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有趣的鴨嘴獸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科學家首次發現鴨嘴獸時,並不知道這種生物應當歸入哪一綱目。鴨嘴獸重一兩磅左右,身體特徵有不少矛盾的地方,令人對某些科學見解發生動搖。我們誠意邀請你認識一下澳洲這種令人嘖嘖稱奇的小動物。牠們生性害羞,樣子奇異有趣,惹人憐愛。讓我們先追溯到1799年,當時英國的科學家首次研究鴨嘴獸的毛皮,結果引起了一場爭論。
肖博士是英國博物館博物部的助理主管,一部百科全書論到肖博士時指出:「他簡直無法相信[眼前的東西]。」他懷疑「有人把鴨喙嫁接到一隻[四足動物]的身上。他試圖把喙[剪]下來,現今這塊原本的毛皮還遺留著剪刀剪過的痕跡」。
即使科學家證實了這塊毛皮是真實的,可是,他們仍然大惑不解。鴨嘴獸的生殖系統跟鳥類相似,可是牠們卻有乳腺。這個矛盾的現象引起了一個問題:這種異乎尋常的生物會產卵嗎?
這個爭論持續了好幾年。後來有人發現鴨嘴獸果然是會產卵的。可是,每項發現看來只令問題更為棘手罷了。有一種生物,牠(1)雖產卵,卻有乳腺;(2)有毛皮,喙卻像鴨;還有(3)骨骼跟冷血的爬行動物類似,卻實際是一種溫血動物。你會把這樣的一種生物歸入哪個綱目?
最後,科學家一致同意把鴨嘴獸列為哺乳綱單孔目動物。單孔目動物跟爬行動物類似,卵子、精液、糞便和尿液都從同一個孔道輸出體外。針鼹是現存另一種單孔目動物。鴨嘴獸的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的意思是「有鳥喙的鴨樣走獸」。
一睹鴨嘴獸
我們大可以到動物園去觀看鴨嘴獸。可是,能夠親身在野外目睹這種異常、奇特的生物,卻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經歷。事實上,看過野生的鴨嘴獸的澳洲人並不多。澳洲東部各大河流、溪澗和湖泊都有鴨嘴獸的蹤影。我們卻揀選了澳洲東部的藍山山脈,即悉尼西面,作為觀察點。
我們在日出前就來到一道古老的木橋,橋下河水清澈,兩旁桉樹林立。我們保持肅靜,耐心地等候鴨嘴獸的背影浮現水面。不消多久,我們就如願以償了。大約在上游50米的地方,水面有個影子迎著我們游過來。我們必須屏息靜立,不可移動。
我們從牠喙部所造成的漣漪看出,這隻生物必然是鴨嘴獸。鴨嘴獸從河底覓食,當口裡放滿了食物的時候,就慢慢地細嚼,喙部的嚼食動作於是產生了水面的漣漪。鴨嘴獸的食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不過,牠們主要的食物包括蠕蟲、昆蟲類的幼蟲和淡水蝦。
鴨嘴獸體形細小,你感到出奇嗎?很多人都為此感到奇怪。他們認為,鴨嘴獸大概會有河狸或水獺那樣的大小。可是,鴨嘴獸原來比普通的家貓還小哩。雄獸身長45至60厘米,重量為1至2.5公斤。雌獸的體形則較小。
鴨嘴獸靠著有蹼的前肢輪流撥水而向前推進,牠沒在水裡一兩分鐘,在木橋下悄然無聲地潛游而過。牠的後肢只是部分有蹼,功用主要不是在水中推進,而是像船舵一樣,在水中跟尾巴協調地運作。鴨嘴獸掘洞時,後肢也可以抓緊泥土而鞏固身體。
鴨嘴獸一旦受到驚擾,就會啪的一聲潛到水底去,這樣一來就『後會無期』了!因此,我們惟有趁牠沒在水裡的時候才敢作聲。你也許會噓聲問道:「在冬天的時候,河水這麼冰冷,這種小動物是怎樣保暖的呢?」關於這個問題,鴨嘴獸應付裕餘,原因有兩個:牠們新陳代謝的功能可以迅速產生熱能,以致使體內保持溫暖;此外,牠們的體毛非常濃密,這有助保存身體的熱力。
令人驚訝的喙
鴨嘴獸的喙柔軟而具彈性,結構非常複雜,其上布滿感受器,對於受到觸碰或電流非常敏感。在河底裡,鴨嘴獸左右輕擺喙部,以便細察河底的情況。牠甚至能夠探測到獵物的肌肉收縮時所產生的微弱電場。鴨嘴獸在水底的時候會把眼睛、耳朵和鼻子緊緊閉上,因此喙部就成了牠接觸周遭世界的主要工具。
看看牠的距!
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兩根距,藉著導管而跟位於大腿的毒腺相連。牠會使勁地把雙距刺進襲擊者的肌肉裡,情形正如騎馬的人用靴刺策馬前進一樣。受害者給刺傷後不久,傷口就會非常疼痛,還腫脹起來。
然而,受人飼養的鴨嘴獸卻像小狗一般馴服。數十年來,維多利亞希勒斯維爾保護區也有飼養這類動物。該保護區報導,以往有一隻鴨嘴獸「很會討遊客歡喜,牠在地上翻來滾去,好為肚子搔癢,幾個小時也不厭倦。……數以千計的遊客曾前來觀賞這隻與眾不同的動物。」
旭日從東面的山嶺冉冉升起,我們剛才觀看到的鴨嘴獸作最後的一次潛游。牠昨晚所吃的食物量超過自己體重的五分之一。牠爬到岸上來以後,就把前肢的蹼縮回,露出堅硬的爪子來。現在牠朝著自己所掘的一個地洞走去。鴨嘴獸也相當機靈,懂得在樹根之間掘地洞,這樣,地洞就不致給侵蝕或塌下來。用作巢穴的地洞通常有8米長左右,其他地洞也許有1至30米長,而且可能會有很多分支小洞。牠們的地洞還可以避免極端的溫度變化,這樣,雌獸就可以在一個舒適的巢穴裡育雛。
產卵時期
在春季期間,雌獸走進一個堆滿植物的深洞裡,然後產下一至三枚(通常兩枚)卵,大小跟拇指甲一般。牠孵卵時會用身軀和多脂肪的尾巴包裹卵蛋。大約在十天內,幼獸就會從羊皮紙狀的卵殼出來,並且從母獸的兩個乳腺吸取乳液。雌獸會獨力撫養幼獸。這種哺乳動物並不是終生配對的。
小鴨嘴獸在出生後三個半月內生長得非常迅速,大約到二月,牠們就可以下水了。由於某個水域只能容納有限數量的動物,因此,小鴨嘴獸可能要走過艱辛的路途,前往其他沒有這麼擁擠的水域去。
受到飼養的鴨嘴獸能夠活到20歲以上,可是大多數野生的鴨嘴獸卻甚少活得這麼久。旱災和洪水泛濫導致不少鴨嘴獸死去;此外,牠們又受到其他動物捕食,例如巨蜥(大蜥蜴)、狐狸和猛禽;在北面的昆士蘭,牠們甚至受到鱷魚捕食。然而,鴨嘴獸的大敵卻是人類。這並不是說人類恣意獵殺牠們(現時鴨嘴獸是受法律保護的)。不過,由於人類大舉侵佔牠們的棲息地,鴨嘴獸的生存正受到威脅。
要是你遊覽澳洲,不妨親自到野外觀賞這種『集各種動物特徵於一身』的鴨喙小生物。在世界其他的野生地區裡,你可沒有這個眼福了。看過鴨嘴獸以後,你能夠體會到創造主的確具有無限的創意,同時也欣賞到他富於幽默的一面。
[第17頁的圖片]
鴨嘴獸靠著有蹼的前肢推進身體
[鳴謝]
Courtesy of Taronga Zoo
[第17頁的圖片]
鴨嘴獸的體形比家貓還小,重量為1至2.5公斤
[鳴謝]
Courtesy of Dr. Tom Grant
[第17頁的圖片]
鴨嘴獸的喙非常敏感,能夠搜索到水中的獵物所在。(這隻鴨嘴獸生活在希勒斯維爾保護區裡)
[鳴謝]
Courtesy of Healesville Sanctuary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Photo: Courtesy of Dr. Tom Grant