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真的可以快乐又满足吗?守望台2013年 | 4月1日
-
-
封面专题:你可以活得快乐又满足
人生真的可以快乐又满足吗?
“我们一生的年日不过七十岁,特别强壮的可能活到八十岁。劳碌终生,不过是烦恼痛苦”。——诗篇90:10
圣经的这番话说得一点没错。人生在世,确实要面对许多“烦恼痛苦”。既然如此,你也许会想:人要活得既快乐又满足,真的可能吗?
就以84岁的马丽亚为例,她年轻时充满活力,干劲十足,现在却行动不便,要终日待在家里。她的思维仍十分活跃,但身体却不听使唤了。处于这样的境况中,她还能感到快乐吗?
你又怎样?你也许觉得,自己 很难拥有快乐的人生。你的工作也许单调乏味,或令你十分疲累。别人也不一定欣赏你在工作上付出的努力。就算你现在有点成就,你也可能对未来缺乏安全感。有时,你或许会感到寂寞或意志消沉。又或者,你家里经常吵吵闹闹。你甚至可能有亲人刚刚去世,因此十分悲痛,就像安德烈那样。安德烈跟他父亲的感情非常好,但父亲突然生病去世,令安德烈大受打击。安德烈觉得,自己也许永远不能摆脱内心的悲伤和空虚。
即使我们正面对不少烦恼、痛苦,我们还是需要知道,到底人怎样才能活得快乐,才能感到满足。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耶稣身上找到答案。耶稣基督生活在大约2000年前,虽然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的一生过得快乐又满足。我们效法他,便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
-
耶稣——为什么他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守望台2013年 | 4月1日
-
-
耶稣——为什么他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耶稣在地上时,他的生活真的很快乐、很满足吗?他显然自小生活在贫穷的家庭里,长大后生活也不富裕。圣经还说他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路加福音9:57,58)此外,他被人憎恨、毁谤,最后还被仇敌害死。
你也许会想:“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快乐呢?”可是,耶稣的一生之所以过得快乐又满足,跟上述的外在条件和情况无关,而是由于另外四个因素。让我们看看这些因素是什么。
1.耶稣的人生有明确的目的,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
“我的食物就是遵行那位差我来者的旨意”。(约翰福音4:34)
耶稣努力通过自己的所言所行,去达成他的天父耶和华a的旨意。遵行上帝的旨意为耶稣带来很大的满足和快乐。正如上述经文所载,他把遵行上帝的旨意比作进食。请留意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个比喻。
耶稣是在某天的中午说出这句话的。(约翰福音4:6)那天,他在崎岖的撒马利亚山区走了整个上午,因此他当时肯定饿了,但当他的门徒催促他吃东西时,耶稣却用了以上的话来回应他们。(约翰福音4:31)这句话表明,执行上帝的工作令耶稣得到满足和力量,就像吃过东西一样。一个经常有这种感觉的人,肯定活得很快乐。
2.耶稣深爱天父
“我爱父亲”。(约翰福音14:31)
耶稣跟他的天父耶和华上帝亲密无间。由于深爱上帝,他努力彰显上帝的圣名和帮助人认识上帝的旨意和特质。耶稣的言语、行为和态度,都跟他的天父一模一样,因此当人看到耶稣时,就仿佛看见上帝一般。由于这缘故,当他的门徒腓力对他说“求你让我们看看父亲”时,耶稣回答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亲。”(约翰福音14:8,9)
此外,也由于深爱天父,耶稣完全服从上帝,就算死也在所不惜。(腓立比书2:7,8;约翰一书5:3)对天父的这份爱,令耶稣活得既快乐又满足。
3.耶稣深爱人类
“人为朋友捐弃生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约翰福音15:13)
由于身心不完美,我们的前途十分黯淡。圣经说:“罪通过一个人[亚当]进了世间,死又通过罪而来,于是死就传给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我们不能凭自己的力量摆脱罪所带来的恶果,就是死亡。(罗马书6:23)
值得欣慰的是,耶和华仁爱地提供了一个拯救人类的方法。他让自己完美无罪的儿子耶稣降生为人,并容许他受苦、死去,好救赎人类脱离罪和死的奴役。耶稣深爱天父和人类,所以他乐意服从上帝,为人类捐弃自己完美的生命。(罗马书5:6-8)由于对人有这种无私的爱,耶稣活得很满足、很快乐。b
4.耶稣知道天父爱他、悦纳他
“这是我的儿子,是我所爱的,是我所悦纳的。”(马太福音3:17)
耶稣受浸时,耶和华从天上说了以上的话,公开表达对儿子的爱和悦纳。因此,耶稣能够非常肯定地说:“父亲爱我”。(约翰福音10:17)由于知道天父爱他、悦纳他,耶稣能够勇敢地面对别人的反对和批评,甚至在面对死亡时也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约翰福音10:18)毫无疑问,天父的爱和悦纳令耶稣感受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
耶稣确实拥有十分快乐的人生。我们要是效法他,人生也必同样美好。请继续看下一篇文章,看看耶稣在这方面给了门徒哪些劝告。
a 圣经指出,耶和华是上帝的名字。
b 如果想知道耶稣的牺牲为什么能救赎人类,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辨明圣经的真理》第5章。
-
-
效法耶稣,就能过快乐满足的生活守望台2013年 | 4月1日
-
-
效法耶稣,就能过快乐满足的生活
“基督怎样行事,[我们]也应当怎样行事。”——约翰一书2:6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说,耶稣的一生过得十分快乐、满足。因此,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效法耶稣,听从他的劝告。
根据圣经的约翰一书2:6,这正是耶和华希望我们做的。按照基督的方式行事,意味着我们在生活的每方面都听从他、效法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上帝的悦纳,并且活得快乐又满足。
耶稣曾教导门徒许多很好的原则,当中不少都是在他一个著名的演讲“登山宝训”中提出的。我们实践这些原则,就能像基督那样行事。下文会谈谈其中几个原则,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在生活上加以应用。
原则:“自觉有属灵需要的人有福了”。——马太福音5:3
这个原则为什么能帮助人过快乐的生活:
耶稣指出,人天生有属灵的需要。换句话说,我们与生俱来就想知道以下一类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什么活在世上?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苦难?上帝真的关心我们吗?人死后会怎样?我们必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过快乐满足的生活。耶稣知道,只有上帝的话语圣经能给人可靠的答案。为什么?他对天父说:“你的话语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上帝的话语真的能帮助我们满足属灵的需要吗?
真人真事:
埃萨是一个流行摇滚乐队的主唱,并快要成名。虽然这样,他仍感到若有所失。他说:“虽然我喜欢玩音乐,但内心还是感到有点空虚。”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耶和华见证人。埃萨说:“我向他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一一引用圣经来回答,而且答案合情合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开始跟他学习圣经。”圣经知识打动了埃萨的心,促使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耶和华。他说:“过去,我的生活充满烦恼,不是要应付这个难题,就是得解决那个困难。现在,我的生活快乐多了。”a
原则:“慈悲的人有福了”。——马太福音5:7
这个原则为什么能帮助人过快乐的生活:
慈悲就是对人有怜恤之心,待人仁慈体贴。耶稣常常对患病和困苦的人表现慈悲。他深切地同情他们,并主动消除他们的痛苦。(马太福音14:14;20:30-34)我们效法耶稣待人慈悲,自己也会更快乐、更满足。(使徒行传20:35)我们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那些面对难题的人,或做点事帮助他们,这都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痛苦。有什么例子证明,待人慈悲确实能使人活得更快乐呢?
玛莉娅和卡洛斯
真人真事:
在表现慈悲方面,玛莉娅和她丈夫卡洛斯是我们的好榜样。玛莉娅的母亲已经去世,后来她那患了糖尿病的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经常卧病在床。于是,玛莉娅和卡洛斯将父亲接到家里,并悉心照顾他。有好些晚上,他们都要彻夜照顾父亲,无法好好休息,父亲的病情恶化时,他们甚至要连夜将他送医院。他们承认,有时真的觉得非常疲累。但他们就好像耶稣所说,因为待人慈悲而得到快乐。他们知道自己能够给父亲所需的照顾,因而得到很大的满足感。
原则:“促进和睦的人有福了”。——马太福音5:9
这个原则为什么能帮助人过快乐的生活:
我们努力促进和睦,为什么就能活得更快乐、更满足?其中一个原因是,这可以使我们跟身边的人享有更好的关系。圣经劝勉我们说:“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尽力跟所有人和睦相处。”(罗马书12:18)“所有人”也包括我们的家人和那些信仰跟我们不同的人。跟“所有人”保持和睦,真的能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吗?
奈尔
真人真事:
请看看一个叫奈尔的女子的经历。多年来,她在生活中要承受许多压力,以致她必须很努力才能跟别人,特别是跟自己的家人保持和睦。大约15年前,她的丈夫抛弃了她,此后她要独力抚养儿女。她有一个儿子曾染上毒瘾,行为经常失控,有时还会出言恐吓她和她的女儿。奈尔认为,是圣经知识给了她力量,使她能够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也能跟人保持和睦。她尽量不跟人争吵,也努力待人仁慈,学会同情和谅解别人的处境。(以弗所书4:31,32)她深信,正是因为学会促进和睦,她才能在不利的情况下跟家人和其他人享有良好的关系。
拥有光明前途,人生更加快乐满足
我们听从耶稣的劝告,就能拥有心满意足的生活。不过,我们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希望。如果我们的结局只是衰老、生病和死亡,这样的“前途”又怎么会令人快乐呢?很可惜,这些正是人生的实际情况。
可是,我们无须灰心,因为耶和华已经预备了许多美好的福分,要赐给所有努力按照耶稣的方式行事的人。耶和华应许,他不久就会带来一个正义的新世界,到时忠于上帝的人能够像上帝原本定意的那样,享有完美的健康和永远的生命。圣经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他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上帝要擦去他们的所有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3,4)
这个系列文章的头一篇提过的马丽亚,就是那位84岁的老太太,她就因为知道上帝的这个应许,现在正喜乐地期待这个预言实现。你又怎样呢?你也想知道怎样才能在上帝王国的统治下享有真正的生命吗?(提摩太前书6:19)那么,请联系你本地的耶和华见证人,或写信给本刊。b
a 你可以在《圣经真理改变人的一生——我看出,自己的行为确实很恶劣》一文,读到埃萨的生平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