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健康——怎樣才能獲致?
「部分由於現代醫學所獲得的顯著成功,一種態度已散播到世上許多地方,認為健康是醫生所提供的東西,不是社區和個人必須為自己努力爭取的。」馬勒(Halfdan Mahler)醫生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雜誌《世界衛生》中如此寫道。
當然,醫生和醫院對我們的健康和福利有頗大貢獻。可是,他們主要是擔任醫治的角色。我們在感覺不適時才向他們求助,在無恙時就很少想到他們了。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去為自己獲致良好的健康呢?
健康生活指南?
以一般而言,專家們同意良好的健康有賴於三項主要因素:平衡的飲食、經常的運動和負責任的生活。在這些題目方面資料絕不缺乏,其中有很多是切合實際和有益的。關於飲食和運動怎樣與健康有關,有些適切的新近資料載於題目為「飲食與你的健康」和「運動、精壯與健康」的附框裡。
雖然許多有益的資料垂手可得,但不幸的是,大多數人未必把獲致良好健康置於優先地位。除了其他事情之外,華盛頓防止疾病和促進健康中心的內塞爾(Marion Nestle)醫生指出:「誰都知道減輕體重需要做些什麼,但體重過度的普遍性看來並沒有多大改變。」據她的辦公室資料顯示,美國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體重過度達百分之20。
同樣,美國國立健康統計中心的一項調查透露:「以一般而言,在1977和1983年之間,對健康不利的行為看來有增加之勢。」這些「對健康不利的行為」是什麼?它們並不是個人無法控制的難題,例如營養不良、流行病或污染等。反之,它們是一些完全由個人負責的因素——例如吸煙、飲食過度和濫用麻醉藥等。
顯然,要獲致良好健康,所需的不只是由醫學或科學提供怎樣行的資料而已。此外人還需要有更大的推動力去促使他們履行個人的責任。我們必須受到激勵,不但做有益健康的事,同時也避免做有損健康的事。我們可以從哪裡尋得這樣的推動力和激勵去幫助我們過健康的生活呢?
雖然大多數人也許不察覺,但醫生兼作家的麥克米倫(S. I. McMillen)在他所著的《不再有這些疾病》一書的序言中評論說:「我確信讀者們會驚異地發覺,聖經的吩咐可以挽救他免患若干種傳染病、多種致死的癌症,以及一大堆受精神影響的身體疾病。儘管現代醫學盡其所能,這些疾病仍日益增加。……和平安寧不是像藥丸一樣可以給人服食的。」
我們從這些評論可以看出,雖然聖經不是醫學教科書或健康手冊,但它所提供的原則和指南確能導致有益的習慣和良好健康。這些原則是什麼?
情緒與人生觀
例如,以上引述的麥克米倫醫生說:「醫學界人士了解到,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某些情緒,如恐懼、憂傷、羨妒、氣惱和仇恨等所促成的,所作的估計從百分之60至差不多百分之100不等。」
我們對這種情形有什麼補救方法呢?令人感興趣的是,約在3000年前,聖經已指出:「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14:30)但怎樣才能使「心中安靜」呢?聖經的勸告是:「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以弗所書4:31)換言之,我們若想享有良好的身體健康,就必須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然,這種作法是與若干現代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勸告相反。他們時常主張人要盡量發泄感情而非加以控制。大吵大鬧、發泄憤怒也許會為感到鬱悶不安的人帶來暫時的舒解。但這樣行會對他與周遭的人的關係造成什麼後果呢?這會使別人發生什麼反應?緊張和精神困擾自不在話下;如果人人都不願控制情緒,一不高興就大發雷霆,則甚至可能造成身體傷害。這樣行只會促成永無休止的惡性循環而已。
當然,要控制這些有害的情緒並非易事,尤以暴躁易惱的人為然。因此聖經繼續說:「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以弗所書4:32)換言之,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情緒來取代各種有害的消極情緒。
對人懷有積極的情緒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林奇(James Lynch)醫生在他所著的《破碎的心》一書中寫道:「關懷是生物學上的需要。『愛人如己』不僅是道德上的誡命——在生理學上也屬必要。」論到這種積極關係所帶來的裨益,精神病學家泰勒(Robert Taylor)補充說:「知道有些人是你在有需要時可以向之求助的,能夠促成一些十分重要的有益情緒,例如安全感、樂觀和希望——這都是消除緊張的良藥。」是故,雖然現代醫學對於所謂的心身疾病也許能提供若干治療法,但聖經的簡明勸告卻有助於防患未然。只要人願意把聖經的指導方針實踐出來,便可以在心身方面均得益不淺。
習慣和嗜好
還有些事也可以影響到我們情緒和身體的健康,那便是我們怎樣對待自己的身體。我們只要作出合理的努力——如飲食適當、有適度的運動和休息、保持清潔等——我們的身體就能照顧自己。可是,我們若習以為常地濫用身體,它遲早會受到損壞,於是我們便自食其果了。
聖經的忠告是:「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性]一切的污穢。」(哥林多後書7:1)我們可以怎樣聽從這項忠告?這樣行有什麼裨益呢?請考慮設於華盛頓的世界監視機構所提出的報告:「吸煙已成為流行病,每年增加百分之2.1,比世界人口增加得還快。……吸煙的增長趨勢在八十年代初期暫時放緩,主要是由於經濟因素,但很快就再度激增。現今世上有10億人吸煙,每年消耗的香煙將近5萬億枝,平均每人每日吸煙半包以上。」
這種『迅速增長的流行病』對人有什麼影響呢?附框提供一些適當的資料可供考慮。列出的資料並非詳盡無遺,但所含的信息卻十分清楚:煙癮對人操有強大的影響,而且是十分昂貴的嗜好。它是一種惡習,可以損害癮君子和周遭的人的健康。
戒煙的努力又如何?儘管所有反吸煙運動大力宣傳,以普世而言,所獲致的成功卻可說是微乎其微,因為克服吸煙習慣是一項極艱苦的奮鬥。研究顯示在戒除這種習慣方面,每四人當中只有一人曾經成功。顯然一切有關吸煙危害健康的警告並未能提供足夠的推動力。
可是,以上引述的聖經教訓,加上基督徒要愛人如己的誡命,已感動到數以千計的人停止吸煙;他們現已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不論在耶和華見證人每週聚會數小時的王國聚會所,抑或在他們數千人以幾日時間共聚一堂的大會,你都看不見他們當中有任何人手拿香煙。他們樂意接納和實踐聖經的勸告;這使他們具有所需的決心去成就別人所未能成就的事。
其他惡習包括過度喝酒、濫用麻醉藥、性雜交等;這些惡事可能使人患上致命的疾病,並且招惹其他許多對健康和社會均有損害的難題。雖然衛生當局在應付這些難題方面感到十分吃力,你卻會發現聖經所提出的忠告是合理和可以實行的。a——箴言20:1;使徒行傳15:20,29;哥林多前書6:13,18。
所有疾病都必終止
不論我們怎樣努力保持良好的健康,冷酷的事實仍然是,現時我們都會生病和死亡。不過,人類的創造者耶和華上帝不但告訴我們為什麼人會生病和死亡,而且告訴我們時候將到,一切疾病,甚至死亡本身,也會被克服。——羅馬書5:12。
聖經在以賽亞書33:24應許說:「城內居民必不說:『我病了。』」啟示錄21:4也應許說:「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不錯,創造者的應許是,就在這地球上,行將有一個新世界來臨,屆時人類會進至身心完美的地步,整個人類大家庭都會享有精力充沛的健康和永遠的生命!——以賽亞書65:17-25。
[腳注]
a 若要獲知詳細資料,請讀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快樂——怎樣才能獲致》第10章。
[第8,9頁的附欄]
飲食與你的健康
「你若……不吸煙也不縱酒,你所選擇的飲食可以對你未來的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比你所能採取的其他任何行動更甚。」——庫普(Everett Koop)醫生,前任美國衛生局長。
近年來,健康專家們曾指出,工業化國家在飲食的若干方面對人的健康產生有害的影響。除了促請人當心某些東西,如煙草、酒精、鹽、糖等之外,他們特別強調,許多人的飲食含有太多脂肪和膽固醇,但卻太少纖維。
庫普醫生繼續說:「最令人擔心的是,我們過度攝取食用脂肪以及這件事與多種慢性疾病的關係,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若干種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和肥胖病等。」同樣,英國的伯基特(Denis Burkitt)外科醫生和其他醫生也促請人留意食用纖維缺乏與冠狀動脈心臟病、腸癌、腸胃失調、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關係。
關於飲食怎樣影響我們的健康,我們尚未明白一切細節,而且專家們對此亦非意見完全一致。不過,有些醫學事實的確值得我們考慮。
少吃脂肪
血液中高水平的膽固醇及脂肪醇與心臟病突發的危險有直接關係。自己患心臟病或家庭歷史上有心臟病患者的人,以及希望減少這種危險的人,都應該努力使血液裡的膽固醇保持安全的水平。方法如何?
專家們通常推薦的第一防線是減低飲食的膽固醇含量。動物性的食物,例如肉食、蛋類、奶類產品等均含有膽固醇,但植物性的食物卻不含這種物質。可是,據近期研究發現,僅是攝取高膽固醇的食物對血液的膽固醇水平只有中度的影響。但食物中若同時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例如動物油、菜油、棕櫚油和椰子油),大多數人的血液膽固醇水平均會大為升高。因此,今日一般專家都強調「要少吃脂肪」。吃少一點肉類,而且只吃瘦肉;切去肥肉和禽類的皮,並且限制所吃的蛋黃、全脂牛奶、硬乳酪以及含有棕櫚油或椰子油的加工食物。
飽和脂肪雖有提高血液膽固醇水平的傾向,但不飽和的液體油類(橄欖油、豆油、紅花子油、粟米油和其他植物油)、含脂肪的魚和貝殼類的作用卻恰好相反。其中有些甚至有助於在血中增加所謂優質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或降低有害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多吃纖維
減少脂肪的攝取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高度精煉的加工食物——含有大量白麵粉、糖、化學加添品等——是完全缺乏纖維質的。結果造成了各種所謂的文明病:便祕、痔瘡、疝氣、憩室病、結腸直腸癌、糖尿病、心臟病等。《刺血針》週刊報導說:「少攝取食用纖維的人因各種原因而死亡的危險相當於多攝取的人的三倍。」
食用纖維以兩種方式發揮功用。它在消化系統裡移動時吸收水分,並且較快經過消化管道。健康專家認為纖維在移動時會帶走許多有害物質和加速把有害物質從身體排出。據研究者發現,有些可溶性的纖維可以降低血裡的糖分和LDL膽固醇的水平——對糖尿病患者和心臟病患者大有幫助。
既知道纖維好處,你怎樣才能從這件事得益呢?若是可能,要在食譜中增加水果、蔬菜和全穀類產品的比例,早餐以全麥麵包代替白麵包,並且加入全穀類食物。豆類也是極佳的纖維來源。澱粉質食物——馬鈴薯和米——可能含有抗癌的功能。
當然,你的飲食還在其他許多方面影響到你的健康。可是,在飲食方面,大多數人都急需留意的兩個範圍乃是減少脂肪和增加纖維的攝取。
[第10,11頁的附欄]
運動、精壯與健康
經過40年時間,以1萬7000名男子為對象所作的一項調查發現,在一週僅以少至一兩小時從事運動(消耗500單位熱量左右)的人比不從事運動的人的死亡率低百分之15至20。從事劇烈運動(一週消耗2000單位熱量)的人的死亡率則低了三分之一。另一項調查獲得相同的結論:經常運動可減少種種危險,例如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甚至癌症等。經常運動也有助於克服體重過度、自尊心低落、緊張、憂慮和沮喪等難題。
經常運動之所以看來有這一切裨益,理由是它可以提高人的體力和耐力。換言之,經常運動能使人體魄精壯。雖然精壯的體魄未必是良好健康的保證,但患病的可能性卻較低。在真正生病時也康復得較快。體魄精壯也有助於促進精神和情緒的健康,並且延緩衰老的影響。
什麼運動和作多少運動?
關於運動,通常的問題是:哪一種運動?要作多少運動?答案其實視乎個人想成就什麼而定。奧運選手必須接受長時期的嚴格訓練去保持體魄精壯。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運動的目標也許只是要減肥、改良身段、促進健康或只是想精神舒暢。對這些人來說,大多數健康專家均同意,每週運動三次,每次20至30分鐘,就足以保持體魄精壯了。但作哪一種運動才好呢?
體魄的精壯牽涉到一個人的體力、年齡和耐力,因此運動的目標應該是在操練時提高心搏和呼吸的頻率。這種運動通常稱為需氧運動或心肺健身法。跑步、疾行、需氧舞蹈、跳繩、游泳、騎腳踏車都是常見的需氧運動。這些運動在方便、所需設施和裝備的費用、受傷的機會等方面都各有其優點和弱點。
此外也有增強肌肉和改良體型的運動,包括使用機械和舉重的練習。這樣的運動會使人增加體力和耐力,改善姿勢與儀表——這一切對於模鑄美好的體型頗有幫助。
我們多數人都記得在學校裡作過柔軟體操,這些運動又如何?不論我們在當時賞識與否,柔軟體操對我們十分有益。伸展、轉動和屈身可使身體靈活。跳和踢可以加速心搏。仰臥起坐、俯臥撐和引體向上可以強化肌肉。在人逐漸年老之際,作伸展運動的一大優點是可以保持身軀的靈活和繼續活躍得較久。
最後是娛樂性的運動,例如網球、回力球、壘球、滑雪和許多其他活動。這種活動的優點是,它們比單調的運動方式更多樂趣,也許這就是促使人經常運動所需的因素。這些活動是否能夠像別種運動一樣提供持續不懈的操練,則視乎當事人的技術有多熟練和從事的積極程度而定。不過,它們有助於調整身體狀況,改善協調能力和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既有這麼多種類型的運動可供選擇,成功的祕訣在乎選擇一種或多種你所喜歡的運動。這樣行可以幫助你貫徹初衷,因為調查顯示,有百分之60至70的成年人開始從事運動,但大約一個月之後就停止了。要記住,運動最重要的不僅是數量而是持之有恆。藉著在不同時候從事不同種類的運動,你可以使自己的身體獲得均勻的發展而以平衡的方式獲致精壯的體魄。
在開始時,你所選擇的運動也應該受年齡和健康情況所支配。當然,有健康難題的人在實行運動計劃之前應該先和醫生商量。無論如何,開始時最好緩緩進行,循序漸進。要清楚認識你所選擇的運動方式——運動題材的書籍和指導絕不短缺——這樣你便會從自己的努力獲得喜樂和裨益。
[第12頁的附欄]
吸煙的代價
◻ 煙草為成年人帶來的痛苦和死亡比環境中的任何其他有毒物質更甚。
◻ 普世的人命損失現時已接近每年250萬,差不多佔全部死亡人數百分之5。
◻ [在美國]醫藥消費加上經濟損失的金額介乎380億至950億美元之間,亦即平均每包香煙所造成的損失介乎1.25至3.15美元之間。這些數額並不包括人們花在煙草本身的費用——每年約300億美元。
◻ 被動吸入煙氣的人死於肺癌的可能性大約相當於不暴露於煙氣之下的人的三倍。
◻ 母親吸煙可以削弱兒女在身體和精神上的能力。在許多國家中,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孩子以這種方式暴露於煙草氣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