这种情况到1997年1月30日就终止了。当天是宗教节日,一个信徒在半夜差不多3点钟开始击鼓,结果掀起了一场暴乱。鼓声吵醒了另一个宗教的信徒,他愤然辱骂邻居。两人各不相让,怒气冲冲地互相谩骂,向对方扔石块。天破晓了,争吵的人越来越多,争吵渐渐演变成为一场暴乱。到当天晚上,暴徒已摧毁了两座佛教庙宇、四座教堂。《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这件事的时候,以“不容异己的火花煽起了种族暴乱”为标题。
在许多国家,少数民族的权利尽管有法律保障,他们却往往成为不容异己精神的受害者。很明显,立法保障自由并不能针对问题的核心。虽然表面上大家相安无事,但这并不代表,心底里大家不会互相排斥。假使有朝一日情况改变了,歧视的风气可能到处弥漫,隐伏的不容异己精神很快就会露出苗头来。受排斥的人即使没有直接遭受迫害,也可能成为仇视的对象,连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利都可能被扼杀。人可以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呢?
针对问题的核心
遇到一些跟自己有别或异乎寻常的事物,尤其是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们很自然就加以抗拒,或表示怀疑。这是不是说,我们不能宽容待人呢?联合国出版的《消除对不同宗教或信仰的排挤和歧视》指出,“就宗教信仰而论,不容异己和歧视的行为是由两大因素促成的”,这两个因素就是无知和缺乏了解。不过,无知这个因素是可以消除的。怎样消除呢?通过均衡的教育。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一篇报告评论:“教育可能是对抗歧视和不容异己行为的基本方法。”
这样的教育应该以什么为目标?《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建议,“提倡宽容的教育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抵消恐惧外人、排斥异己的坏影响,帮助年轻人培养独立的判断力、严谨的思考力、合乎道德的推理能力”,而不是助长宗教不容异己的精神。
不用说,传播媒介对倡导“严谨的思考力、合乎道德的推理能力”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许多国际组织都承认,传媒深具影响力,既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思想,也能加深人的相互了解。传媒如果要致力于提倡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像某些媒体那样助长不容异己的精神,就必须以可靠、客观的新闻报道为出发点。新闻工作者有时也要逆舆论的潮流而行。他们必须对事物作客观的分析,发表不偏不倚的评论。但这样做足够吗?
对抗不容异己精神的良策
宽容不等于让人人都意见一致。人与人之间总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有些人也许觉得,别人的信仰一无可取,甚至公开表达自己的异议。不过,只要他们没有造谣中伤,使群众产生偏见,我们就不能说他们是不容异己的了。当一个团体遭到迫害、成为某些特殊法律的攻击目标、被社会排斥、受禁制,或在实践信仰方面受到诸多掣肘,那么不容异己的精神就彰彰可显了。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人甚至不惜除灭异己,其他人却甘愿为自己的信仰牺牲。
人可以怎样对抗不容异己的行为?方法就是把这样的行为公之于世,正如使徒保罗公开揭露当日的宗教领袖不容异己一样。(使徒行传24:10-13)要是可行的话,对抗不容异己行为的上策,就是防患未然:提倡宽容的态度,教育大众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关于消除不容异己的行为,上文提到的联合国报告评论:“人所以排斥别人的信仰,歧视他人的宗教,归根究柢,都是因为人的思想出了问题。由此可见,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从纠正人的思想方面入手。”这种纠正思想的教育也许能够促使人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信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写道:“宽容是有坚定信念的人的美德。”多明我会修士克洛德·热弗雷在《改革》周刊写道:“真正的宽容以坚定的信念为依据。”人的信仰要是已经令自己心满意足,他不会动不动就觉得别人的信仰威胁自己。
耶和华见证人发觉,要有更大的宽容度,就必须多跟不同信仰的人交谈。耶稣预言“这个王国的好消息会宣讲开去,遍及世人所住的全地,对所有国族作见证”。见证人认真实践耶稣的吩咐,公开向人传讲福音,这是人所共知的。(马太福音24:14)他们传道的时候,常常听到信仰各异的人,包括无神论者在内,表达他们的信仰或见解。见证人也做好准备,随时向愿意聆听的人讲解他们的信仰。这样,他们就能够增长见识,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情况下,要倡导宽容的风气就容易多了。
宽容、自由以及其他事情
事实上,不少人都用心良苦,有的还共同努力去提倡宽容的态度,但很明显,宗教不容异己的精神始终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我们还欠缺一些重要的东西,才能把目前的情况彻底改变过来。法国的《辩论世界报》(Le Monde des débats)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在现代社会,人民往往在感情上和灵性上感到空虚。法律能够保障宗教自由,免得宗教自由受到侵犯。法律不但能够,而且也应当保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无缘无故遭受歧视。”
《民主与宽容》一书坦言:“我们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才能使互相谅解、互相尊重成为世界通用的行为标准。”虽然目前在多个国家,包括法国在内,宗教自由正面临威胁,圣经却应许,不容异己的行为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到时,普天之下人人都团结一致,彼此亲如手足,全地都弥漫着互爱互重的气氛。人类再也不会因无知而受害,上帝的王国会教导他们学习耶和华的行事方式,满足他们在知识、感情和灵性上的需要。(以赛亚书11:9;30:21;54:13)全地的人民将要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享有不折不扣的自由。(哥林多后书3:17)你只要对上帝为人类所定的旨意有确切的了解,就必定能够对抗愚昧无知、不容异己的行为。
[第11页的附栏或图片]
宗教面临威胁
近年来,法国政府企图打击国内的耶和华见证人,不许他们跟其他认可的宗教享有同一的待遇。近日政府当局还向见证人所接到的捐款征收重税。其实,这些款项都是为了资助他们的宗教活动而捐赠的。法国官方强索5000万美元的税收(税款加罚款),目的显然是要使这群为数约20万的基督徒和他们的友人一概陷于瘫痪。这么公然的宗教歧视行为,委实跟法国所倡导的自由、博爱、平等原则大相径庭。
[第10页的图片]
不容异己的精神常常触发暴行
[第12页的图片]
法国政府的一些官员罔顾耶和华见证人的宗教活动,硬说他们不是宗教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