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1 2/8 6-9頁
  • 通脹壓力日益嚴重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通脹壓力日益嚴重
  • 警醒!198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工資僅僅追得上物價的工人在兩方面受到損失
  • 人們所負的債務日益沉重
  • 何以通脹在今日這麼急劇?
  • 經濟學家懷疑通脹是否已無可救藥
  • 你的金錢有什麼前途?
    警醒!1975
  • 物價究竟怎樣了?
    警醒!1975
  • 通貨膨脹危機——明智的應付方法
    警醒!1982年
  • 你的金錢安全到什麼程度?
    警醒!198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1年
《警》81 2/8 6-9頁

通脹壓力日益嚴重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正在一場戰爭中……與通脹作戰,」《商業週刊》雜誌這樣宣告。它補充說:「而且,我們正在打敗仗。」

在這場對抗通脹「戰爭」中失敗的意思是,儘管採取什麼措施去應付,通脹對世界經濟還是愈抓愈緊。

結果,人們對金錢——紙幣——失去信心。這件事從黃金價格可以見之。根據歷史,黃金曾是「金融」的最後憑藉,在困難時期最有價值。它是經濟情況的一種「氣壓計」。不及10年之前,黃金價格每安士為35美元。但在1979年已躍升至每安士444美元以上!這代表人們對紙幣已大失信心,並表明通脹已達到多麼猖獗的程度。

十九世紀時候,物價是相當穩定的。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已變成不穩。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通脹已成了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近年來,通脹比以前更加明顯,它在經濟衰退時期依然持續下去。

美國在1979年的一個月內,通脹比上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12,日本增加百分之15,英國增加百分之18,法國增加百分之10以上,經濟情勢比較穩定的西德聯邦共和國在那個月的物價也升了百分之10。

據菲律賓報導,自1966年以來,糧食、衣服和燃料的價格已漲了四倍以上。日本的主要食糧,米,價格在過去20年間上升了百分之500以上。巴西承認1979年的通脹率像1978年一般上升百分之40,當地的《行政服務》雜誌評論說,「6,800萬巴西人甚至不敢想去買個簡單的電熨斗」,因為他們要把金錢用在購買必需品之上。

非洲若干國家通脹率僅在一年之內已超過百分之100,以色列的比率與一年前不相上下,該國自30年前建國以來,消費者的物價指數已上升了百分之5,000!

美國的情形正好表示通脹在多年來所生的影響。在1898年,1美元價值100美仙,現時只值12美仙。

工資僅僅追得上物價的工人在兩方面受到損失

但是,工資豈非也在增加嗎?不錯,工資是增加了。不少工人的工資高於通脹率,因此他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然而,其他許多工人卻不是這樣。例如,美國有半數工人發現通脹率上升比收入增加快得多,這意味到他們的生活水準下降了。

此外,許多窮人和固定收入的人士已遠遠落後。例如紐約市一位退休的學校教師說:

「我現時從市區所得的恩俸是每年4,439美元[低於美國的貧困線]。我們發現在經濟方面不管怎麼努力節省,還是應付不來,我們肯定這並不是驚人之論。

「我們沒有汽車。沒有房產,我們租了一間小小公寓,已經住了35年以上。我們從不度假,不去旅行,不在外邊進餐。我們只在商店減價時購物,而且只買最重要的必需品。

「我們不吸煙,從不縱酒——甚至沒有間中飲啤酒。自21年前退休以來,我們從不進劇院或去附近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我們沒有招待客人,沒有花錢送禮物給戚友。在重要場合只以明信片道賀。我們並不經常購買日報。

「我和妻子現今已七十多歲了。我們兩人的健康不佳,沒有能力去工作。」

工資僅能追得上物價的工人也受到損害。何以故呢?因為通脹從兩面夾攻。物價上升不但減少辛苦掙來的金錢的價值,而相應的工資增加使工人的納稅額升級,因而在納稅方面加重負擔。結果大大減損了購買力。

同時,遭受通脹損害的往往是把省下金錢存入儲蓄銀行的人士。在一個國家中,銀行所付的利息只及通脹率的半數。因此在年終時,銀行存款的價值連利息在內也追不上年初的時候。更糟的是還要納利息稅。

人們所負的債務日益沉重

幣值減縮的結果使各種私人債務大為增加。原因之一是人們再不願儲足了錢才去購買東西,他們於是以先買後付的方式購物。

另一項日益流行的負債原因是,由於通脹率不斷增加,以致愈來愈多人借錢保值。1979年《美國年鑑》同時指出:「以前很少舉債以及只為購買大金額物品而舉債的人現在轉而借錢購買必需品。」

不少人由於看不出前途有什麼希望,於是採納『吃、喝、嫁娶』的態度,企圖在為時已晚之前盡情享樂。正如其中一人說:「我採取世界末日式的態度。」其他的人甚至大量借債而不打算清還,這其實等於偷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把這種負債趨勢稱為「浪潮」,它將「經濟學家投入新的恐慌中。」該周刊同時說:「人們倚靠借債從未有如今日之甚。」任何嚴重的經濟挫折都會使數百萬這類的人破產。

何以通脹在今日這麼急劇?

今日的通脹何以在普世蔓延得這麼利害呢?權威人士對難題的各方面未必都表示同意。但他們大多數同意一項主要因素,那便是入不敷出和舉債應付消費。正如倫敦《時報》報導:「通脹究竟是什麼?……它是經濟學家的詞語,所指的是消費過度;入不敷支;從儲蓄戶口提款多於存款。」

當政府的消費多於稅收時,便必須「製造」金錢去彌補赤字。《哈潑斯》雜誌評論說:「政府因支出而招致的負債若不能由稅收償付就要製造新的紙幣來彌補。」《華爾街日報》同時指出:

「物價上漲壓力的絕大部分是通脹的實際意義。那便是說,藉著製造金錢和債券使通貨供應量大大膨脹以彌補政府歷年的經濟赤字,在現代,這等於開動印刷機就行。」

美國的內債便是通脹來源一例。美屬政府在以往18年中有17年出現赤字。公債額在起初需時167年才達到第一個1,000億美元,但現在每年都以這項數字增加!累積下去,不久將會超過10,000億之數。這項債務現時每年要付息600億美元,佔政府歲出的第三位。這一切意味到要更多錢才買得到物品和服務,像拍賣一般,使價格愈標愈高。

石油難題使事態更加惡化,生產石油超過使用量的國家為數極少。這些國家團結起來,稱為OPEC,即石油輸出國組織。他們增加的油價比10年前超過10倍。既然許多東西——汽油、燃油、塑膠、化學製品——都以石油為基礎,它們的價格就隨之上升。

由是這種種因素,若干國家現時已債台高築,只有大量舉債才能保持經濟活路。其中有些國家甚至不能從本身財源償付債務的利息,還債更不用說了。

經濟學家懷疑通脹是否已無可救藥

通脹怎樣挽救呢?不少經濟學家懷疑事態是否已達到無可救藥的程度。他們將這種事態比之一個吸毒太深的人,他要更多的毒品來補償減退中的效果。他若繼續這樣行,毒品便會殺死他。他若自拔,那末吸毒的效果仍會減卻他的壽命。

為了遏止通脹,政府、商業和個人的過度消費必須大力削減。但這樣行會意味到人們減少購買,企業也要隨之減產。這會使許多人失業,因而導致嚴重經濟衰退或蕭條。由於消費過度,世界經濟制度現時已進至高度生產狀態,以致評論家們聲稱若要臨崖勒馬而不致造成像通脹本身所造成的害處一般,已經為時太晚了。

[第7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898 1979

$1 = $.12

美元價值減縮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