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困牢中的鳥
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乃是犀鳥的家鄉。這種有深色羽毛的飛禽看來好像被巨大的鳥喙弄得累贅不堪。當雌鳥藏身在樹穴裡時,樹穴的大小僅可容身,只留嘴尖突出外面,觀察者也許認為出了什麼毛病。
可是,外表是可以騙人的。由於充滿許多氣孔,看來累贅的鳥喙其實相當輕,且對犀鳥十分適合。當犀鳥站在粗壯到足以支持牠體重的樹枝上時,牠可以利用長喙鉗取果子。
大多數品種的雌犀鳥有好幾個星期把自己關禁起來,由雄鳥餵以反芻的食物。至少有一種雌鳥利用黏土、糞便和食物殘屑在容身之處砌成一道牆,雄鳥有義務送上所需的黏土。
自困的雌鳥在孵卵期間可以不受干擾。牆壁築成之後,牠的尾部和兩翼的羽毛脫落,在羽毛重新生長之前不能飛翔。因此牠自困牢獄其實具有保護作用。
雄鳥忙碌地啣食物去餵養雌鳥和雛兒。在一小時之內,牠可能探巢20次以供應食物。孵出的雛鳥一旦胃口變成大到父親的供應不足應付,羽毛恢復豐滿的母親就破巢而出,開始幫忙父親餵養雛鳥。
雛鳥們於是把門口封回原狀,因為母鳥飛出時把它弄闊了。但隨著時間過去,牠們在利益上可能發生衝突。有些小鳥已準備離巢,其他的還未有此打算。因此一隻雛鳥開始破牆而出,其他的立刻將其補回。
不錯,仔細的觀察和研究曾屢次顯示,動物各種看來奇怪的特色和習慣可以達成良好的目的。犀鳥的長喙與異乎尋常的結巢程序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