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喜愛這些事!
被判有罪的犯人再度當選
性醜聞
被檢控的官員再度當選
他們也許不肯承認。在受到詢問時也許大加否認。但他們的行動卻把他們的真面目揭露出來。
例如,請考慮一下不久之前的美國大選。劣跡昭彰的「水門」醜聞在選民腦中記憶猶新,你也許以為人們會期望當選的官員道德清白。但在「水門」事件之後不及4年,驚人的醜聞再度在美都華盛頓爆發。選民現在有理由選出一個清白的政府了!但他們有這樣行嗎?
狄克斯(Charles Diggs)曾經被判「29項郵政訛騙和盜用政府基金」的罪名,他以百分之80的選票再度當選進入國會!
佛魯特(Daniel Flood),美國賓雪法尼亞州的議員,被檢控收受60,000美元以上的賄賂,他以百分之54的選票再度當選。
李滋曼(Frederick Richmond)美國布洛克林的議員,承認送錢給一個16歲的男子要求與之發生性關係。儘管其他三位候選人提出反對,他也再度當選。
這類的人當選看來證實了一句老話『世人所得的政府通常是他們所配得的。』人們雖然責難政府的貪污和嘆息世風日下、道德墮落,他們卻由於所揀選的領袖不當而助長罪惡。
他們喜愛這些事!
這樣的道德弊病並非僅限於美國或二十世紀。你只需讀讀關於成吉思汗、希特拉和拿破崙的歷史就會意識到人往往甘願受人剝削。暴君要有人民支持才能繼續統治。正如所羅門王曾說:「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箴言14:28)不錯,任何統治都需要支持——主動的和被動的——才能操有權力。
任命掃羅王的聖經記載充分表明人民怎樣甘願受制於人。以色列人在上帝指派的士師管理之下曾經享有相當的自由。(士師記21:25)但後來舉國要求立王。士師撒母耳警告立王對全國意味到什麼:勞役、剝削和納稅。但該國人民呼喊說:「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由此該國踏上了一條悲慘和災禍的途徑。——撒母耳記上8:19。
當然,今日並非所有人都支持詭詐的政客。有些人對他們的行為表示憤怒或甚至痛恨。可是,這些人卻繼續支持給予此種政客權力的制度。其他的人則在口頭上讚揚現行的政治制度而予以被動的支持。
可是,聖經勸諭我們:「你們愛耶和華的,都當恨惡罪惡。」(詩篇97:10)那末,你對罪惡懷有什麼看法呢?為了幫助我們察出自己在這方面的真正看法,我們且看看世人容忍惡事大行其道的另一處地方。
『挖透你的錢包』
腐敗並不是政治的私產。新聞媒介充斥著宗教腐敗的報導。例如,關於同性戀的問題。聖經的立場十分清楚:「不要自欺,無論是……姦淫的、同性戀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哥林多前書6:9,10,《新譯》)今日有些教士怎麼說呢?
循道會主教威特利(Melvin E. Wheatley)贊成任命一位「自認是同性戀者的教士。」
窘困不安的梵蒂岡不得不採取行動使一個大膽發言的羅馬天主教教士(他自認是同性戀者)「住口」,這位教士「據稱贊成教士作同性戀的活動。」
UCC(United Church of Christ,基督聯合教會)宣布打算任命一個女同性戀者作教士。報章的一篇文章說:「二十多位UCC牧師會在她跪下時圍繞著她……他們按手在她頭上,宣布她是耶穌基督手下的傳教士。」
明目張膽地違反聖經標準?顯然是的。可是人們並沒有因此便紛紛脫離教會或要求改革。那末,你對這樣的道德墮落有什麼感想呢?
新聞同時也報導令教會難堪的經濟醜聞:
「教皇銀行爆出醜聞」這個標題出現於1982年7月26日的《時代》雜誌中。「十億美元的意大利銀行騙案已侵進世界最受尊敬的機構之一——梵蒂岡——之中,」文章報導說。「直至現時為止,與該案有關的兩個人已經死去。……醜聞的中心人物是大主教保祿·瑪辛克斯(Paul C. Marcinkus)美國出生的梵蒂岡銀行行長。」
基督新教的各教會又如何?據報他們在經濟上發生困難。佈道家羅拔士(Oral Roberts)依靠恐嚇去填補教會的經濟漏洞。他寄出一封「私人化」的信給超過1,000,000人,信的開頭說:「一件可怕的事行將發生了,我必須親自跟你談談。」在慨嘆一番他的教會經濟如何困難之後,他說:「上帝正打算通過你去施行奇跡。倘若你和我的其他特別同伴願犧牲100美元作為種子,奇跡就可能發生了。」
可是,他的聲稱卻很難與《丹佛郵報》所載一致。「多年來自稱沒有私人財產和入息極少」的羅拔士據報「擁有一間價值五十萬至一百萬美元的住宅,……擁有一個停止開採的金礦的股份,在過去5年間每年報告收入達70,000至178,000美元。」
電視佈道家堪巴特(Rex Humbard)也以試圖打動信徒的感情,寄出一封長達4頁的募捐信。他說,「我相信上帝會降下百倍或甚至千倍的祝福給你。」當然,如果你寄錢給他的話。
《多倫多星報》的宗教編輯一針見血地概括說:「人若熟悉電視上宗教名人所發出的呼籲……很快就會獲悉當佈道家開始談及『內心深處』或『我的深心』時,他正打算伸手挖進你錢包的更深之處。」
誠然,有些人對此感覺憤怒。但這類批評與宗教領袖們繼續獲得的大聲支持比較只像低聲嘆息而已。宗教領袖的錢箱依然滿溢,教堂依然坐滿了人,信徒對領袖們有問題的行為只是一笑置之。
他們的徒眾喜愛這些事。
我們的批評是否過於苛刻?我們真的能夠說主動和被動的支持者喜愛宗教和政治上的種種敗行嗎?
甘願作犧牲者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曾預告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罪惡滔天的城市所遭受的毀滅。經過亞伯拉罕求情之後,上帝答允只要在城裡找到10個義人,他就不毀滅那城。(創世記18:32)但情況墮落到除了羅得一家之外,連一個愛好真理的人也找不到。
人們喜愛這些事。
後來,耶利米先知在世的日子也和我們這時代相似。當時道德低落的程度正如聖經所說一般:「你們當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來跑去……尋找,看看有一人行公義求誠實沒有,若有,我就赦免這城。」——耶利米書5:1。
「這些人實在是貧窮的,」耶利米下結論說。他以為只有「貧窮」的人——未受過教育和無知的人——才會道德墮落。可是平民的喪德敗行只是反映出政治和宗教領袖的墮落思想而已!(耶利米書5:4,6;可參看6:13,14;23:14。)性不道德、放蕩不羈已成為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成群的聚集在娼妓家裡,」耶利米宣稱。「他們像餵飽的馬……各向他鄰舍的妻發嘶聲。」他們絕不想到這些行為的後果。——耶利米書5:7,8。
因此不足為奇地,腐敗的以色列國容忍——甚至支持——腐敗的領袖。「這些先知向你們說預言,你們不要聽他的話,」耶利米警告說!(耶利米書23:16;參看5:26-28,31。)他們對這項警告有什麼反應呢?群情洶湧?要求改革?很可悲地,耶利米承認說:「我的百姓也喜愛這些事。」——耶利米書5:31。
不錯,當暴虐的統治者使他們個人遭受艱辛時,他們也許會發點牢騷。但以大體而論,他們並不希望見到真正的改革。他們甘願作犧牲者。由於統治者的道德不正,所以才容許他們享受一點偏離正軌的事。
他們喜愛這些事。
你「喜愛這些事」嗎?
同樣地今日大多數人並非真正希望改變。少數人誠懇地推行改革,但只像「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只是在表面上稍作改變以期使這個制度留存較久。——馬太福音9:17。
可是,我們希望你並不是這樣。我們希望你在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中正「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嘆息哀哭。」(以西結書9:4)你對公義的愛慕並不是膚淺的外表虛飾。你希望真正改變——不是通過政治改革,而是只有上帝才能帶來的那種徹底改變。倘若這是你的願望,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於幫助你獲知上帝打算怎樣消除地上的一切罪惡和建立一個廉潔公義的政府!——但以理書2:44;以賽亞書11:1-9。
可是,大多數人卻無視這樣的光榮前途。他們在偽善的哀嘆中責難政治腐敗,但卻希望自己能逍遙法外。他們對於政客的醜聞大感震驚,但卻如饑似渴地吸取電視節目和電影中誨淫誨盜的情節。他們高談賢明的政府,但卻投票選舉卑鄙的小人。他們責難勒索,但卻幫助貪婪的教士中飽私囊。他們高談真理,其實卻「耳朵發癢」,喜歡聽一些迎合他們所好的論調。(提摩太後書4:3)至於重整道德,有誰需要這件事呢?他們樂於容忍,並且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支持壓迫、不忠實和貪婪,只要能過著他們所喜歡過的生活就行了。
他們喜愛這些事。
[第14頁的圖片]
「……當佈道家開始談及『內心深處』或『我的深心』時,他正打算伸手挖進你錢包的更深之處。」——《多倫多星報》』宗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