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聖徒在今日世界中
「倘若摩門教在美國以目前的程度增長,」摩門教一位統計人員在不久之前說,「又假設美國人口照目前的程度增長,那末在一百五十年後,當摩門教慶祝三百週年紀念時,全國公民都會是摩門教徒。」
這番言論雖然不是認真的,但它卻包括摩門教活動的所有特色——樂觀、進取、繁榮和增長。
現代趨勢
1830年,小約瑟·史密夫(Joseph Smith, Jr.)在美國紐約州正式成立摩門教會時只有六位成員。時至今日,正式定名為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的猶他州摩門教會以及其他若干摩門教團體誇稱在七十五個國家中擁有四百七十萬教徒。
在許多人看來,摩門教意味到一對打扮整齊,表情嚴肅的青年逐家逐戶地找尋歸信者。不錯,據稱30,000個摩門教傳教士(泰半是19或20歲的男性,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服務兩年)每年為200,000名新信徒施浸。因此,猶他州的摩門教會自詡為今日增長得最快的宗教之一。
投人所好
《新聞週刊》一篇論及摩門教傳教工作的文章評論摩門教對新的信徒「應許他們到處有關心的朋友,在教義上有永久的家庭以及一位活的先知使他們在生活上具有確定的信仰。」的確,在今日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家庭、朋友、較好生活的機會以及確定的信仰都是十分吸引人和可羨的事物。在這方面摩門教似乎有很多東西提供給人。
在每個相等於教區或主教分區的摩門教地區(ward)之內都經常舉行球賽、遠足、餐會、舞會和其他活動,歡迎各種年齡的人參加。家庭受到鼓勵在星期一晚上——家庭之夜——聚集一起從事研讀、康樂和其他家庭活動。教會也有自己的福利計劃去幫助遭遇困境的信徒。這樣的計劃,加上不少知名的顯要人物如美國前任州長羅姆尼(George Romney)、奧士曼一家的歌手、專欄作家安德遜(Jack Anderson)和其他人士都是摩門教教友,不但吸引了許多未來的歸信者,而且令一般已經入教而對教會不滿的人在脫離教會之前三思而後行。
「教會內隱憂重重」
令人矚目的增長、物質繁榮、甜蜜的家庭、道德高尚、社會地位和受人尊重也許使摩門教看來富於吸引力和理想化。可是「花很多時間向人提出訓導的主教們和教會的其他辦事人員卻深深感覺到『教會內隱憂重重』」摩門教會歷史家阿靈頓(Leonard Arrington)寫道。
例如,在摩門教徒佔居民數目百分之70的美國猶他州,政府記錄顯示當地的離婚率高於全國的平均離婚率,懷著第一個孩子的少女十居其七是未婚媽媽。教會的各項宗教和社會計劃對會眾很少真正造益,即使有也微乎其微。相反地,這些計劃要求會眾付出的時間、努力和金錢僅使他們更感不滿、失望和沮喪而已。結果,猶他州的成年人和青少年自殺率也高於全國的平均比率;除了其他麻醉藥之外,摩門教徒在鎮靜劑和提神丸方面的消耗量亦遠超於普通人。
令教會領袖們擔心的另一原因是近年來不活躍的會眾數目激增。據阿靈頓聲稱,「在美國中部多個地區中,完全不參加[教會禮拜]的會眾佔百分之20至30,」在遠離中央的多個教區裡,不參加禮拜的人可能多至百分之50。」可是,這些人都被教會列入數百萬的教友數目中。
摩門教背後的神學
也許看來奇怪,在摩門教最富於吸引力的各方面——家庭、青少年、教會計劃等——難題竟然最嚴重。事實上,這種矛盾正是摩門教對於上帝與人的性質所懷的獨特、怪異觀念所促成的。
「上帝本身,」約瑟·史密夫解釋,「曾經一度像我們現在一樣,他是個擢升了的人,坐在諸天遠處的寶座上。」在摩門教徒看來,上帝是個得了榮耀、成為完美的人。他有骨有肉,卻沒有血,體內含有一個永遠的靈。
「所有男人和女人都……實際上是神的兒女,」約瑟·F·史密夫(小約瑟之姪,從1901至1918年的教會會長)寫道。「人是個靈體,由天上的父母所生,在父的永恆居所裡撫養成熟,然後來到地上寄居在暫時的軀體中。」
因此,據摩門教的神學聲稱所有人類在來到地上之前都是天上的靈體。來到地上的目的是要接受考驗,若是成功的話就被擢升,最終會變成神而擁有自己的世界。因此摩門教徒相信不是只有一位神而是有多位神存在,每個神管理自己的世界。第二任教會會長楊格(Brigham Young)有一次說:「神有多少,我不知道。但絕對沒有一個時期是沒有多個神和多個世界的,也沒有一個時期是人不曾經歷像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磨難的。」
這些信仰足以說明何以摩門教這麼強調婚姻與家庭。在忠心的摩門教徒看來,結婚和多多養育兒女乃是一項責任,因為這樣行可以為其他降世的靈體提供更多的肉體。會眾的婚姻與家庭必須在教堂裡蓋上「從今直至永遠」的印記,使他們可以成為屬天的父母和生育屬靈的兒女。教會成員一度公開實行的多妻制度顯然與這個觀念有密切關係。
摩門教徒何以在教育、政治或商業方面都特別勤懇和關心成就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一切都是天國歷程中永恆進步的一部分。
信仰的根據
顯然,為了支持這樣的神學,所需的就不僅限於聖經而已。因此摩門第八項信條聲稱:「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的道,只要它翻譯得正確的話。」在另一方面,約瑟·史密夫聲稱《摩門經》是「世上最正確的書,是摩門教的基石;人若遵守它的教條,就可以比遵守任何其他的書更接近上帝。」但《摩門經》本身只是譯本而已。約瑟·史密夫聲稱它是從若干金版(已告遺失)上所刻的「革新埃及古文」翻譯過來的,而這些金版則由天使摩隆尼(Moroni)傳交給他。他憑著一副特別的眼鏡,稱為「烏陵和土明」,將書譯成英文。頗有趣地,這本據稱是「世上最正確的書」的譯本自1830年初版以來在經文方面已更改過2,000多次,書中大約有27,000個字——佔全書十分之一——是從聖經的《英王雅各譯本》逐字引述過來或只是稍加修改而已,甚至若干翻譯上的錯誤也被照樣收錄。
此外也有兩本書被認為是摩門教會的標準刊物:《教義與諸約》和《重價之珠》。這兩本書含有進一步的「啟示」和譯文;它們是史密夫在摩門教神學上的精心之作,其中有些教義是《摩門經》所沒有提及的,例如數目眾多的神、多妻制度、黑人受詛咒、為死人施浸及其他。
摩門教徒也相信繼續的啟示——天堂並沒有對他們關閉。教會首長是個先知、先見和啟示者,他能夠直接與上帝交通或從上帝獲得當前各種問題的答案。一項近期的「啟示」由會長史賓沙·金寶(Spencer W. Kimball)在1978年6月9日宣布,那便是,所有具備資格的男性教會成員均可以被任命為教士,不拘種族或膚色。」在此之前摩門教的教義,不許黑人擔任教士,並認為黑人絕不能進入天國,以致在教會內部引起日益增加的種族緊張,至此這個難題遂告結束。a
自利的宗教
摩門教徒喜歡引述第五任會長羅倫素·史諾(Lorenzo Snow)的話:「現在人怎樣,神一度也怎樣;現在神怎樣,將來人也可以怎樣。」由於採納這樣的看法,他們其實將個人的擢升和光榮置於首位而不是像耶穌基督一般首先顧及到尊上帝的名為聖和遵行上帝的旨意。(馬太福音6:9;約翰福音5:30)充其量這只是自私自利的幻想而已。
耶穌教導門徒向上帝祈求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9,10)今日,耶和華見證人在普世向人宣揚上帝的王國乃是恢復和平團結的惟一工具。他們期待時候來臨,在彌賽亞王國治下,地球會恢復成為樂園,同時「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
[腳注]
a 若想對摩門教的信仰和《摩門經》獲得進一步的資料,請參閱1962年4月1日刊(英文)《守望台》第216-220頁,以及1962年5月15日刊313-318頁。《儆醒!》(英文)1953年1月22日刊,16-28頁。
[第12頁的圖片]
摩門教堂——美國猶他州鹽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