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6 9/8 19-23頁
  • 給青年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給青年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
  • 警醒!1976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需要有個人的目標
  • 體會你的聖經知識
  • 漠不關心不是等閒的事
  • 怎樣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
  • 行上帝所嘉許的事
  • 「怎麼會有人在這裡停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 應當做的,我們已經做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讀者之聲
    警醒!200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9/8 19-23頁

給青年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

「感謝你邀請我們捐助你們的青年基金」,芬賢在美國喬治亞州羅斯維鎮的家中對訪客說。「可是我們已預算好將捐款全部用來資助我們自己的慈善活動,這也包括一項青年訓練計劃。」

「真是好極了!」上門探訪的女士說。「你們是什麼組織?」

「耶和華見證人。」

「噢——」這位籌款者停頓一下。「是的,我也認識一些你們組織的分子。你們似乎很有辦法解決青年的難題。你們究竟怎樣激發青年人,使他們不再漠不關心呢?」

「要做到這點」,芬賢承認,「可以說是一項挑戰,有時很難令青年人相信人生確有些有意義和恆久的美好東西是值得為之而生活的。」

她的客人同意,並補充說:「我們認為若開辦一間青年中心,則起碼可以有一處給他們盡情聯絡交往和消遣的地方,這便會使他們不再流連於街上,並且——我們希望——避開那些吸毒派對。」

「這是好的」,芬賢稱讚說。「但這就夠了嗎?」

「當然不是。青年人渴求理想——要運用他們一生於有用和有意義的事上。這正是我們感到真正棘手的地方。」

「我很明白」,芬賢表示贊同。「我們發覺聖經向無論老幼都提供最有意義的鼓勵。例說,耶穌說,『施比受更為[快樂]』。(使徒行傳20:35)由於這緣故,我們的教育計劃鼓勵青年人將他們從研讀聖經所學到的關於上帝及他的旨意的美好知識」

「但這豈不是對青年期望過高嗎?」

「並不然」。芬賢表示不同意。「一個有意義的挑戰正是青年人所需要的。特別是他們獲悉上帝已行將『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然後帶來他的王國政府的公義統治。」——啟示錄11:18;彼得後書3:13。

她的訪客聳聳肩膀。「唔……也許真正相信這等事會實現的人會受到感動去這樣行。」

需要有個人的目標

訪客離去後,芬賢想到認識上帝的旨意及真正相信他會使其實現是多麼重要。她想及自己的丈夫為了幫助青少年所作的努力——以占美為例。那時他十八歲,剛從中學畢業。在1973年夏天的一個晚上,當她的丈夫馬里向占美提出問題時她也在場:

「占美,你有發現任何事物是足以使你全神貫注的嗎?」

「其實沒有,我以為我喜歡露營、划艇、游泳。」

馬里試提出一個新話題:「你有沒有任何抱負呢?例如幹一些世俗的生意或專門職業呢?」

「沒有。」

「請想想,你身為一個中學畢業生,沒有事業目標,顯然未有女朋友。你在一個獻身的基督徒家庭中長大。請告訴我,你有試過面對一個難題,嚴重到要你花很多時間為之而禱告嗎?」

「沒有。」

「順便一問的,你有禱告嗎?」

「有時。」

「當你禱告時,你是否感到像與你的天父推心置腹地傾談一般呢?」

「我以為是。」

「占美,我必須坦白承認。像你這樣的人是我所遇到最難應付的一種人。」

「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覺得很難使你看出需要有一個自己的人生目標。舉個例來說」馬里繼續說「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嗎?」

「我以為是的。」

「你若在今晚死去,耶和華上帝會記念你和使你復活嗎?」

「我希望如此。」

「他有什麼理由要這樣做呢?」

體會你的聖經知識

這是個相當難答的問題。馬里試圖幫助占美看出與上帝享有良好關係的嚴肅性。他提醒占美,他所受的基督徒教養使他清楚見到聖經明顯的證據,表明這個事物制度將會在這個世代之內遭遇末日。(馬太福音24:1-34;彼得後書3:5-12;啟示錄21:1-4)他安慰占美說:「你對上帝的道的體會其實比你所認為的更深。例如,請讀一讀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十七節至十九節。」

占美拿起聖經讀出:「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

「請考慮一下經文的幾個要點,占美。這世界的人心地昏昧究竟是什麼意思?」

「他們不認識上帝的律法。」

「他們何以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呢?」

「他們並未與上帝的行事方式和旨意一致。他們是不道德的。他們不以聖經的觀點去分辨善惡。」

「但是你有這樣行嗎?」

「我多多少少有這樣行。」

「當然你有這樣行。既如此,這豈不使你意識到自己擁有非常豐富和寶貴的屬靈知識嗎?在靈性上,你是個富有的少年。若在我們區域裡有一千人具有你的聖經知識,有多少個會渡過聖經對他們所警告的這事物制度的末日呢?」

「全部都會」,占美回答,「要是他們行事與這種知識一致的話。」

「你能夠看出這件事的意義嗎?你有機會藉著與人分享你的知識而幫助無數的人獲得生命。只是你還未熱心到體會這件事而已。」

漠不關心不是等閒的事

占美嘆一口氣。「我知道。這正是我的難題。」

「究竟我們要怎樣才能激勵你想作一個成功的人呢?」

「我不知道。」

馬里閉目低頭。「這正是令我感覺困惑的事。你接受了基督徒的訓練,因為這是你在家庭裡所學到的。你之所以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交往和活動皆由於你受家庭與朋友提攜之故。那麼,若是我們都放棄你,那又怎樣呢?你會有什麼遭遇呢?」

「我可能放棄一切了事。」

「你想過耶和華及他的兒子對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以為他們不會很重視。」

「他們告訴你他們懷有怎樣的想法。請讀出啟示錄第三章第十六節。」

占美遵囑翻開經文讀出:「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上帝的兒子說你好像什麼一樣?」

占美首次感到震驚。「一些只值得從口中吐出來的東西。」

「這並非稱讚的話。你要知道,耶和華上帝絕不會賜永生給一個漠不關心的人,一個並非真正體會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恩典的人。」——希伯來書10:28-31。

占美不安地抓著一縷凌亂的頭髮。「我從未想過事情是這麼嚴重。我不想受耶和華及耶穌所憎厭。」

「其實」,馬里繼續道出要點,「你是可以使他們的心歡喜。」

「以什麼方法?」

「藉著祈求耶和華幫助你從漠不關心的態度中醒悟起來,並藉著在行動上與你的禱告一致。」

怎樣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

為了試圖幫助他的年輕朋友體會什麼才是生活上真正重要的事,馬里問:「你認為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呢?」

占美想一想。「唔,這個世界認為成功的意思就是獲得財富、權勢、名譽。幹一番事業。」

「你認為耶穌基督在這些事的那幾方面算是一個成功的人呢?」

「沒有一樣」,占美回答。可是當他繼續在這方面思索之際,他看出耶穌基督其實在世上幹了最偉大、最重要的一番事業。他在最猛烈的考驗下擁護自己天父的聖名,並且捨棄自己的生命作為拯救全人類脫離死亡懲罰的贖價。(羅馬書3:24,25;約翰福音3:16)事後耶穌自己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馬太福音28:18。

「因此耶穌贏得了一切」,馬里強調說。「財富、名譽、權柄,他全都有了,但卻不是藉著這世界所用的方式。那麼,倘若你和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們應該效法誰呢?例如,我們希望成名。我們可以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呢?」

「像基督所為一樣,藉著以一種蒙耶和華上帝嘉許的方式為他所認識。」

「對了」,馬里高興地說。「你剛才承認若在我們的地區裡有一千個人獲得你的聖經知識和將其付諸實行,他們便可以渡過這世界的末日。這樣,你還有什麼事較此更重要盡你所能將幫助人得救的東西帶到更多人的家裡呢?」

占美坦白承認:「我感到難於體會這就是使一生真正成功的方式」

「當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他是否感到難於體會這件事實呢?」

「不是」,占美承認,「雖然他施行不少神跡和奇事,他主要的工作卻是教導人認識上帝。」

馬里以指節敲一敲坐椅的靠臂來加強語氣。「現在請想一想。當你到別人家裡教導他們時你表現上帝的什麼主要品質呢?」

「愛。愛上帝及愛鄰人」。——馬太福音22:37-40。

「當你宣揚上帝的聖名及維護真理揭發謬誤,何以這會使耶和華的心歡喜呢?」

「這證明我們像耶穌一樣,我們熱愛公義和恨惡不法的事。」——希伯來書1:9;箴言27:11。

「由此可見,當與人分享你的聖經知識時,你能夠成就這一切及更多的事。」

行上帝所嘉許的事

這位長者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少年則提出健全的答案。他們一致同意,這證明少年的腦中積聚了不少屬靈的知識,先前卻深藏不露。「可是除了激發你的思想之外,這番談話有沒有激動你的感情呢?」馬里問道。

「談到原來我得罪了耶和華與耶穌那一點,」占美即刻回答。「使我感到不安。我要在這件事上作一番努力才行。」

「例如做什麼?」

「我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耶和華。」

「耶穌藉水浸禮象徵他呈交自己遵行上帝的旨意,」馬里提醒占美。「跟從他的榜樣意味到基督徒也應該受浸。但是至於你向上帝獻身,占美,要認識他對你的旨意是什麼是十分重要的。由於這緣故,我們主張人在受浸前將聖經的基本教訓翻溫一下。」——馬太福音3:13-17;28:19,20。

「你可以和我翻溫那些問題嗎?」

「高興之至!」馬里回答說。

芬賢記得當時真令人興奮。於是大家約好時間作翻溫。

當日她對那位上門探訪的女士所說的話的確不錯;耶和華見證人獻出他們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從事一項有價值的活動。這項活動包括協助青年人尋得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在內。——外稿。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