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不同身形和大小
在一切絕了種的生命形式當中,最激起人類想像力的也許就是恐龍了。人往往想像恐龍是身軀龐大、樣子嚇人的怪物。人最初從「恐怖的蜥蜴」這個希臘語詞鑄出恐龍一字時,人以為恐龍都是大得驚人的動物,因為當時人所知的恐龍化石都十分巨大。
有些種類的恐龍的確十分巨大、樣子可怖,可能比一頭非洲大象重十倍有多。然而過去幾十年來,古生物學家已發掘出許多較小的恐龍遺骸。有些大小和驢子一樣,有些甚至比雞大不了多少!且讓我們看看這些引人入勝的古代爬行動物的一部分。
會飛的爬行動物
一種引人入勝的古代爬行動物是翼龍,其中也包括翼指龍在內。但牠們不是恐龍,也不是雀鳥。牠們是飛行爬行動物,和其他的爬行動物如恐龍、鱷魚等同被劃為一類;其中一些的翼展長達25呎。1975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現的遺跡顯示有些翼龍的翼展超過50呎。這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
雖然翼龍有牙齒、頭骨、骨盆和爬行動物的後肢,牠們卻一點也不像爬行動物類的恐龍。翼龍看來像擁有堅挺氣動力翅膀的雀鳥。儘管如此,兩者卻有天淵之別。像鳥類一樣,翼龍有中空的骨頭,翅膀和足踝也有少許的靈活關節。但跟翼龍不同的是,鳥類翅膀所運用的是羽毛而非皮膜。翼龍前肢的第四指伸長了,以支持翅膀的皮膜。但鳥類翅膀的主要支持乃是第二指。
鳥臀目
鳥臀目是恐龍的兩大類別之一。這種分類法是以恐龍臀部的結構為準則的。鳥臀目恐龍的臀部結構和鳥類的相似,但當然比鳥臀大得多。有些鳥臀目恐龍的身軀很細小,另一些則碩大無朋。禽龍身長可達30呎。若干種鴨嘴龍的骨骼顯示牠們有鴨喙般的上下顎,而且有許多牙齒。鴨嘴龍看來是用兩條腿行走奔跑的。有些鴨嘴龍的身軀長達33呎。
劍龍是鳥臀目的一類,背上整齊地豎立著一塊塊的大骨板。牠們用四條腿走路,身長約20呎,臀部離地8呎。近來科學家認為劍龍背上的骨板不僅有保護作用,而且也是身體冷卻系統的一部分。牠們的後肢粗大,如象腿一般;前肢較小,使細小的頭部較近地面;尾上有長而尖的骨刺,從末端散發開去。
鳥臀目的最後一類恐龍曾經遍及全地。牠們便是角龍。角龍身長由6呎至25呎不等。像非洲犀牛一樣,這些裝甲「坦克車」有一個特徵:牠們的頭骨向後大大擴展,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頸盾。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在恐龍世界裡十分常見,眼上的兩隻角長至三呎。在艾伯塔省的雷德迪爾河谷發現了許多三角龍的化石。
蜥臀目——恐龍中的巨人
恐龍的另一大類稱為蜥臀目。牠們臀部的結構和蜥蜴的相似,但同樣比蜥蜴的臀大得多。牠們符合一般人對恐龍所懷的概念:身軀龐大、樣子可怖。其中一種是虛幻龍(舊稱雷龍),一種用四條腿走路的素食恐龍。牠長達70呎,重達30噸。這種恐龍的化石曾在北美洲和歐洲出土。
梁龍是另一種同樣巨大的恐龍。樣子比較像蛇,長頸長尾,但有腿。梁龍雖然比虛幻龍輕一點,卻是已知的恐龍中最長的一種,身長差不多達90呎。北美洲出土的梁龍在頭頂上有鼻孔,因此能夠把差不多整個頭完全沒入水中。
此外,還有腕龍。在坦桑尼亞發現的一副骨骼長達70呎。據估計,有些腕龍的體重超過85噸。牠們站起來有40呎高,身體從背至尾像一個斜坡,樣子有如長頸鹿。
1985年,美國新墨西哥州發掘出一些異常巨大的椎骨化石。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把牠稱為地震龍。據估計這隻動物身長約一百呎,體重可能達到一百噸!
樣子猙獰的霸王龍,臀部離地大約10呎,站起來的時候可高至20呎左右。霸王龍身長若40呎,頭部長達四呎,血盆大口布滿六吋長的尖齒,後肢彷如象腿,前肢卻十分細小,身後拖著一條大尾巴,像蜥蜴一般。如今科學家推斷,霸王龍不是直立行走的,而是使身體和地面平行,用長尾平衡體重。
滄海桑田
在湮沒已久的上古景色中,恐龍漫山遍野,布滿全球。我們可以從化石紀錄中清楚看到這點。但這些奇異的生物,以及其他無數種動植物,都已經不復存在了。論到這些事情究竟在什麼時代發生,古生物學家拉塞爾(D.A.Russell)說:「很可惜,若要測定如此遠古的事情在什麼時候發生,現存的方法都相當不準確。」
有什麼事發生在恐龍身上?牠們突然出現,而又顯然突然絕種,究竟有何含義?恐龍使人對於達爾文進化論的若干基本原則產生疑問嗎?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裡探討這些問題。
[第8,9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30呎
20呎
10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