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闻点滴
拯救藏书
现今,有数以百万计的书籍变得陈旧、破损和受到污染。《莱比锡人民报》指出,单在德国一地,就有六千多万本书因为上述原因而被收回,无法继续供人使用。利用人手翻新这些书籍的确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莱比锡保护书籍中心的技术主任,韦希特尔博士说:“用人手翻新一本书的同时,又有四至五本书逐渐破旧了。”由于这缘故,这个中心正积极发明一些机器,希望能够一次翻新大量的书籍。其中一副机器是除酸机,这副机器每年在一班制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处理十万本书。此外还有一副特别的机器,可以把纸张的底和面分开,然后在中央夹上一张薄薄而坚韧的纸,使原本的书页更牢固。这副机器每日可以处理2000张纸,但人手每天就只能够处理100至200张,这个方法也可以把每张纸原有的百分之94保存下来。所以,不但图书馆和档案库,甚至有些个别的人也把藏书送到这个中心去翻新。
朝圣者袍服
许多游客前往意大利一些天主教圣地观光的时候,都被拒诸门外,因为他们所穿的时常都是汗衣短裤,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但现在他们可以借着披上一件“朝圣者袍服”游览这些名胜了。这是一件长至及膝的米白色袍子。中性,尺码不分大小。在威尼斯和罗马都有发售。在罗马,当地发售的袍子更绣上教宗的纹章,上面有“禧年2000”字样。但是,人是不是穿上这样的袍子,就一定可以在所有天主教堂出入呢?不一定。他们可以穿上袍子参观威尼斯的元老院。不过,许多男性游客即使购买和穿上了这些袍子,依然被拒进入圣彼得长方形廊柱大厅。意大利《晚邮报》指出:“宗座的人事科认为,这种袍服只适合女性使用,男性就不能接受了,因为他们觉得,男子露腿走进教堂实在是‘不成体统’。”
亲亲养子女
夫妇计划收养孩子的时候,有时会一厢情愿,以为孩子总是天真活泼,难题总是可以迎刃而解,彼此总是可以互相体谅。可是,正如巴西《圣保罗州报》报道,有时事情不一定这么理想。心理学家埃洛伊兹·马顿指出:“一般来说,夫妇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不如意的情势。”圣保罗大学教授米里亚姆·德比亚斯·罗萨也指出,到难题出现时,夫妇就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一直想象,养子养女会永远感激他们”。她指出,其实人是不会永远开开心心的,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夫妇很多时就归咎于他们跟养子女没有血缘关系,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她表示,其实夫妇必须对养子女表现真挚的关怀和爱护,“仅是抱着慈悲济世的精神,供养他们衣食所需,这是不够的”。他们还得跟养子女建立一种亲密的个人关系。
羊毛唾手可得
牧人可以怎样一方面取得羊毛,又不致叫羊群受惊或受损伤呢?在澳大利亚,牧人在羊群的血管内注射一种蛋白质,使羊群体内的蛋白质水平提升长达24小时之久,因而使羊毛和羊皮之间的紧贴度可以减低。借着这个方法,羊毛可以完整地脱落,新的羊毛也可以再生。羊毛会在大约一星期内脱落,所以牧人会预先替羊群披上一个网,用以承接脱落的羊毛。这个方法不但可以改善羊毛的素质,还可以一次把羊毛脱掉,又可以减少羊群受虱患和皮炎所苦。由于无须使用任何化学品,羊群也不致受惊。据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一间工厂的发言人指出,这种剪羊毛的新方法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受欢迎。不过,在某些国家,例如英国,牧人在剪羊毛的时候,就必须顾虑到当时的天气,要是牧人替羊群注射过蛋白质之后,气温突然下降,这样,羊毛脱落的时候,羊群就会由于寒冷而着凉了。
冰川解冻后的惊人发现
地球气温不断上升,高山冰川不断融解,结果导致许多惊人发现。1991年,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边境地区,积聚已久的冰雪开始渐渐融化,露出了许多史前时期猎人的木乃伊残骸。1998年8月期间,当局宣布要在意大利北部某些山区清理被人发现的残骸,例如士兵的尸首,和一些未经引爆的手榴弹和炮弹。这些东西全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遗留下来的。原来当时该区是个战场,意大利和奥地利军队曾在这个战场上展开激烈的战斗。意大利的《晚邮报》报道,在清理这些残骸期间,“当局劝吁所有市民,尤其是游客和远足者要特别小心”,要向当局清楚查询路线图,因为“不时有爆炸的事件发生”。许多被发掘出来的物品都是相当危险的,发掘的人往往因而被炸重伤或身亡。
压实的土壤
《新科学家》周刊报道,在欧洲,有3000万公顷的土壤“由于被压实而完全失去生产力”。德国基尔大学做了一个研究,发现重型拖拉机只要在同一块农田上行驶六次,要是每个轮子滚动时向下所施的压力达5吨的话,那么百分之80在地面以下约1米深的无脊椎小生物,例如蛛形网动物和幼虫就会被消灭。但这些微小生物其实有助土壤保持肥沃,小生物既被灭绝,土地收成自然减少。由于植物的根无法深入被压实的泥土里,在干旱的季节就会枯萎。此外,雨水既不能渗入深土里,就会把表面的泥土也冲走了。所以,不断用拖拉机翻土其实反而使土壤恶化,因为这只会把深入地底下的土壤越压越实罢了。德国的科学家认为,采用浅耕法,意思是,只把8厘米深的泥土翻松,然后耕作。这样土壤受破坏的程度就可以减低三分之一了。
资讯过多
一份有关资讯科技管理的报章,《加拿大电脑实况》指出:“鉴于科技日新月异,通讯工具层出不穷,结果在工作地方出现了一种对人健康有损的新灾害,就是由资讯过多引致的紧张和压力。”驻康涅狄格州斯坦福的皮特尼·鲍斯公司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白领阶级每人每天平均“以不同形式”接收或发送“估计190个信息”,包括通过留言信箱、电话、传真机、传呼机、电子邮件等。该报指出:“这意味着,至若干程度,这些人的工作是要不断回复收到的信息,结果叫他们疲于奔命、应接不暇。”调查发现,大部分员工其实较喜欢直接跟人接触,或用电话同人交谈。研究员建议,“公司该为所有员工定立指引,教导他们怎样适当和正确地使用这些通讯工具”,借此减低资讯过量而引致的不良影响。
吸烟愚不可及
《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荷兰最近做了一个研究,指出“吸烟人士患痴呆症和早老性痴呆病的机会比平常人高出一倍有多”。他们调查过6870个年龄超过55岁的人,发觉吸烟者比从没有吸烟的人患早老性痴呆病的机会高出2.3倍。戒了烟的人的患病率就略为高过从没有吸烟的人。早老性痴呆病是由于脑细胞逐渐损坏而引致的疾病,是“痴呆症当中最常见的一种”。
无从破译
《今日印度》杂志指出:“要是有人可以解释印第安人书写文字的意思,他就很可能成为诺贝尔奖金得奖人之一了。印第安人的文字,连同意大利埃特鲁斯坎人的文字,是最后两种于青铜器时代遗留下来,但至今还没有给人破译的文字。”原因之一是,直至目前为止,人还没有发掘到任何刻有双语的工艺品,可以有助破译印第安人文字的符号。比方,拿破仑手下曾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其上的碑文是用象形文字、埃及的通俗文字和希腊文字所刻的,于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给破译了。后来,亨利·罗林森发现了比索通铭文,他从其中找到一些线索,从此解开了苏美尔楔形文字的谜。但可惜至今依然没有人可以解读印第安人所写的文字,人只能够从笔划看出,印第安人书写的文字是从右至左,而且可能是根据音节写成的。他们的文字多半是由符号组成,约莫有4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